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韦莉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4-74,共1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03-2014-11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加用丁苯酞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4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的病死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电位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韦莉婷 刘超 商丹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PNI)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选定72例PN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甲钴胺片剂+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与对照组(36例,甲钴胺片剂),比较两组PNI患者的...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PNI)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选定72例PN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甲钴胺片剂+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与对照组(36例,甲钴胺片剂),比较两组PNI患者的运动电位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疗效水平。结果:研究组PNI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的SCV、MCV均高于对照组;其运动电位潜伏期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方法有助于改善PNI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其神经传导速度,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电位潜伏期 神经传导速度 周围神经损伤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拉莫三嗪联合不同剂量丙戊酸钠治疗高龄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韦莉婷 刘超 商丹 《淮海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不同剂量丙戊酸钠治疗高龄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高龄癫痫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联合常规剂量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联合...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不同剂量丙戊酸钠治疗高龄癫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高龄癫痫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联合常规剂量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癫痫症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次、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不同剂量丙戊酸钠疗效均良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适用于高龄癫痫患者的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拉莫三嗪 不同剂量丙戊酸钠 安全性 老年人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IL-6、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及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 刘超 +3 位作者 黄超 许晓辉 韦莉婷 蔡卫卫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BPPV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6...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BPPV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6、CRP、ESR,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IL-6、CRP、ESR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清IL-6、CRP、ESR水平升高是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95%CI:1.049~1.262、0.952~1.106、1.125~1.409、1.136~1.458、1.118~1.386)。结论BPPV患者血清IL-6、CRP、ESR呈异常高表达,血清IL-6、CRP、ESR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是诱发BPPV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应用小剂量喹硫平联合美金刚治疗的疗效及评分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韦莉婷 刘超 商丹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联合采用美金刚和小剂量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精神行为症状(Behave-A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7月洛阳中心医院80例A...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联合采用美金刚和小剂量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精神行为症状(Behave-A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7月洛阳中心医院80例AD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金刚治疗,试验组采用美金刚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精神行为症状(Behave-A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5);试验组治疗后Behave-AD(11.28±2.01)分、ADL(33.12±1.04)分、MMSE(43.25±2.04)分与对照组[(13.80±1.51)分、(27.76±2.67)分、(38.17±1.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96,P<0.05;t=11.5806,P<0.05;t=12.8073,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3,P>0.05)。结论小剂量喹硫平联合美金刚治疗AD合并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有效安全,能改善精神行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建议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喹硫平 美金刚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倍他司汀片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张莉 刘超 +3 位作者 黄超 许晓辉 韦莉婷 蔡卫卫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21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治疗中采用倍他司汀片与Epley耳石复位法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治疗中采用倍他司汀片与Epley耳石复位法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疗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倍他司汀片与Epley耳石复位法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缓解效果[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眩晕残障程度筛查量表(DHI-S)]、脑动脉血流速度及前庭症状[前庭症状指数(VSI)]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与DH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SI评分[(21.64±4.45)分]低于对照组[(31.19±6.66)分],P<0.05。结论倍他司汀片与Epley耳石复位法联合方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取得显著疗效,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眩晕症状缓解,而且还能加快脑动脉血流速度,提高前庭症状改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司汀 Epley耳石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动脉 前庭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