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临江迎门岔铜(钼)矿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浩 李碧乐 +3 位作者 彭勃 王硕 靳皇玉 聂立军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2期336-347,共12页
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8±1)Ma(中侏罗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Ba、K、Sr,亏损Nb、Ta、P、Ti,δEu异常不明显,属Ⅰ型花岗岩,岩浆... 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8±1)Ma(中侏罗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Ba、K、Sr,亏损Nb、Ta、P、Ti,δEu异常不明显,属Ⅰ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同时代火成岩构造演化背景,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门岔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吉林 临江
下载PDF
吉林中部大西山二长花岗岩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聚胜 孙永刚 +2 位作者 赵昌吉 靳皇玉 王永胜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53-662,共10页
为揭示吉林省中部黄金村西部的大西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研究了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大西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2.7±2.0 Ma,即中侏罗世。该岩体富硅、铝,贫钙... 为揭示吉林省中部黄金村西部的大西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研究了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大西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72.7±2.0 Ma,即中侏罗世。该岩体富硅、铝,贫钙、镁、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等强不相容元素和Nb、Ti、P等高场强元素。大西山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形成背景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时,吉中地区的弧后伸展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环境。高分异I型花岗岩与吉黑地区中生代矿床存在十分密切的伴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I型花岗岩 中侏罗世 U-PB年代学
下载PDF
吉林省“三稀”元素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3
作者 靳皇玉 李德洪 +3 位作者 臧兴运 刘超 赵华伟 崔丹 《黄金》 CAS 2019年第6期7-12,共6页
“三稀”矿产资源调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开展的矿产地质志研编基础上,全面总结吉林省“三稀”矿产的基本特征,根据“中国矿产地质志”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将“三稀”元素矿床划分了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3个二级分类和11个... “三稀”矿产资源调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开展的矿产地质志研编基础上,全面总结吉林省“三稀”矿产的基本特征,根据“中国矿产地质志”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将“三稀”元素矿床划分了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3个二级分类和11个三级分类,并分析了各类型矿床的资源潜力。研究表明,富碱侵入岩带是寻找“三稀”矿产的重要靶区,长白山天池周围新近纪碱性火山岩为“三稀”矿产重点研究区,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蕴含“三稀”矿产潜在资源,油页岩、钼矿、煤矿中共伴生的“三稀”矿产资源具有一定远景,应加强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元素矿床 “三稀”矿产 成矿特征 找矿前景 矿床类型
下载PDF
吉林松江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靳皇玉 于政涛 吴敬欣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76-85,共10页
松江河金矿位于夹皮沟—海沟成矿带的东南段,矿床受一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SN向断裂中.按矿石自然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松江河金矿成... 松江河金矿位于夹皮沟—海沟成矿带的东南段,矿床受一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SN向断裂中.按矿石自然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松江河金矿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8℃~355℃,盐度范围为2.23%~11.60%NaCl,密度范围为0.59 ~0.99 g/cm3,成矿压力为64~92 MPa,成矿深度为6.45 ~7.88 km.主成矿阶段含CO2三相包裹体与气液两相包裹体共存,且两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差别较大,CO2/H2O比值降低,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残余流体盐度升高.成矿流体的气相成分为CO2与CH4,显示出幔源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松江河金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成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松江河金矿 吉林省
下载PDF
应用EXCEL和MAPGIS快速生成地质钻孔柱状图 被引量:9
5
作者 靳皇玉 崔亚茹 许祥彬 《吉林地质》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利用投影变换将EXCEL数据生成MAPGIS点、线、面明码文件后,再利用MAPGIS图形编辑软件对图形进行编辑加工,达到快速制作钻孔柱状图的目的。使用该方法能充分利用MAPGIS系统资源,降低编制绘图程序的难度。
关键词 MAPGIS 制作柱状图 EXCEL
下载PDF
夹皮沟金成矿带成矿模式讨论
6
作者 臧兴运 姜建军 +3 位作者 李德洪 赵华伟 靳皇玉 马春生 《吉林地质》 2020年第3期1-14,28,共15页
运用大型剪切带控矿理论,对夹皮沟成矿带成矿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夹皮沟成矿带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成矿作用:矿源层(表壳岩)形成于中太古代至新太古代早中期(约3000~2600 Ma),第一次成矿作用为新太古代末(约2500 Ma),成矿机制为... 运用大型剪切带控矿理论,对夹皮沟成矿带成矿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夹皮沟成矿带具有多期次、多成因的成矿作用:矿源层(表壳岩)形成于中太古代至新太古代早中期(约3000~2600 Ma),第一次成矿作用为新太古代末(约2500 Ma),成矿机制为区域变质;第二次成矿作用为古元古代中晚期(约1900~1800 Ma),成矿机制为区域变质+岩浆作用;第三次成矿作用为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早期(约230~170 Ma),成矿机制为岩浆作用。中侏罗世末至晚侏罗世初(约170~150 Ma)的差异性断块升降,是造成同一成矿带的各矿床(点),地质特征不完全相同的主要原因。受剪切带控制的矿床(点),由浅部至深部,矿石类型具有由石英脉型向构造蚀变岩型、片糜岩型依次转化的趋势。夹皮沟成矿带是表壳岩、岩浆岩、大砬子-夹皮沟断裂带相互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并与吉林省构造演化史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表壳岩 区域变质 岩浆作用 成矿机制 夹皮沟成矿带
下载PDF
夹皮沟矿区西北岔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超 任玉东 +4 位作者 李昌寿 刘星旺 范文亮 王学阳 靳皇玉 《黄金》 CAS 2018年第10期11-16,共6页
西北岔区地处夹皮沟矿集区南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开展1∶25 000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结合新近完成的简易地质填图,总结找矿标志,圈定组合异常5处。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组合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认为HT-1、HT-3、HT-4、HT-... 西北岔区地处夹皮沟矿集区南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区内开展1∶25 000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结合新近完成的简易地质填图,总结找矿标志,圈定组合异常5处。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组合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认为HT-1、HT-3、HT-4、HT-5组合异常找矿潜力较好,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皮沟矿区 西北岔区 地球化学特征 组合异常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吉林省临江市横路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8
作者 梁世福 刘强 +1 位作者 靳皇玉 张维山 《吉林地质》 2008年第2期37-41,56,共6页
吉林省临江市横路岭金矿位于辽吉古元古宙裂谷中段太子河至浑江陷褶断束(Ⅲ)老岭断块(Ⅳ)以及浑江上游凹褶断束(Ⅳ)鸭绿江凹褶断束(Ⅳ)三个构造单元交汇区域,荒沟山"S"型构造带的中南部。矿体产于珍珠门组(Pt1z)与花山组(Pt1... 吉林省临江市横路岭金矿位于辽吉古元古宙裂谷中段太子河至浑江陷褶断束(Ⅲ)老岭断块(Ⅳ)以及浑江上游凹褶断束(Ⅳ)鸭绿江凹褶断束(Ⅳ)三个构造单元交汇区域,荒沟山"S"型构造带的中南部。矿体产于珍珠门组(Pt1z)与花山组(Pt1hs)接触带附近,受接触带之间的断裂构造(F1)控制,容矿构造为与F1断裂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的次级断裂,从容矿构造的规模及所处位置分析,Ⅰ-3号、Ⅰ-8号矿体具有较大的工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构造 次级断裂 金矿 横路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