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根、溜、注、入”和“六合”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辨证与治疗方法上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月莲 易光强 +5 位作者 周宾宾 吴舸 冯卓 韦含汐 陆青 周娅妮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指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中的循法和按法检查患者六阳经"根、溜、注、入&q... 目的:探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指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中的循法和按法检查患者六阳经"根、溜、注、入"的"上入穴"即"六合穴"(天柱、下风池、天牖、天窗、扶突、人迎),看哪个穴位有压痛或压痛伴局部肌肉紧张,出现压痛或压痛伴有肌肉紧张之处为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即为病经,病经确定后,以病经上有阳性反应的"上入穴"配合同侧病经的络穴("下入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应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解释其方法的可行性,并附上2个典型案例。结果:阳性反应点出现在天柱穴时,膀胱经就是病经、出现在下风池穴时胆经就是病经、出现在天牖穴时三焦经就是病经、出现在天窗穴时小肠经就是病经、出现在扶突穴上时大肠经就是病经、出现在人迎穴时胃经就是病经,阳性反应点出现在六阳经的"上入穴"("六合穴")时,就以有阳性反应点的"上入穴"配伍同侧病经的络穴("下入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治疗,若膀胱经病者的阳性反应点不在其"上入穴"(天柱)上,而在颈夹脊穴上时循经取穴治疗即可,不必配伍其表里经的络穴。结论:应用六阳经"根、溜、注、入"和十二经别"六合"理论可以指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分经辨证和治疗配穴,其辨证方法简单、治疗配穴具有规律性,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络辨证 配穴方法
下载PDF
穴位埋线减肥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及血脂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李文芳 韦含汐 +2 位作者 徐昌荣 谢丽凤 覃兰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30-0133,共4页
将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应用穴位埋线减肥方法,分析此种方法对患者体重与血脂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总共选取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患者来我院接受救助的时间是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方便研究与提高研究数据精准度... 将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应用穴位埋线减肥方法,分析此种方法对患者体重与血脂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总共选取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患者来我院接受救助的时间是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方便研究与提高研究数据精准度,使用信封法将患者划分到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包含60例患者。两组采用差异化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属于针刺治疗法,研究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法。护理人员全满跟进研究过程,收集两组护理信息,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体重与血脂存在的具体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变化差异。结果 为两组患者安排三个疗程的治疗服务,治疗后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要好于未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疗效相比较,观察组要比对照组好些,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重、体重指数、体质量、腰围、臀围、血脂水平、满意度等指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后,存在差异,研究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为单纯性肥胖患者实施穴位埋线减肥治疗,整体的治疗效果要比常规性针刺治疗方法好一些,无论是治疗有效率,还是在减轻患者体重、改善患者血脂、整体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穴位埋线减肥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推行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减肥法 单纯性肥胖患者 体重 血脂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3
作者 陆青 韦含汐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96-98,共3页
介绍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传统针灸疗法和微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出"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是综合治疗中风病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最后提出了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针灸治疗 中风病 综述
下载PDF
十二经别理论及其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概况
4
作者 韦含汐 《大众科技》 2016年第9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经别理论及其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阅读近30年来各针灸学者对十二经别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明确了十二经别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和"六合"的具体位置(穴位分别是天柱、天容、人迎、... 目的:探讨十二经别理论及其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阅读近30年来各针灸学者对十二经别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结果:明确了十二经别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和"六合"的具体位置(穴位分别是天柱、天容、人迎、天窗、天牖和扶突)。结论:十二经别理论可以指导针灸临床的辨证诊断和配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别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付善玉 黄宇 +5 位作者 谢丽凤 杨晓 韦含汐 郑勇 李妙媛 郭钦源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在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查阅中文、英文数据库,并在计算机中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等)进行检索,对综述、会议论文等完成手动检索。检索词包括“中药治疗”“儿童抽...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在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查阅中文、英文数据库,并在计算机中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等)进行检索,对综述、会议论文等完成手动检索。检索词包括“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安全性”等,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20年1月。对于符合上述要求的论文纳入、整理;阅读符合要求文章的摘要部分,再次核对纳入文献的数量、质量,并进行验证;对于单一阅读摘要难以确诊者可下载全文阅读,并完成meta分析。结果初步获得文献849篇,运用Note Express软件完成重复文献的剔除,最终纳入5篇文献;5篇文献涉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表明:χ^(2)=5.63,df=6,Z=7.06,I^(2)=0%,P<0.00001;4篇文献涉及安全性,结果表明:χ^(2)=35.32,df=19(P=0.01),I^(2)=46%。Z=8.55,P<0.00001。结论汇总目前关于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中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治疗 儿童抽动障碍 META分析 安全性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韦程凡 韦含汐 郭钦源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梳理基本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附子理中...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梳理基本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附子理中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经验取穴并配合中药附子理中汤治疗。分别从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两方面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展开为期6个月回访调查,统计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镜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不仅具有较高治疗有效率还可有效改善虚寒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针药结合 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分经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2
7
作者 周娅妮 黄月莲 +5 位作者 易光强 周宾宾 吴舸 冯卓 韦含汐 陆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分经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分经针灸组,选取病经在颈项部的阿是穴(即"六合穴")配伍该病经同侧的络穴... 目的:观察分经辨证取穴与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分经针灸组,选取病经在颈项部的阿是穴(即"六合穴")配伍该病经同侧的络穴及其对侧表里经的络穴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取患侧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和外关穴治疗。两组患者均隔天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结束后统计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0分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分经辨证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络辨证 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