-
题名北京中轴线揽胜——太庙和社稷坛
- 1
-
-
作者
宋涛
李波(摄影)
靳晨(摄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健康》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
文摘
太庙——天下第一庙。太庙位于故宫的东南方,与天安门仅一墙之隔。说起太庙,这里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也是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五坛”指的是哪五个坛呢?即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它们分别是为明清帝王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山川、祭太岁神而特意建造的祭坛。而“八庙”说的就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即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这八个庙则是帝王专门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庙宇。
-
关键词
奉先殿
先农坛
寿皇殿
北京中轴线
历代帝王庙
雍和宫
北京孔庙
八庙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京中轴线揽胜——永定门与先农坛
- 2
-
-
作者
宋涛(文/摄影)
靳晨(摄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健康》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
文摘
现在的北京中轴线奠定于距今700多年的元代。当时积水潭(今什刹海)的东岸选择确立了城市的中心点(位于今鼓楼的位置),在其上修筑了中心台,成为元代中轴线的起点。这条最初的轴线自中心台,南经万宁桥至宫城,再经皇城,最后至南端丽正门(今英雄纪念碑附近),形成了约3.75公里的城市中轴线。明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先建宫城,再建内城,又建庙社、郊祀、坛场、门阙等,内城中轴线北起钟鼓楼,经皇城万岁山、紫禁城、承天门、千步廊、大明门,至内城南门正阳门,全长达4.75公里。
-
关键词
丽正门
先农坛
明永乐
北京中轴线
门阙
城市中轴线
正阳门
宫城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京中轴线揽胜——万宁桥与什刹海
- 3
-
-
作者
宋涛
靳晨(摄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健康》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
文摘
古时,桥梁作为北京的主要交通要道,承载着太多的意义。在北京中轴线上曾有七座古桥——永定门桥、天桥、正阳桥、金水桥、内金水桥、神武桥、万宁桥。其中,最古老的桥当属万宁桥。有道是“桥河相伴”,要说起万宁桥,那还得从大运河说起。郭守敬与大运河。1272年,元朝正式定都北京。1281-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郭守敬为“总设计师”重修大运河。1289年,元世祖下令开凿会通河即山东运河,使南方到北京的运河比隋朝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千米。但是,新修的大运河最北只能到达通州,距离元大都还有几十千米,运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
关键词
元世祖忽必烈
山东运河
郭守敬
会通河
元大都
主要交通要道
大运河
北京中轴线
-
分类号
K9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北京中轴线揽胜——天坛
- 4
-
-
作者
宋涛(文)
武亚林(摄影)
靳晨(摄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健康》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
文摘
天坛,原名“天地坛”,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后经清乾隆、光绪帝重建后,才形成天坛现在的格局。天坛占地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是紫禁城的三倍,充分展示了古人对“天”的尊重和敬仰。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
关键词
天圆地方
北京中轴线
占地面积
天坛
光绪帝
紫禁城
-
分类号
R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北京中轴线揽胜——正阳门和箭楼
- 5
-
-
作者
宋涛
靳晨(摄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健康》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
文摘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要/高高的前门/仿佛着我的家……”一曲京韵十足、亲切质朴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勾起了许多老北京人对前门的回忆。要说这前门,可承载着太多北京人的记忆,今天我们就走近北京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和箭楼,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
关键词
正阳门
北京中轴线
老北京人
前世今生
前门
情思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