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回拖力计算公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先亢 遆仲森 +2 位作者 马保松 韦立勇 兰海涛 《石油工程建设》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回拖力计算是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进行管道铺设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选择钻机和管材的主要依据。在实际施工中,水平定向钻穿越回拖力计算方法很多,且计算结果相差也比较大,常常使工程设计人员无从选择。针对这一问题,文章... 回拖力计算是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进行管道铺设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选择钻机和管材的主要依据。在实际施工中,水平定向钻穿越回拖力计算方法很多,且计算结果相差也比较大,常常使工程设计人员无从选择。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美国燃气管道研究会的计算方法和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法这4个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回拖力计算公式,并结合3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4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及应用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供HDD工程设计人员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定向钻 回拖力 管道穿越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139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文生 胡世红 +4 位作者 邹忠材 刘庆龙 阮红玉 吕峰 韦立勇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对 13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男性 85例、女性 5 4例 ,年龄 5~ 77岁 ,平均 5 0岁。周边剂量 12~ 2 2 Gy,平均剂量 16 .5 Gy。结果 :治...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对 139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男性 85例、女性 5 4例 ,年龄 5~ 77岁 ,平均 5 0岁。周边剂量 12~ 2 2 Gy,平均剂量 16 .5 Gy。结果 :治疗后随访个 6~ 31个月 ,30例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 :显效 7例 ( 2 3.3% ) ,有效 13例 ( 4 3.3% ) ,无变化 6例 ( 2 0 .0 % ) ,恶化 4例 ( 13.3% ) ,有效率为 6 6 .6 %。 6、 12、 2 4、 3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 95 %、 81%、 47%、 33%。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明确 ,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然而对恶性程度高的脑胶质瘤虽可控制肿瘤生长 ,但易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伽玛刀 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钻井液压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遆仲森 杨先亢 +3 位作者 王杜江 韦立勇 张彪 史卫国 《非开挖技术》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孔壁稳定是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成败的关键。影响孔壁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钻井液压力及其性能。通过对水平孔中钻井液和地层压力平衡机理以及孔壁周围应力位移的分析,结合摩尔强度准则得出了孔壁稳定时钻井液的允许压力区间公式,并对该区间... 孔壁稳定是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成败的关键。影响孔壁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钻井液压力及其性能。通过对水平孔中钻井液和地层压力平衡机理以及孔壁周围应力位移的分析,结合摩尔强度准则得出了孔壁稳定时钻井液的允许压力区间公式,并对该区间进行修正得出了地层不单一以及地下水存在情况下的钻井液允许压力区间公式。通过对公式的计算分析得出孔壁稳定的钻井液允许压力区间的宽度随孔深的增加而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定向钻进(HDD) 孔壁稳定 钻井液允许压力区间
下载PDF
MRI定位方法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影响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铁军 郭睿 +5 位作者 马文生 邓奎品 郭光程 陈坦 李继辉 韦立勇 《微创医学》 200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时MRI定位的最佳成像序列,评价定位技术对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两组共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A组30例采用常规法定位,头架基础环平听眦线,sE序列2~3mm薄扫;B组30例采用改良3D TOF法定位...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时MRI定位的最佳成像序列,评价定位技术对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两组共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A组30例采用常规法定位,头架基础环平听眦线,sE序列2~3mm薄扫;B组30例采用改良3D TOF法定位,头架基础环平行于听眦线向前开放15°夹角所形成的直线为扫描基准线,3D TOF序列扫描。输入图像资料进行定位规划后,以三叉神经根为靶点进行伽玛刀治疗。随访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远期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3D-TOF定位法能完全清晰的显示三叉神经根,有利于伽玛刀的准确定位,对避免并发症及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用定位法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定位 MRI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3D-TOF
下载PDF
浅谈矿山设备的润滑管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杰 韦立勇 《装备制造技术》 2009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列举了目前矿山类企业在机械设备润滑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认识上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展望了润滑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润滑管理 认识误区 改进措施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102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马文生 胡世红 +4 位作者 邹忠材 刘庆龙 阮红玉 吕峰 韦立勇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内种瘤5 0 0例。其中完整复查病例 10 2例 ,男 6 0例 ,女 4 2例 ,年龄 5~ 79岁。其中垂体瘤 30例 ,脑膜瘤 2 2例 ,胶质瘤 30例 ,转...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内种瘤5 0 0例。其中完整复查病例 10 2例 ,男 6 0例 ,女 4 2例 ,年龄 5~ 79岁。其中垂体瘤 30例 ,脑膜瘤 2 2例 ,胶质瘤 30例 ,转移瘤 2 0例。治疗照射剂量 :周边剂量 8~ 35GY ,中心剂量 2 2~ 75GY ,等剂量曲线 30 %~ 6 0 % ,等中心个数 1~ 15个。结果 :10 2例病人治疗后经 9~ 31个月随访 ,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 6 6 %~ 98% ,恶性肿瘤生长控制率 6 6 %~ 95 % ,良性肿瘤消失或明显缩小达6 3% ,恶性肿瘤消失或明显缩小达 6 6 %。结论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疗效确切 ,治疗过程无痛苦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脑肿瘤
下载PDF
现代木雕工艺装饰画制作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覃林毅 韦立勇 《俪人(教师)》 2014年第22期310-310,共1页
在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应该努力探求作品的艺术思想及审美特点,更应该通过装饰画体现设计者的设计诉求,在满足商用价值的前提下发挥其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风格,使之走向装饰设计巅峰.
关键词 现代 木雕工艺 装饰画
下载PDF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马文生 胡世红 +4 位作者 邹忠材 刘庆龙 阮红玉 吕峰 韦立勇 《柳州医学》 2002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7年5月1至2000年5月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内肿瘤500例,完整复查病例102例,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5~79岁。其中垂体瘤30例,脑膜瘤22例,胶质瘤30例,转移... 目的:研究评价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疗效,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7年5月1至2000年5月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内肿瘤500例,完整复查病例102例,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5~79岁。其中垂体瘤30例,脑膜瘤22例,胶质瘤30例,转移瘤20例。治疗照射剂量:周边剂量8—35GY,中心剂量22—75GY,等剂量曲线30%—60%,等中心个数1~15个。结果:102例患者治疗后经9~36个月随访,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66%~98%,恶性肿瘤生长控制率66%~95%,良性肿瘤消失或明显缩小达63%,恶性肿瘤消失或明显缩小达66%。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疗效确切,治疗过程无痛苦,并发症少,是深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放射外科治疗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伽玛刀 治疗 颅内肿瘤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强度连续动态监控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韦立勇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现有桥梁结构强度连续动态监控方法已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会导致连续动态监控时对监控点数据读取误差大,文章为此提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强度连续动态监控方法研究,通过布置超声波监控探头,确保超声波直接通过混凝土桥梁外... 现有桥梁结构强度连续动态监控方法已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会导致连续动态监控时对监控点数据读取误差大,文章为此提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强度连续动态监控方法研究,通过布置超声波监控探头,确保超声波直接通过混凝土桥梁外壁传播最大发声时间,且必须小于直接通过桥梁外壁绕射的最大发声时间;同时根据各阶段累积应变值为测读应力减去初始应力,将监控点得到的应变值转化为应力值,剔除初值误差、混凝土收缩、徐变误差以及温度误差,完成连续动态监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控方法应力值与真实应力值更贴近,误差较小,可以有效实现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强度连续动态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混凝土桥梁 结构强度 连续动态监控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