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和气田群成藏条件 被引量:26
1
作者 韩克猷 孙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或气田群的成藏条件,利用构造、岩相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和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海相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海相气田勘探由找背斜构造裂缝性气田,走向了找滩相孔隙储层和古隆起复合型大气田的广...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或气田群的成藏条件,利用构造、岩相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和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海相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海相气田勘探由找背斜构造裂缝性气田,走向了找滩相孔隙储层和古隆起复合型大气田的广阔道路。由泸州古隆起找构造小气田群,到找川东石炭系孔隙性气藏,从开江古隆起上找到了五百梯石炭系大气田和气田群,至该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勘探更上一层楼,找到了以普光大气田为代表的大中气田群。目前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获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高产井,出现大好形势。该区储层、古构造和现今构造三位一体叠加在一起,可望获得特大型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古隆起 泸州古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扬子地台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克猷 查全衡 孙玮 《石油科技论坛》 2016年第2期37-45,共9页
扬子地台是我国南方主要产油气区,页岩气蕴藏极为丰富,共有4套黑色碳质页岩,其中以下古生界寒武系下部筇竹寺组(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分布广、厚度大、TOC含量高、Ro值适中,页岩气远景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巨大。龙马溪组沿长江... 扬子地台是我国南方主要产油气区,页岩气蕴藏极为丰富,共有4套黑色碳质页岩,其中以下古生界寒武系下部筇竹寺组(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分布广、厚度大、TOC含量高、Ro值适中,页岩气远景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巨大。龙马溪组沿长江有宜宾、涪陵、岳阳、宣城、句容5个黑色页岩盆地,其厚度大于100m,TOC大于2%。筇竹寺组在长江南有3个北东向斜列的川滇、湘黔、皖南盆地,厚度大于120m,TOC大于2%。与美国的页岩气层相比,我国这两组的页岩层指标不逊色,只是Ro值偏高。对这两层页岩估算,页岩气资源量为(417.44~423.97)×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3×10^(12)m^3,表明扬子区页岩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地理环境较复杂,人口密度大。在勘探开发上不能照搬美国的经验,应先易后难,以四川盆地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大,走中国式的勘探开发页岩气之路,逐步建成与长江经济带配套的页岩气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寒武系 志留系 页岩气 资源量
下载PDF
川东开江古隆起大中型气田的形成及勘探目标 被引量:65
3
作者 韩克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石炭系是川东的主力产气层,为扩大其勘探领域,寻找更多的大中型气田,开展了开江古隆起石炭系成藏条件及气田分布规律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石炭系储层孔隙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演变及古地温、古地温梯度三种模型,确定了各地史时期... 石炭系是川东的主力产气层,为扩大其勘探领域,寻找更多的大中型气田,开展了开江古隆起石炭系成藏条件及气田分布规律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石炭系储层孔隙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演变及古地温、古地温梯度三种模型,确定了各地史时期构造对烃类运、聚的控捕范围,并进行聚集量的定量计算,从而得出:开江古隆起自海西期形成,印支期基本定形,燕山期继续发展,是个长期继承性的叠隆起。石炭系自印支期起开始聚集油气,初期以聚油为主,晚侏罗世以聚气为主,至燕山期末在古隆起东西两侧形成了储层尖灭与古构造共同控制的气田。喜山期川东全面褶皱,形成现今构造,天然气重新分配,形成现今气田。这些气田的含气面积往往超出构造圈闭范围,形成地层一构造复合型大气田。因此,开江古隆起的石炭系是大中气田群的分布区。研究认为,目前应把五百梯、龙安场、云龙场-沙河铺及檀木场-沙罐坪等地区作为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古构造 油气田形成 油气勘探 碳纪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勘探潜力及勘探目标再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克猷 王毓俊 查全衡 《石油科技论坛》 2015年第6期51-57,共7页
川中侏罗系油区50多年来勘探没有重大突破,被认为是贫矿。最早确认大安寨段大一亚段、大三亚段介壳灰岩(孔隙度小于1%)是主要储层,定为裂缝性油田,地质资源量仅为11×10~8t;后发现含泥质介壳灰岩储层(孔隙度为1.56%),扩大了勘探潜力... 川中侏罗系油区50多年来勘探没有重大突破,被认为是贫矿。最早确认大安寨段大一亚段、大三亚段介壳灰岩(孔隙度小于1%)是主要储层,定为裂缝性油田,地质资源量仅为11×10~8t;后发现含泥质介壳灰岩储层(孔隙度为1.56%),扩大了勘探潜力,资源量增至35×10~8t。目前研究发现,烃源层大二亚段泥页岩平均孔隙度为2.35%,含有机质泥页岩平均孔隙度为3.8%,钻井中油气显示很好,有不少高产井,为主要储层,据此认为川中侏罗系是源生源储的页岩油田。川中26000km^2半深水湖相区,泥页岩厚度大于40m,TOC含量为1.5%~2%,是页岩油勘探有利区。以容积法估算川中侏罗系大安寨、凉高山两段页岩油地质资源量为164×10~8t。建议对侏罗系泥页岩烃源层含油气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开辟川中页岩油开发试验区,选择公山庙、桂花油田大安寨段,南充构造凉高山组页岩油进行先导开发试验,加快该领域探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侏罗系 大安寨段 凉高山组 页岩油田 地质资源量 技术开采量 勘探目标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盆发展与上三叠统油气生成聚集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克猷 胡德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的陆盆发展史,指出在燕山期有一个以自贡-乐山地区为中心的沉积古隆起,它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油气生成、储层物性及油气的运移、聚集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所以,在燕山期古隆起斜坡带是寻找上三叠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关键词 盆地 上三叠统 油气生成
下载PDF
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5 位作者 钟勇 邓宾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8-1072,共15页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 四川叠合盆地是在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在显生宙的演化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晚震旦世-石炭纪,晚期为二叠纪-中三叠世。两期克拉通演化都经历了早期弱拉张,后期弱挤压阶段。弱拉张初始阶段都有一次海相碳酸盐岩的大面积稳定沉积(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和随后的隆升剥蚀作用及风化壳岩溶作用。其后进入弱拉张期,发育拉张槽,拉张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北部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然而,两期拉张槽的充填特征不同,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是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巨大;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为欠补偿型充填,与拉张槽周缘相比,拉张槽内沉积厚度非常薄。拉张期结束后进入弱挤压阶段,形成古隆起,挤压强度最大的部位均位于克拉通的西南部,都是从克拉通的西南边缘向克拉通内部减弱。弱拉张阶段的拉张槽与弱挤压阶段的古隆起均为大角度相交关系;然而,拉张槽和古隆起的规模差别较大,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面积约5.4×10~4km^2,对应的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面积6×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开江-梁平拉张槽面积约2.0×10~4km^2,对应的印支期开江古隆起面积0.8×10~4km^2;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蓬溪-武胜拉张槽面积约1.5×10~4km^2,对应的印支期泸州古隆起面积4.2×10~4km^2。绵阳-长宁拉张槽的规模比开江-梁平拉张槽、蓬溪-武胜拉张槽要大,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规模也大于泸州-开江古隆起的规模。四川海相克拉通盆地显生宙演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油气地质条件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碳酸盐岩 演化 叠合盆地 油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兰生 韩克猷 +4 位作者 谢邦华 张鉴 杜敏 万茂霞 李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14,共6页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L55地震测线的重新解释,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有三大特点。一是薄层推覆构造体系使构造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复杂,下层相对简单,上层活动,下层相对稳定;上层有一定变质,下层不变质;上层破坏,下层保存好。二是上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是本区最古老的生油层,具有强大的生烃能力。三是油气经多次由西向东运移,古老的生油层生成的油气可以在不同时间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并接受改造或破坏,从而形成地表丰富的油气苗、沥青脉和油砂岩,推覆体下盘则可以形成油气藏。因而建议在勘探中抓住下盘,点面结合进行地震工作,同时建议重点勘探枫顺场潜伏构造和天井山—矿山梁构造东南翼的潜伏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 龙门山 推覆构造带 枫顺场 潜伏构造 天井山—矿山梁构造 油气藏形成 条件
下载PDF
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地表沥青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代寒松 刘树根 +4 位作者 孙玮 韩克猷 罗志立 谢志良 黄耀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696,共10页
通过对川西、川北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本文含泥盆系)地表沥青发育及分布的研究,发现龙门山构造带下组合沥青多集中在寒武系以及泥盆系内,而米仓山地区则多集中于震旦系。龙门山北段下组合沥青热演化程度低,属典型的... 通过对川西、川北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本文含泥盆系)地表沥青发育及分布的研究,发现龙门山构造带下组合沥青多集中在寒武系以及泥盆系内,而米仓山地区则多集中于震旦系。龙门山北段下组合沥青热演化程度低,属典型的氧化沥青;米仓山地区下组合(震旦系灯影组)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属典型的热裂解沥青。表明两区下组合古油藏后期分别经历了隆升氧化降解、深埋裂解+隆升暴露两个全然不同的过程。通过对天井山泥盆系沥青、寒武系沥青脉以及米仓山灯影组古油藏的详细剖析后,认为龙门山-米仓山地区下组合(尤其是灯影组)古油藏的发育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规模大的特点。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认为,龙门山、米仓山前缘地区下组合可能存在较好的保存条件,因此下组合(尤其是灯影组)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古油藏 震旦系 龙门山 米仓山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构造主控因素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8 位作者 李智武 邓宾 钟勇 宋金民 冉波 罗志立 韩克猷 姜磊 梁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共17页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 为了研究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预测勘探接替区,从盆地区域构造角度,分析油气沿(或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区的分布特征,探讨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对海相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据此探讨四川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油气的勘探前景和有利地区。研究发现,拉张槽控制油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即烃源岩、储集岩和优质源-储组合的发育,为油气成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控制古油藏和古气藏的形成与演化,奠定了油气成藏的主要聚集区,属于油气藏的建造过程;盆山结构则进一步改变盆地内的构造格局,再分配和调整古油气藏,形成现今油气藏,属于改造过程。拉张槽是油气早期富集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古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地区,盆山结构是油气晚期散失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基础到建造再到改造的一系列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推测川西中北段深层—超深层是未来四川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有利地区,具备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可能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理由为:1具有以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2具有多时代优质储集层的叠合层系;3具有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4具有致密碳酸盐岩、泥质岩和膏盐等构成的多级封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特征 主控因素 四川叠合盆地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固体沥青和油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广利 王铁冠 +2 位作者 韩克猷 王兰生 师生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1-735,743,共6页
川西北龙门山前山带不同时代固体沥青和油砂的烃类组成表现出一系列共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其碳同位素值小于-32‰,指示前寒武系来源。 C29甾烷相对含量大于C27和C28甾烷,推测与蓝细菌的贡献有关,三芳甾烷的分布具有类似的特征。出现... 川西北龙门山前山带不同时代固体沥青和油砂的烃类组成表现出一系列共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其碳同位素值小于-32‰,指示前寒武系来源。 C29甾烷相对含量大于C27和C28甾烷,推测与蓝细菌的贡献有关,三芳甾烷的分布具有类似的特征。出现较为丰富的24-正丙基胆甾烷和24-异丙基胆甾烷,分别来自远洋藻类和海绵动物的贡献。高丰度的孕甾烷系列化合物,表征还原和静滞的水体环境。重排甾烷的缺失,高丰度的30-降藿烷、C35藿烷和C24四环萜烷,以及丰富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进一步反映出缺氧环境和较高的碳酸盐岩含量。本区固体沥青和油砂所拥有的特征,表明其来源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并与国外来源于同一时代的原油具有可比性。除此之外,UCM和25-降藿烷的存在,表明古油藏保存和破坏过程中曾经遭受了生物降解作用。古油藏是陡山沱组烃源岩在生油窗早期的产物(Rc为0.57%~0.84%),构造运动所引起的持续抬升以及之后的风化剥蚀和生物降解作用可能是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碳酸盐岩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陡山沱组 震旦系 川西北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工业性油气层的发现、成藏特征及远景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志立 韩建辉 +2 位作者 罗超 罗启后 韩克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4-514,495,共11页
四川盆地进行正规油气勘探工作已半个多世纪,为一个勘探成熟或高成熟的盆地,从震旦系至侏罗系红层共发现8个工业性气层和1个油层,人称"满盆气、半盆油",成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独具特色的盆地。这些油气产层的发现和勘探经验值... 四川盆地进行正规油气勘探工作已半个多世纪,为一个勘探成熟或高成熟的盆地,从震旦系至侏罗系红层共发现8个工业性气层和1个油层,人称"满盆气、半盆油",成为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独具特色的盆地。这些油气产层的发现和勘探经验值得回顾和总结,成藏特征和远景值得探索和展望,藉以增强继续发现更多油气资源的信心。在多年从事研究和勘探四川盆地油气田的经历中,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分析各工业性油气层成藏的主要特征和现状,总的认为四川盆地油气远景还有较大的潜力,勘探工作也还大有可为,并提出几点结论和建议,供同仁指正和决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工业性油气层 成藏特征 储量分布 远景预测
下载PDF
论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资源 被引量:90
12
作者 王铁冠 韩克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能源资源领域。中国中-新元古界,乃至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普遍处于过成熟状态,不利于液态石油的保存,目前尚未发现其原生油田,但是,在一些地区已发现大量中-新元古界油苗,或大规模的沥青脉,剖析其中-新元古界的含油性,有利于指导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勘探。以扬子克拉通川西北龙门山前山带,以及华北克拉通燕山北部坳陷带为例,由于上覆沉积盖层累计厚度较薄,中-新元古界无深埋经历,或者岩石圈异常增厚,形成"冷圈、冷盆"的地质条件,中-新元古界原生烃类始终处于石油"液态窗"内,仍有利于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原生油气 西伯利亚 冀北坳陷 矿山樑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3 位作者 韩克猷 罗志立 王国芝 徐国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5,共6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40多年的钻探情况分析后认为,震旦系勘探程度低,对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和盆地周边一些高陡构造的钻探均未获得气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条件优越、封盖条件好,储层好,分布广泛,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四川盆... 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40多年的钻探情况分析后认为,震旦系勘探程度低,对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和盆地周边一些高陡构造的钻探均未获得气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条件优越、封盖条件好,储层好,分布广泛,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条件。四川盆地震旦系第一个成油期是加里东期,海西期油气被破坏;印支期烃源二次生烃并形成古油藏,古隆起对油气捕集有着重要的意义。喜马拉雅期前由于持续埋深、温度增高、油裂解气的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天然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溶气;挤压隆升过程中,造成的油气再分配和水溶气的脱溶,最终形成现今的气藏和含气区。该文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提出川东华蓥山地区和川西北天井山古隆起是除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外未来震旦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古隆起 油气成藏 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原因剖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树根 孙玮 +7 位作者 王国芝 韩克猷 李智武 邓宾 冉波 雍自权 徐国盛 袁海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1-497,共17页
通过总结和综合分析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原始生烃条件、古油藏发育特征、保存条件、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等多方面资料,结果表明四川叠合盆地有7套烃源岩,除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外均为油系烃源岩,总成烃潜... 通过总结和综合分析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原始生烃条件、古油藏发育特征、保存条件、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等多方面资料,结果表明四川叠合盆地有7套烃源岩,除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外均为油系烃源岩,总成烃潜量达4 263.1×1012m3,曾形成过多个层位的古油藏,且古油藏曾经历过深埋藏过程。深埋高温作用使得四川盆地内海相地层中一切能生成天然气的有机质均充分而完全地转化成天然气,致使有机质成气率极高。盆地内的保存条件优越,特别是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是重要的区域盖层,封盖性强,致使其下的油气不易逸散。盆山结构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另一重要因素,突变型盆山结构在盆地内的变形弱,保存条件未遭大规模破坏,有利于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时油气的保存和聚集;渐变型盆山结构在盆地内的变形较强,构造变化大,保存条件被不同程度地破坏,不利于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时油气的保存。因此,四川叠合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一级控制因素)是烃源充足和保存条件佳。除四川盆地外的广大南方地区,烃源仍较充足,但已剥蚀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区域盖层的地区,其保存条件较差,不易形成大规模的常规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叠合盆地 油气富集 保存条件 盆山结构
下载PDF
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发展及对油气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3 位作者 韩克猷 米色子哈 代寒松 孙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利用Ro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 利用Ro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东南古隆起和川西拗陷、川北拗陷、川鄂拗陷,3个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的围绕,龙门山山前隆起带则沿龙门山分布。该构造格局的形成,特别是形成的燕山期古隆起对于油气的富集有很重要的指向性,同时对于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古隆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威远震旦系与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5 位作者 王国芝 徐国盛 罗志立 韩克猷 袁海锋 黄文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1-489,共9页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是唯一的在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洗象池组和奥陶系宝塔组均获得气藏和气井的地区。通过对比威远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天然气成分特征,得出奥陶系天然气与震旦-寒武系特征存在差异,暗示是两套不同的烃源体系,前者...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是唯一的在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洗象池组和奥陶系宝塔组均获得气藏和气井的地区。通过对比威远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天然气成分特征,得出奥陶系天然气与震旦-寒武系特征存在差异,暗示是两套不同的烃源体系,前者主要供烃来源是下志留统,后者供烃来源主要是下寒武统。但威远气田寒武系和奥陶系储集性能先天不好,加之加里东期构造抬升剥蚀破坏了保存条件,制约了天然气的大规模成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下组合的几个重点勘探地区威远-资阳-安平店、高石梯-丁山构造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在烃源、盖层和储集层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对应的最终成藏结果却不同,这与前期古油气藏的分布有关,也与后期隆升构造调整有关,这些都是制约震旦系的成藏关键,也说明四川盆地震旦系与下古生界(下组合)勘探的苛刻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威远气田 震旦系 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