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鞠学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173-3174,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胃癌、胆总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20例(胃癌17例,胆总管手术3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E)组20例(胃癌18例,胆总管手术2例)。...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胃癌、胆总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20例(胃癌17例,胆总管手术3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E)组20例(胃癌18例,胆总管手术2例)。2组患者术前用药、全麻诱导方法、全麻维持均相同。GE组麻醉诱导前于T8-9作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5cm,注入1.5%利多卡因+0.2%地卡因试验剂量3~5mL,并测定平面。手术切皮前注入首剂量5~6mL,以后每隔1h注入追加量4~5mL。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探查时(T3)和术毕拔管后(T4)各时点的SBP、DBP、HR变化及术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BP:G组逐渐升高,GE组逐渐降低值拔管后回升;T1、T2、T3、T4组间比较,P〈0.05;DBP:T1、T2、T3组间比较P〈0.05,T4趋近;HR:T1、T2、T3 GE组明显低于G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GE组(6.50±2)min、(11.0±2.5)min;G组(17.3±3.0)min、(27.5±4.0)min。P〈0.05。GE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更完善,围术期患者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 上腹部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气道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鞠学军 《中国厂矿医学》 2003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CO2气腹 气道压 麻醉方法 腹部外科手术
下载PDF
0.2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腔镜手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袁静 王健 +1 位作者 陈静 鞠学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2243-2247,共5页
目的:探究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腔镜手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和依托咪酯0.2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 目的:探究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宫腔镜手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宫腔镜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采用舒芬太尼0.1μg/kg和依托咪酯0.2mg/kg麻醉诱导,观察组在上述麻醉诱导前加用0.2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应用0.2mg/kg氯化钠溶液.统计两组麻醉不同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SpO_(2)),血糖和动脉乳酸水平,比较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HR、SBP、DBP、SpO_(2)水平,麻醉诱导前(T_(1))和苏醒后即刻(T_(4))两组未见差异,进镜前即刻(T_(2))和检查终点时(T_(3))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各个观察时点两组均无差异(P>0.05),组内比较T_(2)和T_(3)两组均高于T_(1)时本组(P<0.05),T_(4)与T_(1)时组内无差异(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后血糖上升、乳酸下降,且观察组诱导后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有效率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7.8%)(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2.4%、7.3%)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0.2mg/kg剂量艾司氯胺酮有助于宫腔镜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麻醉诱导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害65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桑林涛 鞠学军 鞠学涛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531-532,共2页
目的分析6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总结药物... 目的分析6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肝损害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2例(3.1%),1~4周内的22例(33.8%),>4周37例(56.9%),未记录者4例。抗结核药39.5%,中草药12.5%,抗感染药9.9%,胃药5.3%,皮肤科药物8.9%,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痛风药物8.5%,治疗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药物3.3%等。HBsAg阳性者及HBVDNA含量高者更易发生重症药物性肝炎(P<0.05)。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药物性肝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6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34例曾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经过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病情痊愈者31例,好转者29例,未愈者2例,病死3例。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并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等。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4周后,可能与发病隐匿、发现较晚有关,但也提示既往经典诊断标准可能有不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害 药物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超声检查评估下腔静脉变异度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环伶 +4 位作者 姜蕾 张小引 费翔 唐丽霞 鞠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15-1717,172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无痛胃肠镜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评估ΔIVC指导静脉输液后进行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无痛胃肠镜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超声评估ΔIVC指导静脉输液后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比较两组入室时(T 0)、麻醉后1 min(T 1)、麻醉后5 min(T_(2))、麻醉苏醒时(T 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脑氧饱和度(rSO_(2))]及呼吸频率(RR)。比较两组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Na^(+)、K^(+)、Ca^(2+))水平。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rSO_(2)及RR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Na^(+)、K^(+)、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Na^(+)、K^(+)、Ca^(2+)水平低于术前,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均P<0.05)。术后第7天两组MMSE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无痛胃肠镜患者麻醉前进行ΔIVC评估,可帮助了解容量状态,更好地进行液体管理,维持患者机体电解质平衡,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检查 超声 下腔静脉变异度 老年患者 血流动力学 血清电解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的应用
6
作者 丁素娟 鞠学军 +3 位作者 杨庆松 徐亚杰 姜蕾 王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7~12岁,ASAⅠ级,BMI 18~25 kg/m^(2),生长发育良好。随机分为三组:HFNC组(H组)、鼻导管组(N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15...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7~12岁,ASAⅠ级,BMI 18~25 kg/m^(2),生长发育良好。随机分为三组:HFNC组(H组)、鼻导管组(N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15例。H组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吸入氧气2 L·kg^(-1)·min^(-1),最高至70 L/min,FiO_(2)50%,温度34℃。N组经鼻导管吸氧1 L·kg^(-1)·min^(-1),最高至6 L/min,FiO_(2)(21+流量×4)%。L组置入相应型号的喉罩后,经麻醉机予以空氧混合气体3 L/min,FiO_(2)60%,维持吸入2%七氟醚。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术中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分别记录入室时、手术开始时、唤醒前、唤醒成功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_(2)、RR和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唤醒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记录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体动反应、呼吸支持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始时H组和L组HR明显慢于N组(P<0.05),SpO_(2)、RR明显高于N组(P<0.05),H组SpO_(2)明显低于L组(P<0.05)。手术开始时H组和L组MAP、R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长于N组和H组(P<0.05)。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和L组呼吸支持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体动不良反应。结论与使用鼻导管或喉罩的患儿比较,HFNC应用于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能够减少呼吸支持,保障患儿呼吸道安全,患儿的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短,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斜视矫正术 术中唤醒 小儿麻醉 气道管理
下载PDF
25例地匹福林降低眼压与血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鞠学涛 鞠学军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522-1522,共1页
目的确定地匹福林对青光眼、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地匹福林药物对眼压和眼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2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其中青光眼患者19例,滴用地匹福林一个星期,一日两次。通过用药... 目的确定地匹福林对青光眼、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地匹福林药物对眼压和眼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2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其中青光眼患者19例,滴用地匹福林一个星期,一日两次。通过用药一周的前后对比,分析地匹福林效果。结果不论是同一位患者,还是不同患者前后对比分析,各项指标效果良好。结论地匹福林对降低眼压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副作用不大,用药的频率小,同时对心率和血压影响不大,适宜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匹福林 青光眼 开角型 高眼压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8
作者 鞠学军 王健 姜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1例按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5)给予0.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观察组(n=4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1例按交替分组法分为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5)给予0.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观察组(n=46)给予0.2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比较2组患者用药30 min后神经阻滞情况、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0 min后,2组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的患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的效果好,能满足手术需求,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手术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罗哌卡因 麻醉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医学成像技术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浩甲 廖宏森 +5 位作者 杜佳月 陈宇辰 徐晓敏 斯妍娜 鲍红光 鞠学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0-1213,共4页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AE患者常出现精神状态及意识水平改变。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SAE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近年来,多种医学成像技术为早期识别SAE提供了无创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了...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AE患者常出现精神状态及意识水平改变。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SAE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近年来,多种医学成像技术为早期识别SAE提供了无创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了解SAE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针对SAE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近红外光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SAE提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鞠学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23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纳入96例,观察组共纳入92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纳入96例,观察组共纳入92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每位患者随访至入组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分别为(5.7±0.3)mmol/L、(7.4±0.5)mmol/L,(5.6±0.2)%,(36.4±3.3)U,优于对照组的(7.1±0.4)mmol/L、(8.8±0.9)mmol/L、(6.8±0.4)%、(44.3±3.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率为95.7%(88例)vs.83.3%(80例),低血糖发生率[4.3%(4例)vs14.6%(14例)],体重增加发生率[6.5%(6例)vs18.8%(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联合用药血糖控制效果明确,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轻不良反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胃癌患者麻醉恢复期实施针对性手术室麻醉护理分析
11
作者 姜巧妹 黄霞 +2 位作者 魏倩 葛玉琴 鞠学军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第S01期183-183,187,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麻醉恢复期实施针对性手术室麻醉护理,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胃癌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接受针...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麻醉恢复期实施针对性手术室麻醉护理,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胃癌患者,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116例,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58例,责任组接受针对性手术室麻醉护理,传统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明显高于传统组70.69%,说明责任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责任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分别为(17.65±4.20)min、(24.55±4.69)min,苏醒时间分别为(50.03±7.23)min、(70.12±12.45)min,出室时间分别为(48.66±7.52)min、(68.34±7.26)min,传统组均明显较短,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责任组患者出现有1例吸入性肺炎、1例低血氧症、1例脑血管意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传统组患者出现有5例吸入性肺炎、5例低血氧症、4例脑血管意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4%,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针对性手术室麻醉护理对胃癌患者的效果更理想,能够有效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手术室麻醉护理 胃癌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比较
12
作者 方响响 鞠学军 +2 位作者 姜巧妹 孟玮 何双八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3月择期于南京同仁医院行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患儿10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成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50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3月择期于南京同仁医院行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患儿10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成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50例)和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50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术后即时电阻抗、术后躁动率及苏醒时间、术后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毕即时电阻抗均低于对照组[低频:(2.57±0.40)kΩvs.(3.93±0.83)kΩ;高频:(7.00±0.31)kΩvs.(8.37±0.42)kΩ,P<0.001]。研究组术后躁动评分和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相较于静吸复合麻醉更安全有效。全凭静脉麻醉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控制、苏醒时间、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术后即时电阻抗表现出优势。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优先考虑全凭静脉麻醉作为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的麻醉方式。然而,麻醉方式的选择仍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麻醉团队的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 术后即时电阻抗
原文传递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配合可视喉镜下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蕾 何双八 +7 位作者 孙国燕 李光飞 孙子慧 鞠学军 张庆翔 张小慧 张兰 孟玮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HFNC)配合可视喉镜在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9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双盲分为HHFNC组和普通鼻导管氧疗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评估指标、麻醉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声带情况。结果:两...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HFNC)配合可视喉镜在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9例环杓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双盲分为HHFNC组和普通鼻导管氧疗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评估指标、麻醉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声带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血氧饱和度、微旁流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呼吸干预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效呼吸时长、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患者嗓音障碍指数、嗓音异常程度、粗糙声、气息声、无力样发音及紧张性发音术后较术前变化显著。结论:HHFNC配合可视喉镜下环杓关节脱位复位术,麻醉安全性高,患者配合度好,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杓关节脱位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 可视喉镜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滴鼻对于小儿斜视手术的镇静、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健 张小引 鞠学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滴鼻对于小儿斜视手术的镇静、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需进行斜视手术的患儿,分为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右美托咪定2μg/kg组和右美托咪定3μg/kg组,分析各组患儿苏醒情况、Ramsay评分、...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滴鼻对于小儿斜视手术的镇静、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需进行斜视手术的患儿,分为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1μg/kg组、右美托咪定2μg/kg组和右美托咪定3μg/kg组,分析各组患儿苏醒情况、Ramsay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障碍、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水平和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治疗后苏醒情况、Ramsay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障碍、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水平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其中右美托咪定2μg/kg组患儿不良症状发生率最低,缩短了手术所需时间且苏醒情况较好;提高了镇静效果。结论:2μg/kg对右美托咪啶滴鼻对于小儿斜视手术手术的镇静、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滴鼻 小儿斜视手术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巴西聚合物注入项目评价
15
作者 董志林 鞠学军 张晓波 《国外油田工程》 2006年第9期4-5,共2页
在过去的20年里,巴西石油公司在CantodoAmaro、Carm幃polis和Bura-cica3个陆上油田实施了3个聚合物注入先导试验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聚合物注入的实际经验,以探求在其他类型油藏及近海油田实施该工艺的可能性。
关键词 油藏 注聚合物 先导性试验 波及效率 采收率
原文传递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肝功能异常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鞠学军 姜蕾 邓友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肝功能异常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择期实施腹部手术的肝功能异常患者91例,美国麻醉学会(SAS)评定Ⅰ~Ⅱ级,均给予丙泊酚复... 目的探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肝功能异常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择期实施腹部手术的肝功能异常患者91例,美国麻醉学会(SAS)评定Ⅰ~Ⅱ级,均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盲法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A组麻醉诱导前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4μg/kg静脉注射,维持剂量为0.2μg/kg·h),B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定(0.8μg/kg,维持剂量为0.4μg/kg·h),对照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清肾上腺素(E)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不同时间段内血清丙泊酚靶浓度,并记录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和对照组(P <0.05),A组和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1~T4时点血清E和NE水平均呈下降趋势,3组不同时点血清E和N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对照组T3和T4时点血清E和NE水平显著高于B组,对照组T3、T4时点血清E和NE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T1~T5时段,A组和对照组血清丙泊酚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 <0.05),对照组T1~T5时点丙泊酚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B组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心动过速、苏醒期躁动、暂时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和B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肝功能异常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可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中心动过速/过缓,减少术后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麻醉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臂丛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鞠学军 姜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锁骨骨折患者按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进行臂丛麻醉,30例)和传统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27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麻醉一般指标、手术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麻醉在锁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锁骨骨折患者按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进行臂丛麻醉,30例)和传统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27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麻醉一般指标、手术区域阻滞效果、术中疼痛程度、肌松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超声组在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恢复时间、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肌松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麻醉效果较好,同时可缩短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刺激仪 神经根阻滞 锁骨骨折
原文传递
硝酸甘油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鞠学军 宋文建 +2 位作者 张小引 王涛 姜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鼻内窥镜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高血压、冠心病史,无肝肾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分为2组,Ⅰ组(20例)采用硝酸甘油复合七氟醚控制性...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鼻内窥镜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无高血压、冠心病史,无肝肾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分为2组,Ⅰ组(20例)采用硝酸甘油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Ⅱ组(2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2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微量泵人瑞芬太尼0.1μg·kg^-1·min^-1。手术开始后Ⅰ组吸入1%-2%七氟醚,用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1μg·kg^-1·min^-1,使MAP(平均动脉压)降至60mmHg(1mm Hg=0.133kPa)左右并维持;Ⅱ组吸入1%-3%七氟醚,维持血压在术前基础水平左右。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I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较Ⅱ组显著减少(P均〈0.05),Ⅰ组术中血压明显低于术前血压(P〈0.05)。结论硝酸甘油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硝酸甘油 七氟醚 鼻内窥镜手术
原文传递
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鞠学军 宋文建 +2 位作者 王涛 张小引 姜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探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择期小儿气管内全麻病例40例,术前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史。随机分为2组:Ⅰ组(七氟醚组20例)和Ⅱ组(丙泊酚组20例)。入室后Ⅰ组采用8%七氟醚单... 目的探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择期小儿气管内全麻病例40例,术前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史。随机分为2组:Ⅰ组(七氟醚组20例)和Ⅱ组(丙泊酚组20例)。入室后Ⅰ组采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单次肺活量法),加压面罩密闭吸入8%的七氟醚,氧流量为6L/min,待其入睡后吸入浓度改为3%~4%,氧流量为4L/min,随后开放静脉,静脉注射3μg/kg芬太尼;Ⅱ组先开放静脉,静脉注射3μg/kg的芬太尼,1min后静脉注射3mg/kg的丙泊酚。当2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0.15mg/kg顺式阿曲库铵,待肌松后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观察2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有无插管反应(肢动、呛咳、喉痉挛等),以及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1、5、10min的SBP、DBP、HR变化。结果Ⅱ组较Ⅰ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2组插管时及插管后各时点的SBP低于诱导前(P均<0.05)。Ⅱ组插管时HR慢于诱导前(P<0.05),Ⅰ组各时点的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是可行的,易被患儿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单次呼吸诱导 小儿全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