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华 郎荣刚 +6 位作者 刘芳芳 王秀凤 靳紫剑 吕阿娟 王颖 傅西林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及Wiseman和Liao的诊断标准对40例PBL患者进行分期,按照WHO(2008年)造血和淋巴瘤系统肿瘤分类分型,并进行了随访.采用SP...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及Wiseman和Liao的诊断标准对40例PBL患者进行分期,按照WHO(2008年)造血和淋巴瘤系统肿瘤分类分型,并进行了随访.采用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40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7岁,右侧20例,左侧16例,双侧4例.临床症状大部分表现为逐渐增大的乳腺无痛性包块,肿块数量<3个31例 (77.5%,31/40),≥3个9例(22.5%,9/40);Ann Arbor分期:33例(82.5%)为Ⅰ~Ⅱ期,7例(17.5%)为Ⅲ~Ⅳ期.9例(24.3%,9/37)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34例(85.0%),2分以上6例(15.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9例0~1分(7 8.4%,29/37),2例2分(5.4%,2/37),3例3分(8.1%,3/37),3例4分(8.1%,3/37).21例(53.8%,21 /39)累及腋窝淋巴结.(2)40例中27例(67.5%)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20.0%)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伴大细胞转化),2例为滤泡性淋巴瘤(FL,Ⅰ级),1例为淋巴性浆细胞淋巴瘤,1例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外周 T细胞淋巴瘤.40例细胞角蛋白均呈阴性,95.0%(38/40)的肿瘤细胞表达CD20和(或)CD79a;MUM1(57.6%,19/33)、 bcl-6(30.3%,10/33)、bcl-2(72.7%,24/33)呈阳性表达.3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21例为非GCB亚型. (3)37例(92.5%,37/40)获得随访资料,其中23例(62.2%,23/37)存活,14例(37.8%,14/37)死亡.27例 DLBCL的5年总生存率为48.0%,5年无病生存率为36.0%.结论 PBL少见,大多为DLBCL,其中又以非GCB亚型为主.LDH水平、肿块数目、IPI指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中心体β-微管蛋白在乳腺癌前病变及其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玉霞 牛昀 +2 位作者 丁秀敏 刘耀林 靳紫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体β-微管蛋白在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前病变、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各50例中中心体β-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30例乳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样本组中心体... 目的探讨中心体β-微管蛋白在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前病变、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各50例中中心体β-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30例乳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样本组中心体β-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X^2=25.381,P〈0.05),其在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9,P〉0.05),其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心体β-微管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导管内癌的核分级、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85,P〈0.05)。结论中心体的异常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β-微管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成为探索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