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骨水泥外溢的预防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韦寅 甘秀天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外溢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共76个椎体在透视监视下行PVP,所有患者在术后30 m in行CT扫描以评价骨水泥有无渗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外溢的不同部位提出治疗方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完...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外溢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共76个椎体在透视监视下行PVP,所有患者在术后30 m in行CT扫描以评价骨水泥有无渗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外溢的不同部位提出治疗方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PVP术后76个椎体中骨水泥外溢发生率为21%,其中,骨水泥外溢进入椎旁组织3例5个椎体;进入椎间盘2例3个椎体;进入椎管内4例5个椎体;进入椎间孔3例3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通过术前骨水泥的准备、术中监控等以防止骨水泥外溢,如果骨水泥漏入椎管内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则必须采取开放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外溢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期及双期检查诊断头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6
2
作者 韦寅 李瑞雄 +1 位作者 陈鹏 谭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06-1810,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患者行3D CE-MRA双期检查,分析3D CE-MRA动脉期检查及3D CE-MRA双期检查表现,并与DSA相对照,分析两者对头颈部动脉狭...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患者行3D CE-MRA双期检查,分析3D CE-MRA动脉期检查及3D CE-MRA双期检查表现,并与DSA相对照,分析两者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81%(168/185)、92.96%(871/937)、71.79%(168/234)、98.09%(871/888)、92.60%(1039/1122)、12.90、0.10和90.81%(168/185)、95.62%(896/937)、80.38%(168/209)、98.14%(896/913)、94.83%(1064/1122)、20.73、0.10。3D CE-MRA动脉期、3D CE-MRA双期检查与DSA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30、0.798)。3D CE-MRA动脉期与3D CE-MRA双期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CE-MRA动脉期及3D CE-MRA双期检查与DS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3D CE-MRA双期较3D CE-MRA动脉期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对诊断重度以上狭窄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疾病 对比剂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对比增强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韦寅 陈鹏 +2 位作者 谭璨 李燕华 严健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一次增强完成头颈部双期扫描在头颈部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可疑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3DCE-MRA双期和DSA检查,对成像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与DSA相比,3DCE-MRA动脉期及3DCE-MRA双期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灵敏... 目的探讨一次增强完成头颈部双期扫描在头颈部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可疑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3DCE-MRA双期和DSA检查,对成像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与DSA相比,3DCE-MRA动脉期及3DCE-MRA双期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90.81%和90.81%、92.96%和95.62%、71.79%和80.38%、98.09%和98.14%、92.6%和94.83%;诊断头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闭塞的符合率分别为:81.10%和89.86%;60.65%和74.07%;91.30%和95.45%;78.58%和91.67%。结论3DCE-MRA双期(动脉期后加做第二期)扫描,额外耗时少,不用增加对比剂剂量,不用增加患者额外经济负担,还能提供比3DCE-MRA动脉期更丰富的影像信息,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疾病 对比剂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监测骨肉瘤对诱导和新辅助化疗的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韦寅 李瑞雄 林健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DWI监测骨肉瘤诱导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接受常规MR及DWI扫描。根据化疗反应情况分为反应差组(n=12,肿瘤坏死范围≤90%)和反应好组(n=14,肿瘤坏死范围>90%)... 目的探讨应用DWI监测骨肉瘤诱导和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骨肉瘤患者,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接受常规MR及DWI扫描。根据化疗反应情况分为反应差组(n=12,肿瘤坏死范围≤90%)和反应好组(n=14,肿瘤坏死范围>90%)。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骨肿瘤的ADC值、肿瘤体积及其变化率。结果化疗前及化疗后,反应好组与反应差组间肿瘤体积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值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DWI测定化疗前后骨肉瘤ADC值改变率有助于监测肿瘤对诱导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CPR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韦寅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9期6086-608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患者行腹、盆部16层螺旋CT平扫,其中12例增强扫描;成像方法选择基于MPR基础上的曲面重建。结果:6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晰显示输尿管病变及其梗阻点以上的输尿管扩...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患者行腹、盆部16层螺旋CT平扫,其中12例增强扫描;成像方法选择基于MPR基础上的曲面重建。结果:69例输尿管成像均清晰显示输尿管病变及其梗阻点以上的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其中58例示结石位于输尿管腔内,同时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形态、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程度及范围;8例输尿管肿瘤成像清晰显示输尿管梗阻病变及其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3例膀胱癌侵犯输尿管导致梗阻,输尿管粘连2例。结论:16层螺旋CT基于MPR基础上的曲面重建(CPR)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直观可靠易于接受的影像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梗阻性病变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建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寅 李瑞雄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9年第5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评价CT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25例,其中女17例,男8例,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2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部及颈后三角区受...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评价CT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25例,其中女17例,男8例,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25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部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IV区+锁骨上区占84%,V区占60%。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0%,淋巴结融合占84%。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颈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与ADC值及ADC差值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韦寅 陈鹏 卢伟娟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差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拟诊乳腺病变患者行DCE-MRI及DWI检查,将DCE-MRI(形态+TIC)、ADC值、ADC差值及其联合应...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差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拟诊乳腺病变患者行DCE-MRI及DWI检查,将DCE-MRI(形态+TIC)、ADC值、ADC差值及其联合应用的判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DC值、ADC差值最佳诊断阈值为1.30×10^(-3)mm^2/s及0.47×10^(-3)mm^2/s;DCE-MRI、ADC值和ADC差值法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正确率更高。结论:DCE-MRI、ADC值和ADC差值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韦寅 李瑞雄 《微创医学》 2009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HE)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48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结果双侧额部及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6~10mm)48例,纵裂前部增宽(8~14mm)48例,双侧裂池增宽36例(8~14mm),鞍上池...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HE)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48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结果双侧额部及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6~10mm)48例,纵裂前部增宽(8~14mm)48例,双侧裂池增宽36例(8~14mm),鞍上池轻度扩大18例,脑室轻度扩大14例,额顶叶脑沟增宽,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42例。结论CT检查在外部性脑积水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韦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或CT复查随访证实的外伤车祸患者肾上腺损伤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急性期(1~7d)CT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8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或CT复查随访证实的外伤车祸患者肾上腺损伤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急性期(1~7d)CT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8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影;肾上腺周围组织损伤6例,其中4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条纹状、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出血影,3例膈肌增粗,密度增高,本组中8例在外伤后亚急性期(8d-1个月末)和慢性期(1个月后)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从边缘开始缓慢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反映了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内动脉钙化评价方法在脑小血管病风险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鹏 李凯 +2 位作者 韦寅 卢胜云 谢金玲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30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将实验组分为4组(1~4分),无CSVD(0分)人群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评估脑小血管病(CSVD)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30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CSVD总体负担评分,将实验组分为4组(1~4分),无CSVD(0分)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在头颅CT评价IAC情况,在头颅MRI评价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4个征象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5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AC与CSVD的相关性。结果:在5组研究对象组间比较中,CSVD 4分组的患者年龄最大[68.50(62.25,74.75)岁],高血压发病率最高(88.5%),CSVD3分组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最高(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糖尿病、高血压3个混杂因素之后,CSVD严重程度与IAC 3~4级(OR=4.697,95%CI 1.349~16.346;P=0.015)独立相关。结论:IAC与CSVD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IAC的定量评价有助于临床借助CT筛查评估CSV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钙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癌症的中医病机及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研究
11
作者 韦寅 李瑞雄 李水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2期116-117,共2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评估临床分期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其各自的应用价值,联合采用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子宫内膜癌的情况,子... 本研究通过分析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评估临床分期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其各自的应用价值,联合采用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子宫内膜癌的情况,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率较高,在判断子宫内膜浸润程度和宫颈受累方面可以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平扫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子宫内膜癌 分期
下载PDF
数字乳腺摄影与MR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维珍 韦寅 +2 位作者 陈鹏 李颖毅 黄恩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扩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58例(67个病灶)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数字化乳腺摄影、DWI、MRI动态增强,术后与病理进...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扩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58例(67个病灶)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数字化乳腺摄影、DWI、MRI动态增强,术后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三种方法及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ROC曲线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95×10-3mm2/s。数字化乳腺摄影、DWI-ADC、MRI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分别为68.6%、94.3%、85.7%、94.3%,特异性分别为81.3%、78.1%、81.3%、87.5%,准确性分别为74.6%、86.6%、83.6%、9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5%、83.3%、89.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3%、92.6%、83.9%、93.3%。结论 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扩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对乳腺癌普查初筛及初筛后的乳腺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数字化乳腺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动脉钙化定量评价与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鹏 韦寅 +2 位作者 邱维加 卢胜云 谢金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11-915,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3种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的结果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3例观察对象的资料。CSVD患者为实验组,无CSVD者为对照组。在头颅CT采用Agaston、改良Woodcock、Babiarz这3种方法评价IAC,在头颅MRI评价腔隙性... 目的旨在探讨3种颅内动脉钙化(IAC)评价方法的结果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3例观察对象的资料。CSVD患者为实验组,无CSVD者为对照组。在头颅CT采用Agaston、改良Woodcock、Babiarz这3种方法评价IAC,在头颅MRI评价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4个征象并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CSVD与IAC的相关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观察对象的IAC。结果Agaston钙化分级、改良Woodcock钙化积分、Babiarz钙化分级与CSVD总体负担评分(r分别为0.643、0.666、0.681)、深部白质高信号(r分别为0.503、0.536、0.539)、脑室旁白质高信号(r分别为0.535、0.578、0.570)、脑微出血(r分别为0.452、0.480、0.479)、腔隙性脑梗死(r分别为0.466、0.518、0.541)、血管周围间隙(r分别为0.585、0.577、0.554)均呈正相关,P值均<0.001。结论3种IAC评价结果均与CSVD呈正相关,IAC可能是CSV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钙化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婉玲 韦寅 +3 位作者 陆婷婷 李瑞雄 周崎 刘少英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口服对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干预效果。方法:对入选的90例有焦虑患者分为第1对照组(单纯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30例;第2对照组(阿普唑仑口服)30例;观察组(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口服)30例。统计...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口服对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干预效果。方法:对入选的90例有焦虑患者分为第1对照组(单纯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30例;第2对照组(阿普唑仑口服)30例;观察组(认知行为疗法+阿普唑仑口服)30例。统计3组患者焦虑干预效果、脑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焦虑干预效果,观察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干预后焦虑SAS评分,分值最小,效果最好。脑血管成像检查,观察组有效率达96.7%。观察组图像全部清晰,效果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普唑仑口服干预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患者焦虑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及脑血管成像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脑血管病变质量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阿普唑仑 磁共振增强脑血管成像 焦虑
下载PDF
ADC差值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恩善 韦寅 +2 位作者 李瑞雄 陈鹏 杨维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MR资料,通过分析病变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 目的探讨病灶周围组织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MR资料,通过分析病变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ADC值及ADC差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60个病灶中有32个恶性,28个良性,应用ADC值法最佳诊断值为1.30×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8%、75.0%、85.0%;应用ADC差值法最佳诊断值为0.47×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0%、82.1%、90.0%。结论 ADC差值法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有效弥补ADC值法诊断的不足,可作为功能成像DWI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结核性腹膜炎的CT特征探讨
16
作者 韦寅 李瑞雄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1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CT征象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CT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腹腔穿刺和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14倒,主要观察结恢性腹膜炎引...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CT征象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的CT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腹腔穿刺和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14倒,主要观察结恢性腹膜炎引起的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增大的CT表现特征。结果:(1)壁腹膜增厚16例(89%),其中光滑均匀增厚15倒,局部不规则增厚1例,10例增厚的腹膜有明显强化。(2)大网膜增厚16例(89%),表现为污迹样增厚10例,结节样增厚4例,饼状增厚2例.(3)肠系膜受累12例(60%),其中4例合并小结节。(4)腹水12例(60%),其中9例为少量腹水.(5)淋巴结增大12例(60%).其中5例显示环行强化.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的CT主要表现有均匀性腹膜增厚并强化,大网膜污迹样增厚、肠系膜受累及腹水、腹腔淋巴结增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腹膜 腹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