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糖尿病...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降浊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2 h PBG、HbA1c、Hcy、hs-CRP、ET-1、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HbA1c、Hcy、hs-CRP、ET-1、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浊中药方剂益气降浊汤,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观察冬夏季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 P A轴)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褪黑素(MT)及其受体(MR)的变化,探讨"肾通于冬气"的生理机制。方法:分别于夏至、冬至日取出...目的:通过观察冬夏季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 P A轴)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褪黑素(MT)及其受体(MR)的变化,探讨"肾通于冬气"的生理机制。方法:分别于夏至、冬至日取出金黄地鼠血浆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用ELISA检测其中MT、MR、CRH、ACTH、CORT含量。结果:在血浆、下丘脑、肾上腺组织中,MT含量呈现冬高夏低的改变(P<0.01,P<0.05);在下丘脑、肾上腺组织中,MR含量冬高夏低(P<0.01)CRH/CORT无论在血浆还是下丘脑/肾上腺组织中的含量均冬高夏低;ACTH在血浆中冬高夏低(P<0.01);在垂体组织中,其MT、MR及ACTH的含量呈现明显夏高冬低的规律(P<0.01)。结论:HPA轴的机能冬季显著高于夏季,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肾通于冬气"的可能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92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92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疗程12周。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Klotho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腓肠神经SNCV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及Kloth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A1c、FBG、2 h PB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13%vs.73.91%)和中医症候总有效率(69.57%vs.63.04%)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可改善DPN患者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降浊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2 h PBG、HbA1c、Hcy、hs-CRP、ET-1、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BG、HbA1c、Hcy、hs-CRP、ET-1、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浊中药方剂益气降浊汤,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文摘目的:通过观察冬夏季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 P A轴)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褪黑素(MT)及其受体(MR)的变化,探讨"肾通于冬气"的生理机制。方法:分别于夏至、冬至日取出金黄地鼠血浆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用ELISA检测其中MT、MR、CRH、ACTH、CORT含量。结果:在血浆、下丘脑、肾上腺组织中,MT含量呈现冬高夏低的改变(P<0.01,P<0.05);在下丘脑、肾上腺组织中,MR含量冬高夏低(P<0.01)CRH/CORT无论在血浆还是下丘脑/肾上腺组织中的含量均冬高夏低;ACTH在血浆中冬高夏低(P<0.01);在垂体组织中,其MT、MR及ACTH的含量呈现明显夏高冬低的规律(P<0.01)。结论:HPA轴的机能冬季显著高于夏季,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肾通于冬气"的可能机制。
文摘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92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疗程12周。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Klotho蛋白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腓肠神经SNCV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及Kloth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A1c、FBG、2 h PB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13%vs.73.91%)和中医症候总有效率(69.57%vs.63.04%)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可改善DPN患者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