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对策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韦器闳 王银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5-89,共5页
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质量观念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监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持续开展年度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展结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质量观念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监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持续开展年度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展结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途径,去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不明、监控效度不高、质量评价主观化、过程监控缺乏持续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监控 问题 对策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崛起,抑或寂寞前行——关于佛山文学创作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器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4-48,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佛山涌现了众多作家,发表出版了大量的作品,但在数量繁荣的背后是影响力的沉寂。佛山的文学创作现状与佛山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文学创作成了佛山建设"文化名城"的"短板"。佛山文学要崛起,需要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佛山涌现了众多作家,发表出版了大量的作品,但在数量繁荣的背后是影响力的沉寂。佛山的文学创作现状与佛山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文学创作成了佛山建设"文化名城"的"短板"。佛山文学要崛起,需要一批文学的守望者,需要更多反映本土文化的优秀作品;作家们应该通过"触电"、"触网",去扩大佛山作家作品的影响力,赢得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 文学创作 岭南文化 文化名城 影响力
下载PDF
傻眼看世 幻语写史——评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韦器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阿来是文坛上新近崛起的藏族青年作家。在《尘埃落定》这部代表作里,阿来借助傻子“我”的奇特视角,以麦其土司一家为中心,讲述了康巴土司由盛至衰的历史,透过“我”的傻眼,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世道人心,同时也十分生动的展示了... 阿来是文坛上新近崛起的藏族青年作家。在《尘埃落定》这部代表作里,阿来借助傻子“我”的奇特视角,以麦其土司一家为中心,讲述了康巴土司由盛至衰的历史,透过“我”的傻眼,深刻地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世道人心,同时也十分生动的展示了康巴藏民族性情的另一面:真诚的野性、对情和义的笃诚,面对生死的从容。小说的情节带有一抹荒诞魔幻的色彩,而作者正是利用故事的荒诞性来凸显小说的历史寓言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 人性 荒诞 历史寓言性 藏民族性情
下载PDF
心灵的独语与理想主义的追寻——评张炜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3
4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61-64,共4页
张炜的散文可分三个部分 :读书随笔、独语散文和对人生经历的深情回忆。其中以独语散文最有艺术价值。它以独语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忧愤、苦闷及孤寂中不绝于追求的情志。而那些纪怀文学大师的随笔别致动人 ,张炜借之充... 张炜的散文可分三个部分 :读书随笔、独语散文和对人生经历的深情回忆。其中以独语散文最有艺术价值。它以独语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忧愤、苦闷及孤寂中不绝于追求的情志。而那些纪怀文学大师的随笔别致动人 ,张炜借之充分地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纯粹性”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散文 理想主义 纯粹性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语朴情醇是正行——论季羡林的散文创作
5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3-56,共4页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散文家中对散文用情最深、用力最多的一位,其散文创作历经六十年而不辍。质朴单纯的个性造就其素朴的散文风格;其作品借助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传奇的内容吸引读者,以真挚的情感表达感染读者;其文中丰厚的学养显示其学者散文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学者散文 素朴 感情 学养 思想
下载PDF
不衫不履 独树出林——张中行记叙性散文漫论
6
作者 韦器闳 《梧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7-52,共6页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而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体制化"和布衣本色。其记人散文以"史家笔法"为主,力图还原人物的历史面貌;同时借助小说的白描手法,成功勾勒人物形象。但其部分作品也存在疏于选材和叙述交待过于细碎、内容芜杂琐屑等毛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中行 散文 非体制化 个人化 经历
下载PDF
狼的传奇与生命的疑虑——略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怀念狼》
7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6-48,共3页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 ,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 ...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 ,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 ,而内容则体现了贾平凹先锋性的方面 :放弃经验 ,演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小说 《怀念狼》 “万物有灵”思想 叙事方式 生命力衰退
下载PDF
从杨朔到周涛——“散文诗化”刍议
8
作者 韦器闳 《写作》 2000年第10期13-14,共2页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散文和诗是最为接近的,这是因为它们都偏重于情感的表达,同时大多蕴含深远隽永的意境,这种内在的相似性使得在散文创作中经常出现散文与诗融合的现象。对于那些蕴含意境,淡于叙事,偏重抒情和想象的散文,人们称之为“...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散文和诗是最为接近的,这是因为它们都偏重于情感的表达,同时大多蕴含深远隽永的意境,这种内在的相似性使得在散文创作中经常出现散文与诗融合的现象。对于那些蕴含意境,淡于叙事,偏重抒情和想象的散文,人们称之为“诗化散文”。而作者在散文创作中把散文当诗来写,用诗性的眼光把握世界,着意表现生活的诗意,努力营构意境,则称为“散文的诗化”。“散文诗化”是散文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对杨朔和周涛这两个代表性散文家在这方面的追求进行分析。由此揭示“散文诗化”的内涵,并把握“散文诗化”在当代文坛上的发展脉络。“散文的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文学创作 意境 主题 杨朔 周涛
全文增补中
略论杨绛的散文
9
作者 韦器闳 《柳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30-33,共4页
杨绛是继鲁迅之后最集中写作记叙散文 ,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当代散文家。其散文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 ,作者借对故人旧事的追忆 ,真实反映世态人情和作者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验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温厚的个性。而学贯中... 杨绛是继鲁迅之后最集中写作记叙散文 ,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当代散文家。其散文作品具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 ,作者借对故人旧事的追忆 ,真实反映世态人情和作者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验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温厚的个性。而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使得杨绛散文独具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记叙散文 叙述技巧
下载PDF
标准抑或标准化——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再审视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银花 韦器闳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5年第5期12-15 24,24,共5页
目前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越来越以量化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出现了片面倚靠标准等从标准走向标准化的现象。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化现象可能会遏制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忽视多元差异,易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等。在这种情境下,应理性认... 目前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越来越以量化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出现了片面倚靠标准等从标准走向标准化的现象。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化现象可能会遏制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忽视多元差异,易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等。在这种情境下,应理性认知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更贴近教学实际,由院系等教学单位根据学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自主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使其更具有动态性和多元性,切实减少量化倾向,理性运用教学质量标准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标准 标准化
下载PDF
周涛散文:超越规范与张扬自我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器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散文集 周涛 诗人 拜伦 文学奖 诗歌 边塞诗 出版 读者 珍藏
下载PDF
理想主义者的精神长旅——漫评张承志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器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4-26,共3页
八十年代初,张承志便以小说《北方的河》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新时期颇有实绩的小说家。但他作为一名散文家引起广泛的注意,是在一九八七年以后。张承志最早在全国范围产生影响的散文便是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背景》(1987年2... 八十年代初,张承志便以小说《北方的河》在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新时期颇有实绩的小说家。但他作为一名散文家引起广泛的注意,是在一九八七年以后。张承志最早在全国范围产生影响的散文便是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背景》(1987年2月15日)。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描写了西海固撒拉东乡的回民,汇集兰州城悼念二百年前被清政府杀害的哲合忍耶圣徒的感人场面,并透过“一座伟大的背景”,表现了信奉哲合忍耶的西部回民信仰的坚定和对苦难的巨大的忍耐、承受能力。文中所表现出的历史沧桑感和作者对回民心灵的深刻体验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张承志由此开始获得散文界的关注。而一九九四年初张承志的第二本随笔散文集《荒芜英雄路》(知识出版社,《当代中国作家随笔》丛书之一)的出版,再度证明了张承志在新时期散文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理想主义者的心灵史 张承志的散文是当代中国散文这座花园里盛开的一朵奇葩。他的散文从题材到艺术形态都是别具一格的。对于张承志来说,散文不仅是描写人事物景、抒发情感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使之成为自己的心灵史,记载着自己为探寻和完成自己的“天命”而不懈奔走的心路历程。 张承志鄙视单纯的物质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理想主义者 散文家 西海固 哲合忍耶 散文创作 艺术形态 散文文本 漫评 《北方的河》
下载PDF
审美心理结构与艺术感知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认为艺术感知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非认知性的、带着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反映,是文学创作者对现实客体的独特的把握方式。文学创作者对生活的艺术感知是文学创作的起点和条件。而文学创作者之所以有艺术感知,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和文... 本文认为艺术感知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非认知性的、带着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反映,是文学创作者对现实客体的独特的把握方式。文学创作者对生活的艺术感知是文学创作的起点和条件。而文学创作者之所以有艺术感知,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学实践中逐渐建构了一套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深层意识系统,它由一些复杂的心理因素整合而成。笔者认为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气质特点,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审美心理定势等。审美心理结构决定着艺术感知活动的发生,只有当具有审美价值的刺激信息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建立了同构关系,这一信息才会在主体心理结构中产生感知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感知活动 文学创作者 审美心理定势 紫藤萝 个人气质 文学实践 现实客体 深层意识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论“五四”以来中国散文观念的形成与嬗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器閎 《河池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1-15,共15页
散文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散文的性质、艺术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其核心是人们的散文审美观和人们对散文功能的理解。散文作品是一定散文观念的产物。散文观念的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各时期的散文创作。本文拟对中国现当代... 散文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散文的性质、艺术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其核心是人们的散文审美观和人们对散文功能的理解。散文作品是一定散文观念的产物。散文观念的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各时期的散文创作。本文拟对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学性散文)观念的形成与膻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简要归纳,力图从理论的角度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脉络,检讨中国现当代散文观念和散文理论的得失,并进而阐述自己对散文的本质、审美功能和艺术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散文观念 形成 嬗变 "五四"运动 本质 审美功能 艺术特征 散文理论
下载PDF
废墟中的挣扎与遁逃——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28-32,共5页
毫无疑问,《废都》是近年来描写文人生活最大胆直露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力图通过对文人们的描写实现自己“还未写出过一部关于城市的小说”,的夙愿。贾平凹自从1986年发表了与现实贴得很近的长篇小说《浮躁》后,又一次远离现实,到久远... 毫无疑问,《废都》是近年来描写文人生活最大胆直露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力图通过对文人们的描写实现自己“还未写出过一部关于城市的小说”,的夙愿。贾平凹自从1986年发表了与现实贴得很近的长篇小说《浮躁》后,又一次远离现实,到久远的山村野地,到自己杜撰的历史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寻找故事本身的快感。如今,作者又一次把目光由远古拉回现实,叙说二十多年城市生活的喜怒烦忧。从《废都·后记》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写作此书时是很投入的:“这本书的写作,实在是上帝给我太大的安慰和太大的惩罚,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黑暗中的飞蛾兴奋和追求,但诱我近去了却把我烧毁。”贾平凹的这种写作境界正如评论家、贾平凹的挚友费秉勋所说的,是一种“生命审美化”的境界。写作《废都》带给作者“无法向人说清的苦难”,而其中的故事却流淌着作者的鲜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小说 《废都》 文学评论
全文增补中
文学风格探究
16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10-15,共6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风格“个性说”,认为刘勰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布封的“风格却是本人”和我国当代某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确认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它没有认识...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风格“个性说”,认为刘勰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布封的“风格却是本人”和我国当代某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确认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它没有认识到风格的真正本质。其缺陷在于把风格看成是被动产生的东西,看不到风格是作家自觉的审美创造的结果。笔者认为:风格是作家对某一审美规范的超越和创造,并在作品里显示出稳定的、鲜明独特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风格 审美规范 创作个性 文学作品 审美风貌 乔光朴 艺术特色 布封 文学创作论 婉约词
下载PDF
要挖掘、再现,不要典型化——试谈报告文学的人物描写
17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48-54,共7页
报告文学有不同于小说的新闻真实性的特点,它在塑造人物时不应采用多少有虚构因素的“典型化”方法。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本都是社会典型,因此在描写人物时只需且必须以“挖掘、再现”的方法,“不夸饰、不贬损”地描写出动人的人物形象... 报告文学有不同于小说的新闻真实性的特点,它在塑造人物时不应采用多少有虚构因素的“典型化”方法。报告文学描写的对象本都是社会典型,因此在描写人物时只需且必须以“挖掘、再现”的方法,“不夸饰、不贬损”地描写出动人的人物形象。在具体运用此种方法时,应注意再现典型形象的准确性,挖掘、再现典型性情节,挖掘、再现典型性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描写 人物形象 典型化方法 新闻真实性 艺术典型 柯岩 描写手法 中国姑娘 描写对象 人物原型
下载PDF
盛慧小说论
18
作者 韦器闳 陈建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盛慧是佛山新世纪小说创作最有实绩的作家之一。寻找"与众不同的言说方式"是他早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目标,他早期执着于先锋创作,他的先锋小说关注叙事甚于关注人物,语言唯美有诗意,可读性强。长篇小说《闯广东》是盛慧的代表作... 盛慧是佛山新世纪小说创作最有实绩的作家之一。寻找"与众不同的言说方式"是他早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目标,他早期执着于先锋创作,他的先锋小说关注叙事甚于关注人物,语言唯美有诗意,可读性强。长篇小说《闯广东》是盛慧的代表作,也是他由先锋小说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的标志性作品,这部小说给盛慧带来声誉,也留下情节安排的缺憾。作为"新广东人"作家,艺术地表现佛山本土人物和本土文化,是盛慧小说创作的短板,也是他未来小说创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慧 小说 先锋创作 本土文化
下载PDF
追忆:内容与意义——散文题材刍议
19
作者 韦器闳 《写作(中)》 2000年第5期15-16,共2页
一如果对现代散文作一个浏览,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多散文作品所叙述和描写的都是属于过去时态的内容,“追忆”,成了这些作品题材的共同特征。冰心的散文被人看作“专门以锦秀似的文字,
关键词 散文创作 秦淮河 情感体验 朱自清 作品题材 非虚构性 中国作家 内容 记忆 读者群
下载PDF
散文:迷误与出路
20
作者 韦器闳 《南方文坛》 1993年第4期5-8,共4页
振兴散文的讨论已进行好几年了。几年来。关心散文创作的人们从许多角度探寻振兴散文的途径,散文作家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散文创作始终未有大的起色,真正能打动读者心灵的力作出现不多,使得“散文创作虽繁荣却沉... 振兴散文的讨论已进行好几年了。几年来。关心散文创作的人们从许多角度探寻振兴散文的途径,散文作家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散文创作始终未有大的起色,真正能打动读者心灵的力作出现不多,使得“散文创作虽繁荣却沉寂”。要改变散文创作的这种状况,我认为首先必须澄清理论界和散文作家在散文认识上的一些迷误。经历了几十年,我们的散文作家和理论界终于取得这样的共识:散文是一种抒情性的文学文体,它是直接真情表现自我的,优秀的散文常常需要表现作家对生活的哲理认识。这种认识无疑涉及散文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体 吴伯箫 思想意蕴 闲适小品 余秋雨 生活哲理 《背影》 朱自清先生 永恒性 蒲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