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汇川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亮 宋德勋 +7 位作者 梁晴 韦德群 谭怀美 邱佳 陈玉宝 梁玉清 罗红波 伍明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98-106,共9页
【目的】探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栽培药用植物的现状,为当地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及优势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走访调查对汇川区43个样地... 【目的】探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栽培药用植物的现状,为当地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及优势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走访调查对汇川区43个样地药用植物资源及栽培品种进行调查。【结果】汇川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属116科336属515种,其中,优势科有菊科(48种,占比9.32%),蔷薇科(27种,占比5.24%)及百合科(26种,占比5.05%)等共10个科;根据入药部位可分为全草类、果实及种子类和叶类等共8类,以全草类最多(221种);根据功效可划分为解表类、清热类及泻下类等19类,以清热类最多(182种)。汇川区发现贵州省重点中药品种48科85种,包含菝葜、吉祥草、野葛、杜仲、千里光、杠板归及三叶木通等;银杏、珙桐和红豆杉为国家重点Ⅰ级保护野生植物,西南舌唇兰、润楠、喜树和金荞麦等14种药用植物为国家重点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汇川区栽培药用植物共计21种,包括天麻、五倍子及黄精等,种植面积约3200 hm^(2)。【结论】汇川区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多样性丰富,建议适当发展当地优势中药品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 中药材 汇川 贵州
下载PDF
金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封燕 贡小辉 +6 位作者 韦德群 刘英坤 赵明 于小凤 OPEYEMI Joshua Olatunji 焦心怡 欧阳臻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9-24,共6页
本实验研究金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采用热水浸提、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从金蝉花中提取多糖,分别获得_(50)%醇沉金蝉花多糖(_(50)%polysaccharides from Cordyceps cicadas,CP_(50))和_(80)%醇沉金... 本实验研究金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采用热水浸提、不同浓度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从金蝉花中提取多糖,分别获得_(50)%醇沉金蝉花多糖(_(50)%polysaccharides from Cordyceps cicadas,CP_(50))和_(80)%醇沉金蝉花多糖(CP_(80)),并检测两者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P_(50)较CP_(80)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CP_(50)进一步经二乙氨乙基(diethylaminoethyl,DEAE)纤维素-52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多糖CPA-1和CPB-1。经紫外扫描光谱法和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鉴定CPA-1和CPB-1为均一多糖;单糖组成分析显示两个组分中均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0.48∶0.52和1∶0.14∶0.114。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及刚果红实验发现,CPA-1和CPB-1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吸收,且含有三股螺旋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蝉花多糖 抗氧化活性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不同粒径黔产黄柏超微粉体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韦德群 刘英波 +5 位作者 谭怀美 李敏 鲁丹 黄祖勇 高垚 陈智忠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4期11-15,66,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粒径大小不同的黔产黄柏超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化学成分,为黄柏破壁饮片生产过程中粒径的选择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黄柏粉碎成50目、120目、200目、300目及500目等不同粒径的粉体,测定该粉体的堆密度、休止角和含水... 目的:通过检测粒径大小不同的黔产黄柏超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化学成分,为黄柏破壁饮片生产过程中粒径的选择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黄柏粉碎成50目、120目、200目、300目及500目等不同粒径的粉体,测定该粉体的堆密度、休止角和含水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再以UPLC-Q-TOF/MS技术分析该粉体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结果:黄柏粉体休止角均大于40度,堆密度则是粒度居中的200目粉体最大;从黔产黄柏传统饮片粉体和破壁饮片中分离鉴定出化合物18个,其中生物碱类9个、有机酸类4个、不饱和脂肪酸3个及三萜类化合物1个;生物碱类和有机酸和类化学成分的峰面值均在粉体为300目时上升至最高,随后下降;粉体过300目和500目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不饱脂肪酸类成分的峰面积值随粉体粒径变小而增加。不同目数粉体的化学成分种类无明显差异,各成分的峰面积值有较大差异。结论:结合中医临床用药和制药企业用药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建议黔产黄柏破壁饮片粉碎时粉体过300目较为适宜。下一步课题组将继续研究黄柏粉体,为黄柏破壁饮片的生产加工及储存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产黄柏 破壁饮片 粉体学性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外源PBZ和GA3对太子参发育过程内源IAA积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伟 周涛 +7 位作者 江维克 李军 肖承鸿 杨昌贵 张晨 龚安慧 韦德群 毕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2,共7页
探明外源PBZ对IAA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YUCCA和GH3表达模式的影响,为太子参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太子参为实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外源PBZ和GA3处理条件下太子参块根内源IAA的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 探明外源PBZ对IAA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YUCCA和GH3表达模式的影响,为太子参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太子参为实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外源PBZ和GA3处理条件下太子参块根内源IAA的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BZ处理后太子参中内源IAA的含量在第1次处理后10、20和30d均高于对照组,随后则低于对照组;经GA3处理后,除20 d外,其他时期内源IAA含量较对照组高。另外,内源IA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外源PBZ和GA3处理后第50天时块根中的相应情况显示,GH3(Unigene37777)受外源PBZ的诱导而表达量上调,GH3(Unigene43146)和GH3(Unigene43412)的表达却受到抑制,但这3个基因均受外源GA3诱导;YUCCA(Unigene49937)对外源PBZ和GA3处理呈现相反的表现形式,受PBZ诱导,而受GA3抑制。PBZ和GA3对太子参发育过程中内源IAA的积累表现为诱导,同时对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赤霉素 多效唑 吲哚-3-乙酸
下载PDF
贵州省红花岗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晴 韦德群 +8 位作者 宋德勋 朱亮 谭怀美 邱佳 陈玉宝 梁玉清 冉海霞 罗红波 伍明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90-98,共9页
【目的】摸清贵州省红花岗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利用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贵州省红花岗区40个有效样地,200个样方套药用植物资源及栽培现状进行调... 【目的】摸清贵州省红花岗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利用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贵州省红花岗区40个有效样地,200个样方套药用植物资源及栽培现状进行调查,对药用植物资源构成的特点、中药性能及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花岗区药用植物105科256属320种,含豆科和菊科两大优势科;国家Ⅰ级和Ⅱ级保护植物共13种,包括春兰、南方红豆杉及苏铁等4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斑叶兰、小舌唇兰及见血青等9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种类居多;功效分类中清热药居多;现行版药典收录92种;药食同源药物44种;红花岗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0.153万hm^(2),产量2.53万t,主要涉及金银花、杜仲及黄柏等品种。【结论】红花岗区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丰富。该研究大致掌握了红花岗区野生、栽培中药资源种类和蕴藏量,可为保护红花岗区中药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中药材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资源 红花岗区 贵州
下载PDF
贵州不同产地黄柏内在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晴 韦德群 +4 位作者 鲁丹 刘英波 谭怀美 李敏 陈智忠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期82-84,76,共4页
目的:比较贵州省12个不同产地黄柏质量差异,为黄柏道地性的地理种源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通则及一部黄柏项下质量标准对贵州省12个不同产地黄柏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小檗碱及黄柏碱含量的测定。结果:本实验... 目的:比较贵州省12个不同产地黄柏质量差异,为黄柏道地性的地理种源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通则及一部黄柏项下质量标准对贵州省12个不同产地黄柏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小檗碱及黄柏碱含量的测定。结果:本实验结果显示各产地黄柏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小檗碱含量均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规定,除遵义牛蹄镇、毕节官坝镇及遵义西坪镇外其余产地黄柏中黄柏碱的含量均达药典标准。其中,毕节金沙县所产黄柏中小檗碱(5.7%)及黄柏碱含量(0.63%)均为最高。结论:综合各检测指标,毕节金沙县及遵义永安镇可作为贵州黄柏道地性地理种源选择参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不同产地 含量测定 道地种源
下载PDF
太子参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对赤霉素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杰 郑伟 +4 位作者 肖承鸿 韦德群 江维克 徐娇 周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从太子参块根中克隆得到类纤维素合成酶(Cellulose synthase-like protein,Csl)基因,分析该基因及太子参多糖在赤霉素处理下的响应。方法:基于Csl的同源性和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利用克隆技术得到太子参Csl基因(PhCslG)序列,以不同... 目的:从太子参块根中克隆得到类纤维素合成酶(Cellulose synthase-like protein,Csl)基因,分析该基因及太子参多糖在赤霉素处理下的响应。方法:基于Csl的同源性和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利用克隆技术得到太子参Csl基因(PhCslG)序列,以不同浓度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多效唑处理的太子参块根作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和多糖含量检测技术进行定量,并分析赤霉素对该基因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PhCslG含220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34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纤维素合成酶蛋白家族的cellulose_synt保守结构域(pfam03552.14)和2个D-D-D-QXXRW模体,qRT-PCR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赤霉素可促进PhCslG上调表达,多糖含量增加,高浓度赤霉素作用反之。结论:本研究首次成功克隆得到PhCslG基因序列,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的功能和后续综合开展太子参多糖合成和积累的调控机制等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多糖 类纤维素合酶 赤霉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太子参SnRK2I基因的克隆及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
8
作者 毕艳 周涛 +3 位作者 韦德群 郑伟 徐荣 江维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5-991,共7页
目的:获取太子参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nRK2)基因,分析该基因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情况。方法:基于对SnRK2基因的同源性及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的分析,以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太子参鲜品为材料,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得到太子参SnRK2基... 目的:获取太子参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nRK2)基因,分析该基因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情况。方法:基于对SnRK2基因的同源性及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的分析,以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太子参鲜品为材料,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克隆得到太子参SnRK2基因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与水分胁迫的相关性。结果:从太子参中克隆得到1条PhSnRK2I基因,cDNA全长为1 261 bp,编码30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7.27 kDa。该蛋白具有与SnRK2家族相似的ATP结合位点和Ser/Thr激酶活化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hSnRK2I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6%和44%时表达量较高。结论:成功克隆得到太子参PhSnRK2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hSnRK2I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响应最积极,在太子参水分胁迫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太子参PhSnRK2I基因在水分胁迫响应过程中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水分胁迫 SnRK2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任务驱动—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9
作者 梁晴 冉海霞 +6 位作者 李飞雁 陈玉宝 杨显娟 梁玉清 邱佳 韦德群 刘英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139-144,共6页
该文以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设立传统教学对照组与改革实践组,模拟临床用药,丰富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 该文以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设立传统教学对照组与改革实践组,模拟临床用药,丰富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探索“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量化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期提高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灵活掌握中药药性理论及临床应用,为培养具有辨证用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力的中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中医专业 任务驱动 混合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
原文传递
我国灰毡毛忍冬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10
作者 梁晴 杨正久 +5 位作者 吴桃生 肖承鸿 胡思雨 韦德群 刘英波 谭怀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13-120,共8页
【目的】探明影响灰毡毛忍冬生长的生态因子与其地理分布,为其适宜栽培区的选址、规划建设及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国1 242个灰毡毛忍冬分布样点的信息,综合58个生态因子,利用MaxEnt(最大熵)模型筛选影响灰毡毛忍... 【目的】探明影响灰毡毛忍冬生长的生态因子与其地理分布,为其适宜栽培区的选址、规划建设及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国1 242个灰毡毛忍冬分布样点的信息,综合58个生态因子,利用MaxEnt(最大熵)模型筛选影响灰毡毛忍冬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结合ArcGIS预测灰毡毛忍冬在全国潜在的适宜分布区。【结果】构建的MaxEnt模型对预测灰毡毛忍冬潜在适宜分布区具有极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AUC=0.971);影响灰毡毛忍冬分布的生态因子按建模贡献率大小包括11月降水量、寒冷指数、5月降水量、土壤类型、海拔、4月降水量、等温线、最干月降水量、坡度、年均温变化范围、9月平均气温、3月降水量、8月平均气温和10月降水量,其中,主要生态因子是11月降水量、寒冷指数和5月降水量,贡献率分别为35.4%、21.6%和17.5%;按适宜性综合评价等级分为最适宜区、中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类,灰毡毛忍冬的潜在分布集中在秦岭以南,包括贵州、重庆、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台湾地区和陕西等区域;最适宜分布区包括贵州中部及东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小部分地区、湖北西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及广东北部小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两两交汇地区。【结论】影响灰毡毛忍冬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是11月降水量、寒冷指数和5月降水量,灰毡毛忍冬的潜在分布集中在秦岭以南;最适宜分布区在贵州中部及东部、广西北部、重庆南部,以及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两两交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生态适宜性 MaxEnt模型 ArcGIS
下载PDF
太子参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韦德群 周涛 +2 位作者 江维克 李军 张成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754-7759,共6页
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的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中搜索获得1129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位点,其中主... 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的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中搜索获得1129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11297个SSR位点中不同核苷酸基序类型的SSR有259种,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A/T为主,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AAT/ATT。在此基础上设计、筛选得到16821对特异性引物,其中针对高多态性SSR序列的引物有8706对,随机挑选其中的20对引物对来源于贵州、江苏、福建的6个太子参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成功率达70%~80%。太子参转录组SSR分布密度大、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通用性好,可为开发太子参功能性标记提供前期基础,在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SSR 转录组 位点信息
原文传递
外源赤霉素及脱落酸对太子参中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德群 周涛 +6 位作者 郑伟 江维克 肖承鸿 郭兰萍 张成刚 王升 李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探讨外源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对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孩儿参栽培过程中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本地Blast,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孩儿参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以外源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盛花期孩儿... 目的探讨外源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对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孩儿参栽培过程中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本地Blast,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孩儿参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以外源赤霉素和脱落酸处理盛花期孩儿参,分别于20、40、50、60 d时采集块根,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筛选得到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共6个,命名为PhACO1、PhACO2、PhACO3、PhACS1、PhACS2、PhSAMS。赤霉素和脱落酸均可调节6个基因的表达,其中赤霉素处理后PhACO1、PhACO2、PhACS1、PhSAMS基因表达在各时期均上调,而PhACO3和PhACS2在处理20~40 d时表达上调、50~60 d时下调。脱落酸处理后各基因表达量虽然总体呈现先下调后上调趋势,但具体表现有差别,PhACO1基因在20、60 d表现为上调作用,40~50 d表现为下调作用;PhACO2、PhACO3基因则在20~50 d表现为下调作用,60 d时则表现为上调作用;PhACS1基因20 d表现为下调作用,40~60 d表现为上调作用;PhACS2和PhSAMS基因则均表现为下调作用。结论赤霉素和脱落酸可能通过影响乙烯的生物合成实现对乙烯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调节植物生长,推测在孩儿参不定根生长期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块根膨大期用脱落酸处理可以获得较大的块根,增加太子参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赤霉素 脱落酸 乙烯合成关键酶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