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孤独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交往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红惠 蔡春燕 韦佩文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6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对孤独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交往能力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检测后按轻、中、重度再随机分成实验... 目的分析对孤独症儿童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培养其交往能力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孤独症与智障康复科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检测后按轻、中、重度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儿采取一般训练模式,对实验组患儿在一般训练模式基础上采取多感官训练系统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交往能力改善效果。结果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人际关系指标评估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实验组人际关系指标测试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7±0.47)分与(2.14±0.43)分(P<0.05),表明实验组孤独症儿童人际关系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表)交往指标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分数降低较对照组相比,分别为(13.94±6.54)分与(16.33±9.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训练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儿家属的训练满意度为77.5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孤独症儿童而言,采取多感官刺激训练系统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日常交往能力,使得患儿能够尽快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干预满意度较高,值得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训练系统 交往能力 孤独症 儿童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应用疗效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红惠 韦佩文 +1 位作者 韦美宾 何华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181-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治疗对改善儿童孤独症症状和发育水平的作用。方法:收治孤独症儿童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多感官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治疗对改善儿童孤独症症状和发育水平的作用。方法:收治孤独症儿童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多感官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PEP-3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孤独症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BC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分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治疗能提高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明显改善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刺激治疗 孤独症儿童 综合康复训练
下载PDF
家长培训对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春燕 黄飞 韦佩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9期3015-3016,共2页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研究会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72例孤独症儿童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5版)的诊断标准,受训前经心...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研究会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72例孤独症儿童及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5版)的诊断标准,受训前经心理教育量表第3版(PEP3)评估,同时进行2个月家长培训,脱落患儿8例。按家长培训考核成绩分为高分组(31例)和低分组(33例),完成6个月训练后复评PEP3以观察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发育年龄均明显增加,与低分组比较,高分组患儿在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视觉/动作)、生活自理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家长培训是提高独孤症儿童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性障碍 康复 治疗结果 家长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