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SE自适应检测器的CDMA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韦惠民 王君 韦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文章主要分析了最小均方误差 (MMSE)自适应检测器应用于CDMA系统的性能 ,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给出了计算误码率的公式。并且将MMSE自适应检测器的性能与最佳单用户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MMSE自适应检测器性能要优于最佳单用户检... 文章主要分析了最小均方误差 (MMSE)自适应检测器应用于CDMA系统的性能 ,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给出了计算误码率的公式。并且将MMSE自适应检测器的性能与最佳单用户检测性能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MMSE自适应检测器性能要优于最佳单用户检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自适应检测 MMSE 比特误码率
下载PDF
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的CDMA系统性能
2
作者 韦惠民 李白萍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102,共4页
分析了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应用于 CDMA系统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给出计算误码率的公式。对多级并行完全干扰抵消算法与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部分干扰抵消算法比完全干扰抵消算法性能优越。
关键词 算法 系统性能 CDMA 多级并行干扰抵消 完全干扰抵消 部分干扰抵消 系统信号模型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下载PDF
采用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的CDMA系统抗多径性能分析
3
作者 韦惠民 梁双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1-244,共4页
采用RAKE接收机和横向滤波器的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 ,应用于存在多径衰落时码分多址系统 .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采用改进的误码率计算公式 ,给出计算机仿真结果 .
关键词 码分多址系统 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 信号模型 抗多径性能分析
下载PDF
基于决策理论的数字调制信号识别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鸣 韦惠民 +1 位作者 闫红梅 张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9-502,共4页
由于多调制的存在,对于一个通信信号进行接收解调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确定该信号的调制样式,因此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必须具备的功能之一。文中研究了6种常用数字调制信号识别的特征参数集,并采用决策树判别方法... 由于多调制的存在,对于一个通信信号进行接收解调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确定该信号的调制样式,因此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必须具备的功能之一。文中研究了6种常用数字调制信号识别的特征参数集,并采用决策树判别方法进行分类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SNR≥5 dB时,识别正确率在99%以上,且当SNR≥20 dB时,识别正确率达到100%。其特点是,算法简单,识别正确率高,达到了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并有利于实现识别的实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调制识别 瞬时信息 特征参数 决策树
下载PDF
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康晓非 韦惠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275,282,共5页
在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是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有效方法,因此也成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传统检测器、最优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MMSE检测器、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并行干扰抵消检... 在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是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有效方法,因此也成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传统检测器、最优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MMSE检测器、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和解相关判决反馈检测器等经典多用户检测器的误码率、渐近多用户有效性和抗远近能力,并从计算复杂度和所需的假定知识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些检测器的实现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多址干扰 多用户检测
下载PDF
并行干扰抵消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绍辉 张鸣 韦惠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将完全并行干扰抵消(PIC)与阵列天线相结合的空时多用户检测技术。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引入PIC算法后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系统性能得到改善,计算复杂度得以降低;但是由于PIC随着级数的增加出现不稳定状态,因此针对它的收敛... 首先提出了一种将完全并行干扰抵消(PIC)与阵列天线相结合的空时多用户检测技术。给出的仿真结果证明:引入PIC算法后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系统性能得到改善,计算复杂度得以降低;但是由于PIC随着级数的增加出现不稳定状态,因此针对它的收敛文中又提出一种大系统中(用户数和扩频增益趋于无穷,而其比值保持恒定)的部分并行干扰抵消算法,以此作为完全PIC算法的一种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部分PIC算法误码率最终收敛于MMSE算法,并且收敛因子的计算有所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并行干扰抵消 多用户检测技术 空时多用户检测 应用 MMSE算法 仿真结果 计算复杂度 不稳定状态 PIC 阵列天线 系统性能 扩频增益 收敛因子 用户数 大系统 误码率
下载PDF
一种将天线阵列与并行干扰抵消算法相结合的接收机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双春 韦惠民 吴伟陵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线性并行干扰抵消作为多用户检测方法,结合天线阵列,提出一种新的接收机结构.由天线阵列接收的信号经过并行干扰抵消后,采用自适应算法,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得到软判决用户数据的加权系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接收机结构具有... 采用线性并行干扰抵消作为多用户检测方法,结合天线阵列,提出一种新的接收机结构.由天线阵列接收的信号经过并行干扰抵消后,采用自适应算法,根据最小均方误差准则,得到软判决用户数据的加权系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接收机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多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阵列 并行干扰抵消算法 接收机 CDMA 多用户检测
下载PDF
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的CDMA系统性能分析
8
作者 梁双春 韦惠民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4,88,共5页
分析了多级并行完全干扰抵消算法和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应用于存在定时误差的CDMA系统中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给出计算误码率的公式。作了在有远近效应情况下的性能比较。得出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比传统的单用户检测性能... 分析了多级并行完全干扰抵消算法和多级并行部分干扰抵消算法应用于存在定时误差的CDMA系统中的性能。建立了系统信号模型 ,给出计算误码率的公式。作了在有远近效应情况下的性能比较。得出多级并行干扰抵消算法比传统的单用户检测性能优越 ,部分干扰抵消算法比完全干扰抵消算法性能优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多级并行干扰抵消 完全干扰抵消 部分干扰抵消
下载PDF
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生化出水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超 杨彩娟 +3 位作者 韦惠民 吕永涛 杨永会 王勇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负载不同金属的硅胶为催化剂,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生化出水,并对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铁/硅胶催化剂效果最好;在铁/硅胶催化剂投加量为0.33 g/L、反应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处理COD为9... 以负载不同金属的硅胶为催化剂,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生化出水,并对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铁/硅胶催化剂效果最好;在铁/硅胶催化剂投加量为0.33 g/L、反应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处理COD为954.7 mg/L、BOD5为66.8 mg/L、ρ(氨氮)为98 mg/L的抗生素废水生化出水,COD去除率为54.9%,氨氮去除率为44.4%,BOD5/COD由0.07提高至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硅胶负载金属催化剂 抗生素废水 可生化性
下载PDF
青霉素菌渣厌氧消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勇军 陈平 +4 位作者 韦惠民 杨永会 周崇晖 吕永涛 赵秀梅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1,共4页
试验采用热水解的方式对青霉素菌渣进行预处理,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倍,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30分钟。在此条件下,处理后残渣中青霉素残留小于0.5 mg·kg-1,凯氏氮消减率大于45%,为菌渣后续厌氧消化高效、稳定进行... 试验采用热水解的方式对青霉素菌渣进行预处理,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倍,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30分钟。在此条件下,处理后残渣中青霉素残留小于0.5 mg·kg-1,凯氏氮消减率大于45%,为菌渣后续厌氧消化高效、稳定进行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研究发现,热水解破坏了绝大部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而菌渣中凯氏氮的消减只是单纯的物理转移。经预处理后的菌渣与剩余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系统进料固含量5%~7%,有机负荷3~4 kg COD·m-3d-1,消化时间20 d,可控制系统氨氮浓度在3500 mg·L-1之内,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在1200~1400 mg·L-1。沼渣青霉素残留未检出,其它各项指标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7-2007)的标准值,沼渣肥效成分满足《有机肥料》(NY 525-2012)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菌渣 热水解 预处理 厌氧消化
下载PDF
头孢菌素C菌渣与剩余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勇军 陈平 +4 位作者 韦惠民 杨永会 周崇晖 赵秀梅 李再兴 《中国沼气》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采用热水解的方式对头孢菌素C菌渣进行预处理,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倍,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120分钟。在此条件下,处理后残渣中头孢菌素C残留小于0.50 mg·kg^-1,凯氏氮消减率大于45%,为菌渣后续厌氧消化高效、稳定... 采用热水解的方式对头孢菌素C菌渣进行预处理,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倍,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120分钟。在此条件下,处理后残渣中头孢菌素C残留小于0.50 mg·kg^-1,凯氏氮消减率大于45%,为菌渣后续厌氧消化高效、稳定进行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研究发现,热水解破坏了绝大部分头孢菌素的分子结构,而菌渣中凯氏氮的消减只是单纯的物理转移。经预处理后的菌渣与剩余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系统进料固含量5%~7%,有机负荷3~3.5 kgCOD·m-3 d^-1,消化时间约20天,可控制系统氨氮浓度在1500 mg·L^-1之内,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在100~200 mg·L^-1。沼渣头孢菌素残留未检出,其它各项指标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7-2007)的标准值,沼渣肥效成分满足《有机肥料》(NY 525-2012)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菌渣 热水解 厌氧消化
下载PDF
采用A^2/O工艺处理土霉素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勇军 韦惠民 +2 位作者 陈平 杨彩娟 周崇晖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55-957,共3页
采用A(厌氧水解)A(缺氧反硝化)/O(好氧硝化)组合工艺进行土霉素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在进水浓度COD为3 500~4 000 mg/L、氨氮550~750 mg/L、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16~20 h条件下,控制工艺参数:厌氧水解6~8 h,缺氧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4 h... 采用A(厌氧水解)A(缺氧反硝化)/O(好氧硝化)组合工艺进行土霉素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在进水浓度COD为3 500~4 000 mg/L、氨氮550~750 mg/L、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16~20 h条件下,控制工艺参数:厌氧水解6~8 h,缺氧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4 h,硝化液回流比不小于2,好氧硝化pH在7.5~8.0、溶解氧大于2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8 h,COD去除率稳定在90%~92%,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8%~100%,TN去除率稳定在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废水 厌氧水解 缺氧反硝化 好氧硝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