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新蕾 韦效松 +1 位作者 姜苏苏 景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甲状腺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PTC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术前均被定义为cN0期。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甲状腺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321例PTC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术前均被定义为cN0期。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321例PTC患者,共9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2.057,P<0.05)、BRAF基因型(OR=3.060,P<0.05)、结节直径大(OR=4.340,P<0.05)、ACR TI-RADS评分高(OR=1.241,P<0.05)、结节内有钙化灶(OR=2.596,P<0.05)是发生隐匿性CLNM的危险因素,HDL-C高(OR=0.397,P<0.05)是保护因素。构建BRAF基因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加交互模型,发现BRAF基因与结节直径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而年龄、性别、超声表现等因素的变化对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 BRAF基因型、年龄、癌灶直径、ACR TI-RADS评分、HDL-C水平可用于预测cN0期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 BRAF基因突变 交互作用 主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