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耕地质量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 被引量:110
1
作者 韦仕川 熊昌盛 +1 位作者 栾乔林 胡月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49-256,共8页
科学合理地制定耕地保护分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该文采用Moran散点图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探讨广宁县耕地质量的空间结构性特征和聚集性规律,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分... 科学合理地制定耕地保护分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该文采用Moran散点图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探讨广宁县耕地质量的空间结构性特征和聚集性规律,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广宁县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规律,正相关类型(高-高和低-低型)多以"组团"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高-低和低-高型)无明显集中区域,零星分布。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耕地保护分区,既综合考虑了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条件和经济条件,同时将耕地质量的空间属性作为第4维,纳入到耕地保护分区研究中,为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思路。最后,提出了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为研究区域耕地保护分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等级 耕地质量指数 局部空间自相关 耕地保护分区 空间尺度 广宁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垦潜力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韦仕川 刘勇 +1 位作者 栾乔林 王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4-251,共8页
未利用地的开垦是土地开发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深入分析影响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构建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空... 未利用地的开垦是土地开发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深入分析影响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构建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评价要素空间图层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研究未利用地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营市未利用地总规模为27.14万hm2,考虑生态因素后,可开垦的未利用地面积为7.72万hm2,所占比例为28.44%。从自然适宜性评价来看,可开垦利用的未利用地面略有减少,面积为7.49万hm2。考虑经济因素之后,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为3.67万hm2,所占比例为13.72%。研究结论,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制约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垦的主要因素,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为3.67万hm2。该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 经济 未利用地 适宜性评价 宜耕 东营市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51
3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2 位作者 杨杨 黄木易 杨志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5-189,共5页
基于RS和G IS技术,以东营市为例,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结构特征,确定综合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然后通过系统采样、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生成1996和2005年土地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分布图。研... 基于RS和G IS技术,以东营市为例,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结构特征,确定综合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然后通过系统采样、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生成1996和2005年土地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东营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居民工矿用地大幅增加,次生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油田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近10年来,生态风险重心已经由南部的广饶地区转移到中部的东营地区,生态风险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区域内土地生态风险分布极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高风险区域为居民及工矿用地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东营区;中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广饶地区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河口区和垦利县的东部。最后针对土地生态风险分布格局,提出了生态环境安全的政策建议及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东营市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数字模拟 被引量:20
4
作者 韦仕川 冯科 +1 位作者 邢云峰 杨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8,共5页
东营市是新兴的石油资源城市,且处于海陆变迁活跃、自然灾害频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使其形成了资源型城市与滨海生态脆弱型城市的"复合体",人地作用关系强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探讨... 东营市是新兴的石油资源城市,且处于海陆变迁活跃、自然灾害频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使其形成了资源型城市与滨海生态脆弱型城市的"复合体",人地作用关系强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探讨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内在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运用RS和GIS技术,对东营市1996、2005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生态安全空间演变规律比较分析,并对生态安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了数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东营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和次生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大幅增加,油田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非常突出。生态安全风险总体上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生态风险重心已经由南部的广饶地区转移到中部的东营地区。油田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生态安全风险上涨的主要原因,而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功能减退,草地退化,土地盐碱化等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仿真建模 资源配置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23
5
作者 韦仕川 栾乔林 +1 位作者 黄朝明 谷秀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5,共7页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开发与保护的总纲领,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战略研究的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开发与保护的总纲领,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战略研究的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规划与防治的政策框架构建、规划间的协同机制等理论以及规划技术方法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研究显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限制土地开发行为,是国际防灾减灾战略的发展趋势。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土地利用规划在地质环境问题防治中的"政策框架"的构建,交叉学科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环境数据库的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 协同机制
下载PDF
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3
6
作者 韦仕川 栾乔林 +1 位作者 黄朝明 谷秀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5,共10页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规避与防治,是国际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基础理论...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规避与防治,是国际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基础理论、技术框架、政策框架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4个支持系统。基础理论支持系统,是从地质学理论、空间规划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技术框架支持系统,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政策框架支持系统,是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是在基础理论、政策框架和技术框架的支持下,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心,统筹城市规划、建成区更新规划、城市设施规划、物资储备、设施抗灾化、公众参与等措施安排建设用地。所提内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理论方法的探索,期望能供相关学科建设和工作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开发模式 黄河三角洲 GIS
下载PDF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韦仕川 杨杨 +1 位作者 林肇宏 张德生 《上海国土资源》 2014年第1期14-18,26,共6页
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 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结合,并在产业上趋于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导向下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农民的身份问题,无污染、美化城市,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论述了"大中型城镇化模式"、"旅游城镇建设模式"、"旅游综合体模式"和"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等四种模式的功能特征、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海南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与21世纪生态文明的城市理念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综合开发模式 国际旅游岛 海南省
下载PDF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总结及启示——灾害防治的“规划软措施” 被引量:10
9
作者 韦仕川 杨杨 +1 位作者 栾乔林 葛成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美国是国际上开展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作为防灾减灾手段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减灾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政策的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和总结,美国防灾减灾"规划软措施"的经验主要为:①从制度上把防灾... 美国是国际上开展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作为防灾减灾手段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减灾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政策的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和总结,美国防灾减灾"规划软措施"的经验主要为:①从制度上把防灾减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日常任务确定下来,并对减灾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软措施"在法律法规中得到了确立和强化,重视灾前减灾和防灾规划;③重视地质调查局、规划协会等职能部门的联合防灾机制的建设,确保地质灾害信息有效服务于土地利用防灾政策;④注重GIS、监测、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文中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土地利用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 美国 自然灾害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1 位作者 杨杨 冯科 《技术经济》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渡—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渡—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配置上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协调浙江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配置 耕地资源 浙江省
下载PDF
地质灾害分区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山东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仕川 冯科 +1 位作者 黄朝明 栾乔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79,共5页
运用概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探讨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分区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及其指标体系,整体上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因... 运用概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探讨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分区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及其指标体系,整体上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较好体现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现状;②提出的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区域土地利用环境特征,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研究结论显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分析地质灾害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规划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地质灾害 GIS技术 东营市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韦仕川 黄朝明 尧德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风向标,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在基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洋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集...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风向标,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在基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洋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为83.17,各子目标对土地集约利用总目标的贡献率差距较大,管理绩效贡献率最大,为29%;土地利用状况的贡献率最低,为21%;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为1 391.38 hm2,潜力规模很大。其中,强度潜力为1 323.33 hm2,结构潜力为68.05 hm2。各子目标集约度值以及各潜力类型的规模,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洋浦土地利用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 集约利用 GIS 多目标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海南西部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韦仕川 栾乔林 柴强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以海南西部为例,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儋州、白沙、昌江、东方等4市(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4市(县)模糊合成均值仅为0.5573分,表明琼西地区4市(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其中白沙和... 以海南西部为例,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儋州、白沙、昌江、东方等4市(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4市(县)模糊合成均值仅为0.5573分,表明琼西地区4市(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其中白沙和儋州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处于生态准安全区,而昌江和东方处于生态危险区。该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确保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灰色模糊评价模型
下载PDF
旅游型城镇化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仕川 《上海国土资源》 2017年第3期9-12,共4页
纵观国际上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目前城镇化已经由工业城镇化为主发展到多途径城镇化阶段,其中旅游型城镇化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对旅游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旅游型城镇化概念界定、旅游型城镇... 纵观国际上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目前城镇化已经由工业城镇化为主发展到多途径城镇化阶段,其中旅游型城镇化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对旅游型城镇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旅游型城镇化概念界定、旅游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旅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对策。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大多限于定性分析,定量化研究亟待加强和深入,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构建相应的测度模型;大多囿于单个旅游型城镇化分析,鲜有涉及区域旅游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研究。从旅游型城镇化驱动力的定量化研究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两个方面指出今后旅游型城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仕川 王婷 《上海国土资源》 2021年第1期63-67,共5页
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城市绿色发展是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两者之间有着... 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城市绿色发展是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两者之间有着鲜明的时代发展耦合特征,根据发展时序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逐渐上升为国家行动与理论体系建设阶段和国家行动的全面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建立阶段。在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人通过以土地要素为主的生态空间和以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在经济系统上实现绿色增长,在自然生态系统上提高绿色财富,在社会系统上提升绿色福利。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城市空间规划先行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发展绿色新业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和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城市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城市绿色发展 生态价值观 国土空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海南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洋浦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仕川 黄朝明 +1 位作者 尧德明 周文静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AHP、集约度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利用集约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管理绩效分值为100,说明土地供应已完全实现了市场化,...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AHP、集约度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利用集约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管理绩效分值为100,说明土地供应已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土地利用监管有力;用地效益分值为90.45,说明工业用地投入产出强度高;土地利用状况分值为69.64,是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所在,其主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 洋浦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韦仕川 黄朝明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我国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已逐步形成,处于社会底层的城市弱势群体,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他们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引发了一系列危害社会的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目前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缺陷;并从提高弱势群... 我国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已逐步形成,处于社会底层的城市弱势群体,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他们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引发了一系列危害社会的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以及目前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缺陷;并从提高弱势群体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完善现有体制内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弱势群体的利益组织,3个方面探讨了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弱势群体 利益表达机制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发展定量分析
18
作者 韦仕川 王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230-234,共5页
利用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CiteSpace软件,从研究发展历程、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国家合作网络分析、研究热点主题5个维度对国际土地利用转型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转型的发文数量逐... 利用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CiteSpace软件,从研究发展历程、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国家合作网络分析、研究热点主题5个维度对国际土地利用转型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转型的发文数量逐年上升,内容涉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服务功能、耕地保护、城市扩张、乡村转型发展以及粮食安全等;在合作网络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国际上关于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位列第1梯队,美国与中国成为土地利用转型研究领域的主要国家;龙花楼等3个研究团队发文数量和被引次数名列前茅;土地利用转型热点主题聚焦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转型效应和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服务、粮食安全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研究热点 演进历程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79
19
作者 冯科 郑娟尔 +2 位作者 韦仕川 郑文娟 刘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1-814,818,共5页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浙东北部地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②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充分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PSR GIS 主成分分析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动态演变格局——基于EBI和EBIi的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1 位作者 韦仕川 郑娟尔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31,共9页
研究目的:对21世纪初期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空间动态演变格局、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路径以及建设用地扩展的局部空间差异进行探索。研究方法: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EBI、EBIi)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 研究目的:对21世纪初期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空间动态演变格局、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路径以及建设用地扩展的局部空间差异进行探索。研究方法: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EBI、EBIi)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建设用地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和空间关联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2)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3)从局部看,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4)第二产业和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忽视了地理位置因素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真正反映空间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效地避免了方差不稳定性,为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动态演变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统计 建设用地扩展 空间自相关指数 空间集聚 空间差异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