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Z97)的生理特性及其基因定位
1
作者 韦荔全 罗延敏 +5 位作者 王文强 池长程 黄福灯 向珣 程方民 潘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8-657,共10页
通过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珍97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Z97)(spotted leaf Z97,spl^(Z97))。大田条件下,突变体spl^(Z97)的斑点叶性状始于分蘖期,此后由叶缘向叶中下部迅速扩散,直至整个叶片,严重时叶片部分或整体枯死,从... 通过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珍97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Z97)(spotted leaf Z97,spl^(Z97))。大田条件下,突变体spl^(Z97)的斑点叶性状始于分蘖期,此后由叶缘向叶中下部迅速扩散,直至整个叶片,严重时叶片部分或整体枯死,从而致使突变体株高、每穗粒数及结实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生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珍97相比,孕穗期突变体spl^(Z97)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而POD(peroxidase,POD)活性、O_2?~含量及MDA(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突变体spl^(Z97)倒二叶和倒三叶的CAT(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而SOD(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极显著增加。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突变体spl^(Z97)的叶片明显累积O_2?~。此外,突变体spl^(Z97)苗期经盐胁迫处理后,其株高及根长明显受到抑制。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spl^(Z97)的斑点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借助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的RM28466与RM28485两个SSR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189 kb,该结果为进一步克隆SPL^(Z97)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plZ97 斑点叶 生理特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龚盼 黎坤瑜 +4 位作者 黄福灯 韦荔全 杨茜 程方民 潘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674,共8页
叶片衰老是作物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功能叶早衰将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叶片早衰的分子与生理机制对于培育耐早衰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0)Co-g辐射诱变籼稻N142,获得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其叶片早衰始于分蘖期,... 叶片衰老是作物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功能叶早衰将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叶片早衰的分子与生理机制对于培育耐早衰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0)Co-g辐射诱变籼稻N142,获得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其叶片早衰始于分蘖期,最先表现为叶尖变褐及叶中上部出现褐色斑点,并向叶基部蔓延而使叶片枯死。生理分析表明,野生型剑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倒二叶和倒三叶,而突变体的含量则分别低于野生型且依次显著降低;野生型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间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O_2?~含量和H_2O_2含量基本不变,而突变体的这些活性和含量则依次显著升高;野生型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而突变体则依次降低。遗传分析表明,ospls3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借助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的RM6953与RM28753之间,物理距离为294 kb,该结果为进一步克隆Os PLS3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pls3 叶片早衰 生理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