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遭"字句——兼论被动标记词的界定与优胜劣汰 被引量:8
1
作者 鞠彩萍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7-121,共5页
首先提出了界定汉语被动句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证:近代汉语阶段“遭”字句也经历过词汇意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即“遭”曾经拥有过一段时期的作为被动标记词的用法,同时探讨了近代汉语时期一些被动标记词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原因。
关键词 “遭”字句 被动标记 界定
下载PDF
30年来汉语称谓语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鞠彩萍 周建兵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8-76,共9页
20世纪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广泛传播,汉语称谓语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研究内容涉及汉语称谓语的各个层面,研究方法由于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理论更具多元性。文章总结了30年来汉语称谓语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总结过... 20世纪后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广泛传播,汉语称谓语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研究内容涉及汉语称谓语的各个层面,研究方法由于吸收了国外语言学理论更具多元性。文章总结了30年来汉语称谓语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利于今后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称谓语 综述
下载PDF
禅宗文献动词无标记转指称谓名词现象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鞠彩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禅宗文献动词无标记转指称谓名词分别来源于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动词。这一现象符合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同时体现了转喻的认知凸显原则。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僧徒在转喻认知模型中建立起来的透视域,其相关度和显著度是置于... 禅宗文献动词无标记转指称谓名词分别来源于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动词。这一现象符合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同时体现了转喻的认知凸显原则。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僧徒在转喻认知模型中建立起来的透视域,其相关度和显著度是置于禅寺丛林这一背景之下的,因而在转指称谓名词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文献 动词 无标记转指 称谓名词 转喻 相关度 显著度
下载PDF
唐宋禅籍詈称的深层文化折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鞠彩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禅籍高频出现的詈称不仅反映了禅宗僧团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也折射出当时禅僧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时代风貌。禅籍丰富的詈称既是禅僧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禅僧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个特定时代的... 禅籍高频出现的詈称不仅反映了禅宗僧团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征,也折射出当时禅僧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时代风貌。禅籍丰富的詈称既是禅僧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反映禅僧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资料,从而对禅宗语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有更清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籍詈称 农禅文化 生活状况 时代背景 社会制度
下载PDF
禅籍点校匡补 被引量:2
5
作者 鞠彩萍 《语言科学》 2005年第3期81-89,共9页
本文对近年来出版、影响比较大的禅籍点校本《祖堂集》、《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中的点校失误和遗漏之处给予补正。
关键词 禅籍 标点 校勘 匡补
下载PDF
范围副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鞠彩萍 周建兵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于范围副词 ,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虽然有人认出为应取消范围副词 ,但更多的人从范围副词的定义、类型、语义指向及语义制约、范围副词修饰名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使范围副词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关键词 范围副词 研究综述 语义指向 句法功能 副名结构 语法 语义制约
下载PDF
大学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以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目前,高校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够,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普遍较弱。文章认为,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更新教学手段,灵活设置作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古代汉语 教学
下载PDF
禅录俗语词“风后先生”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鞠彩萍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69-79,共11页
前人对禅录俗语词“风(封)后先生”的解释欠妥当。禅籍“风后”一词与“风前”相对。“风”与“锋”通用,又写作“封”。“锋”指尖锐或犀利的言辞,“锋(风)前”即言说之前,禅籍特指“第一机”“第一义”或“第一句”,这是超越一切... 前人对禅录俗语词“风(封)后先生”的解释欠妥当。禅籍“风后”一词与“风前”相对。“风”与“锋”通用,又写作“封”。“锋”指尖锐或犀利的言辞,“锋(风)前”即言说之前,禅籍特指“第一机”“第一义”或“第一句”,这是超越一切言句知解的宗门妙语,一旦形之于语言文字,就是“风后”,即“第二机”“第二义”或“第二句”。“风后先生”指称用言辞说略等方便法门接引中下根机的禅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俗语词 风后先生
下载PDF
试说“常”有“甚”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鞠彩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以《全唐诗》中若干例证,说明“常”除了表示“经常、常常”,“曾经”、“素来、一向”等义外,还 能作程度副词“甚、极”义讲,这种用法可以上溯汉魏之际,同时顺带探讨了这种用法的由来。
关键词 程度副词
下载PDF
禅录俗语词“央庠”“丁一卓二”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鞠彩萍 《天中学刊》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通过排比佛经文献并结合现代方言,可对禅宗语录中的俗语词"央庠"和"丁一卓二"做较为全面的考释。"央庠",形容疲软无力的样子,引申指禅僧应机接机迟钝;"丁一卓二"是禅师接引学人的一种手段,指... 通过排比佛经文献并结合现代方言,可对禅宗语录中的俗语词"央庠"和"丁一卓二"做较为全面的考释。"央庠",形容疲软无力的样子,引申指禅僧应机接机迟钝;"丁一卓二"是禅师接引学人的一种手段,指截断对方语路,使之斩断妄念,无可用心,从而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央庠" "丁一卓二"
下载PDF
关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波兰罗兹大学汉语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9-63,共5页
在调查了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波兰罗兹大学的汉语教学实际,提出了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即常用先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方法多样性原则、文化输入原则。
关键词 成语 教学现状 教学原则
下载PDF
《祖堂集》词语训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7-79,共3页
文章训释《祖堂集》中若干词语,这些词语均有补正《汉语大词典》、《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语文辞书阙失——包括词语失收、词义缺漏的作用。
关键词 《祖堂集》 词语 训释
下载PDF
试析《祖堂集》中用于主谓之间的“而”
13
作者 鞠彩萍 朱文夫 《天中学刊》 2010年第3期99-102,共4页
《祖堂集》中的"而"可以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要起凑足音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这种用法的"而"是受汉译佛经的影响而非古汉语语法的残留,是为满足佛经文献特殊文体"四字一顿"的需要而添加的衬字。
关键词 《祖堂集》 “而” 凑足音节 汉译佛经
下载PDF
佛之异名考
14
作者 鞠彩萍 周建兵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7-54,共8页
佛祖称谓数量丰富,名号繁多。系统梳理佛经文献资料,对释迦牟尼佛各种称谓名称作了详细考察。佛经文献中佛祖称谓可分为五类;禅宗文献中佛祖称谓可分为四类。其称名理据可以概括为:功德无量、地位至尊,世人崇仰。禅宗呵佛骂祖,是用另一... 佛祖称谓数量丰富,名号繁多。系统梳理佛经文献资料,对释迦牟尼佛各种称谓名称作了详细考察。佛经文献中佛祖称谓可分为五类;禅宗文献中佛祖称谓可分为四类。其称名理据可以概括为:功德无量、地位至尊,世人崇仰。禅宗呵佛骂祖,是用另一种奇特的方式引导世人悟道成佛。佛祖称谓的泛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佛教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祖 称谓 泛化
下载PDF
释禅籍称谓“杜拗子”“勤巴子”“梢郎子”
15
作者 鞠彩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9-31,36,共4页
带"子"称谓是禅宗文献的一大特色。禅籍中"杜拗子"用来称呼言语不通、说话难懂之禅僧,引申指妄自尊大、不明事理者。"勤巴子"是指圆悟克勤禅师。"克勤"是四川人,这是禅籍称谓中"人名+地名... 带"子"称谓是禅宗文献的一大特色。禅籍中"杜拗子"用来称呼言语不通、说话难懂之禅僧,引申指妄自尊大、不明事理者。"勤巴子"是指圆悟克勤禅师。"克勤"是四川人,这是禅籍称谓中"人名+地名+子"的格式。唐宋时期"郎"有贱称用法,"梢郎子"是指艄公、船家。不是指痴呆不明事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文献 杜拗子 勤巴子 梢郎子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的来源及其历史发展
16
作者 鞠彩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29-36,共8页
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有两种用法:“众1”早在两汉时期就出现了。其来源与“众”表多数和表人语义有关。从句法结构看,“众”常处于“名+数+量”中量词位置,与前面数词联系紧密;从认知角度看,当焦点集中在“众”前大数时,“众”原有... 汉译佛经个体量词“众”有两种用法:“众1”早在两汉时期就出现了。其来源与“众”表多数和表人语义有关。从句法结构看,“众”常处于“名+数+量”中量词位置,与前面数词联系紧密;从认知角度看,当焦点集中在“众”前大数时,“众”原有语义弱化,获得了量词的用法。“众2”的来源与“僧”有关。梵语为“僧”,汉译为“众”。由于语义移植,“众”获得跟“僧”一样表个体名词的用法。“众僧”可指单个僧人。其前带上数词时,容易重新分析为“[数+众]+僧”结构,此时“众”可以理解为名词语素或量词,当“众”后接双音节名词时,“众2”就是完全成熟的量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量词 来源 发展
下载PDF
禅宗语录“(××)汉”称呼语的语义语用分析——兼论“汉”的历史来源及情感倾向
17
作者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3-69,共7页
"(××)汉"是禅宗语录中高频使用的称呼语,其语义内涵丰富,有着特定的禅宗行业意义。从语用表达看,"(××)汉"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情感表达、主观评价和警示学人等语用效力。禅宗文献中首次出现... "(××)汉"是禅宗语录中高频使用的称呼语,其语义内涵丰富,有着特定的禅宗行业意义。从语用表达看,"(××)汉"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情感表达、主观评价和警示学人等语用效力。禅宗文献中首次出现了"(××)汉"的褒义用法,使得"汉"从原来的贬称发展为一般的通称,成为现代汉语"(××)汉"用法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X)汉”称呼语 语义 语用 情感倾向
下载PDF
禅籍方所词语无标记转指称谓现象考察
18
作者 鞠彩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7-92,共6页
禅籍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大量存在,具体可分为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和非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两类。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符合转喻的邻近性原则、认知突显原则以及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些称谓词语折射出唐宋时期丛林制度及寺院结... 禅籍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大量存在,具体可分为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和非命名性方所词语转指称谓两类。方所词语转指称谓的现象符合转喻的邻近性原则、认知突显原则以及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些称谓词语折射出唐宋时期丛林制度及寺院结构,同时也体现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籍 方所词语 转指 称谓
下载PDF
瞿秋白诗词佛理蕴涵探微
19
作者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3-28,共6页
佛教对瞿秋白烈士早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他的诗词中运用了不少佛教术语和警句。分析瞿秋白诗词,可以看出诗人吸收并扬弃了佛教的某些教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自己。然而处于禀性与理智、意愿与责任等二元抉择... 佛教对瞿秋白烈士早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他的诗词中运用了不少佛教术语和警句。分析瞿秋白诗词,可以看出诗人吸收并扬弃了佛教的某些教义,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自己。然而处于禀性与理智、意愿与责任等二元抉择的两难境地,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发生冲突时,诗人不可能做到佛教所宣扬的彻底解脱。他最终达到的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诗词 佛理蕴涵
下载PDF
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文化印记
20
作者 鞠彩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8-74,共7页
与禅门清规相应,禅宗有一套完整的称谓系统。文章以杨亿《古清规序》、宗赜《禅苑清规》和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流变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禅宗职事称谓既折射出早期丛林内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谐的融... 与禅门清规相应,禅宗有一套完整的称谓系统。文章以杨亿《古清规序》、宗赜《禅苑清规》和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流变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禅宗职事称谓既折射出早期丛林内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谐的融洽关系,也体现出僧团内部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反映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职事称谓 文化印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