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MAPK14通过减轻线粒体自噬改善AngⅡ诱导的心房颤动
1
作者 王璐 桑婉玥 +3 位作者 简易 韩亚凡 王菲菲 李耀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房颤动(AF)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构建AngⅡ诱导的大鼠AF易感模型,使用SB203580抑制MAPK14的表达,采用彩色超声显像仪器评估左心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电...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房颤动(AF)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构建AngⅡ诱导的大鼠AF易感模型,使用SB203580抑制MAPK14的表达,采用彩色超声显像仪器评估左心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电生理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F诱发率及AF平均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Masson染色检测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PK14、p-MAPK14和线粒体自噬标志parkin及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大鼠心房组织中MAPK14和p-MAPK14表达上调(P均<0.005)。与AngⅡ组相比,抑制MAPK14能够改善AF诱发率及AF持续时间(P均<0.0005),并减轻大鼠心房组织的线粒体自噬(P均<0.05),且显著改善心脏和线粒体结构受损(P均<0.05)。结论抑制MAPK14可通过减轻线粒体自噬改善AngⅡ诱导的大鼠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线粒体自噬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减轻心房内质网应激缓解长程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
2
作者 韩亚凡 汤宝鹏 +9 位作者 王菲菲 孙华鑫 李瑶 桑婉玥 王璐 杨杭 周贤惠 芦颜美 张玲 李耀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ta-VNS)在长程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Af)犬模型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f组和Af+ta-VNS组。所有犬均植入右心房快速起搏器,除假手术组不起搏外其余组给予600... 目的探讨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ta-VNS)在长程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Af)犬模型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f组和Af+ta-VNS组。所有犬均植入右心房快速起搏器,除假手术组不起搏外其余组给予600次/min参数起搏,持续4周。Af+ta-VNS组于4周后给予ta-VNS直至第8周末,其余组给予假刺激。所有实验犬分别于基线期、4周末、8周末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评估左/右心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f易损窗、Af诱发率及Af平均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实验结束后取心房组织行TUNEL染色并检测GRP78、PERK、p-PERK、eIF2α、p-eIF2α、CHOP等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清学检测显示Af+ta-VNS组血清乙酰胆碱水平升高,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P<0.05)。在体电生理检测显示,ta-VNS可有效降低Af模型犬的Af易损窗、Af诱发率及Af持续时间并恢复心房有效不应期(P<0.05);同时ta-VNS可有效缩小左/右心房内径、降低心率并恢复射血分数(P<0.05)。分子生物学检测显示,Af+ta-VNS组可有效减少心房肌细胞凋亡,并降低GRP78、PERK、p-PERK、eIF2α、p-eIF2α、CHOP等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ta-VNS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减轻长程起搏诱导的心房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刺激 自主神经 内质网应激 凋亡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亚凡 李耀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91-495,共5页
心房颤动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相关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为止心房颤动确切的致病机制尚未发现。新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就内质网应激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和当前的认知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内质网应激 炎症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浅谈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及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4
作者 韩亚凡 陈杰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7期186-186,共1页
临床护士在患者疾病的康复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职业因素,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工作负荷过重及不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偏见、知识缺乏、待遇低下等等多种原因使临床护士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工作... 临床护士在患者疾病的康复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职业因素,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工作负荷过重及不规则、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偏见、知识缺乏、待遇低下等等多种原因使临床护士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因此护士如何排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压力 排解
下载PDF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5
作者 韩亚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13期288-288,共1页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承受着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处于持续高压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针对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进...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承受着紧张忙碌、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及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处于持续高压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针对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进行讨论,并介绍一些促进护理人员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压力 缓解 心理
下载PDF
微课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6
作者 韩亚凡 《精品生活》 2022年第23期0034-0036,共3页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顺应信息化的时代发展方向,加强科学利用微课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指导,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使每位学生能够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把握课本...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顺应信息化的时代发展方向,加强科学利用微课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指导,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使每位学生能够通过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把握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一步保障高职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体现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高职 外科护理教学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单中心观察性研究
7
作者 杨宇博 杨素霞 +10 位作者 梁晶星 韩亚凡 孙华鑫 桑婉玥 周贤惠 芦颜美 张疆华 邢强 祖克拉·吐尔洪 李耀东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A组)及双腔起搏器组(B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固定翼释放次数将A组分为释放1次(A1组)和释放≥2次(A2组)。收集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0、4、8、12、24、48 h血液样本,分别对比A、B组间及A1、A2组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60例(男41例),年龄(70.75±11.77)岁,年龄范围36~91岁;双腔起搏器组80例(男47例),年龄(70.54±9.90)岁,年龄范围45~87岁。术后A、B组所有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术后48 h,A1组(40例)患者血浆cTnI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A组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2组(20例)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升高程度与无导线起搏器固定翼释放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心肌损伤 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两种麻醉方式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围术期安全性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韩亚凡 汤宝鹏 +7 位作者 王菲菲 周贤惠 张疆华 邢强 祖克拉·吐尔洪 芦颜美 张玲 李耀东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围术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54例患者,将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n=16)及...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围术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54例患者,将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n=16)及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n=38)。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NRS)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全身麻醉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相比,手术时间[(69.75±17.57)min对(47.76±11.81)min]、术后住院时间[(4.13±2.28)d对(2.55±1.33)d]更长,术后6~48 h的NRS评分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轻围术期疼痛,在植入S-ICD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 植入型 麻醉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单中心评估除颤阈值对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韩亚凡 汤宝鹏 +7 位作者 王菲菲 周贤惠 张疆华 邢强 祖克拉·吐尔洪 芦颜美 张玲 李耀东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除颤阈值(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并至少随访3个月的患者,按照术中有无DFT测试及PRAETORIAN评分分为... 目的探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除颤阈值(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并至少随访3个月的患者,按照术中有无DFT测试及PRAETORIAN评分分为DFT测试组、DFT未测试组,PRAETORIAN评分≤45分组、>45分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放电事件和并发症等。初步探讨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以及复律失败风险极低患者的不恰当放电概率是否随PRAETORIAN评分的增高而增大。结果研究纳入41例患者,其中男31例,年龄(54.9±15.0)岁,年龄范围18~85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4个月内,10例患者发生37次放电事件。DFT测试组与DFT未测试组不恰当放电患者数(1对1,P=1.000)及不恰当放电总次数(10对1,P=0.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ETORIAN评分≤45分组与>45分组不恰当放电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2,P=0.133),不恰当放电总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对11,P<0.001)。结论S-ICD植入术中DFT测试对患者后期放电事件影响较小。复律失败风险极低患者的PRAETORIAN评分越高,不恰当放电可能性越大,该结论有待扩大样本量加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 植入型 全皮下 除颤阈值 不恰当放电 PRAETORIAN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