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田先雨 黄卫东 +5 位作者 韩再萍 苏苓 洪先欧 张侃 罗勇 刘纯义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清中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清中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脓毒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常规治疗组则只按照脓毒症常规疗法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基线)、药物干预3 d后外周血血清NO、iNOS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分析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治疗的作用,并对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分层研究。结果:对照组NO均值为(8.63±2.15)μmol/L,iNOS为(30.96±15.26)U/mL;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86.13±28.75)μmol/L,iNOS为(10.76±4.28)U/mL;严重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101.89±35.83)μmol/L,iNOS为(8.35±3.40)U/mL;脓毒性休克组入院时NO均值为(126.86±63.72)μmol/L,iNOS为(7.08±2.32)U/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比较,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NO水平降低优于常规治疗组,iNOS上升水平也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经乌司他丁干预3 d,脓毒症患儿外周NO水平明显下降,而iNOS水平有所上升。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特别是一般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可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炎症,值得临床早期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脓毒症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145例小儿脓毒症的临床分析及救治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先雨 刘纯义 +5 位作者 韩再萍 金萍 张侃 许锦姬 洪先欧 罗勇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3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中心(PICU)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45例患儿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2组。结果发现36例脓毒症患儿细菌学检测结...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中心(PICU)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45例患儿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2组。结果发现36例脓毒症患儿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109例脓毒症患儿未证实有细菌学阳性。细菌所致脓毒症(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血WBC、CRP、PCT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脓毒症组(P<0.05),非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组CK-MB高于细菌所致脓毒症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游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脓毒症组患儿的血WBC、CRP、PCT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脓毒症组,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的脓毒症组CK-MB、α-HBD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脓毒症组,两组患儿血清游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对于脓毒症患儿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脓毒症,特别是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积极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液体复苏,有效地控制感染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评估、处理、再评估、再处理,对提高脓毒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脓毒症 临床特点 救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筒体的测量及工艺评定
3
作者 韩再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7期149-149,共1页
引言。膜式壁式分离器筒体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形由柱体、锥台、缩径等4个曲面组成,庞大的多面体结构,复杂的相关尺寸,使制造该产品面临着诸多难题;除了必要的工具工装外,如何测量、测哪些尺寸,达到什么样效果... 引言。膜式壁式分离器筒体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形由柱体、锥台、缩径等4个曲面组成,庞大的多面体结构,复杂的相关尺寸,使制造该产品面临着诸多难题;除了必要的工具工装外,如何测量、测哪些尺寸,达到什么样效果成了制造难点。经过反复探讨论证,在设想的几种方法中确立了“垂线测量定位法”和“垂线检测法”,并在制造分离器筒体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这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分离器 筒体 测量 工艺评定
下载PDF
锅炉冷渣器的制造工艺及质量分析
4
作者 韩再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6期231-231,共1页
冷渣器的重点部件 冷渣器上部模块。冷渣器上部模块由型钢和钢板焊制而成,型钢全部采用钢板焊制而成,外形尺寸为5745mm×2672mm×2443mm,共2只,单重5.8t。
关键词 锅炉 冷渣器 制造工艺 质量分析 外形尺寸
下载PDF
整肠生胶囊治疗婴儿腹泻60例
5
作者 韩文 韩再萍 《中国药业》 CAS 1997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整肠生胶囊 婴儿腹泻 肠道厌氧菌 微生态平衡 致病因子 需氧菌 地衣芽抱杆菌 抗菌活性物质 微生态系统 微生物制剂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危重程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再萍 田先雨 +2 位作者 麦光兴 黄卫东 刘纯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乌司他丁,连用5天,治疗...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乌司他丁,连用5天,治疗前及治疗后5天分别采外周血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并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较治疗前均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PCI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的PCIS评分升高更明显,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炎症反应,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脓毒性休克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再萍 田先雨 +2 位作者 苏苓 黄卫东 刘纯义 《社区医学杂志》 2013年第13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ion factor,MI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ion factor,MI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对症及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可使用呼吸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生理盐水20 ml,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持续1 h,2次/d。两组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11b及MIF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5 d后CD11b与MIF对照组分别为(4 607.00±899.01)道尔顿、(412.43±55.72)μg/L,治疗组分别为(3 860.93±1 128.88)道尔顿、(316.10±73.72)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中性粒细胞CD11b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血清PCT和IL-6水平在脓毒症患儿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文娟 韩再萍 +2 位作者 田先雨 王雪芳 黄卫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4728-4730,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U-Mltest半自动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未患脓毒症患儿和60例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前后血清PCT含量、IL-6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U-Mltest半自动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未患脓毒症患儿和60例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前后血清PCT含量、IL-6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和WBC计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CT、IL-6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显示,脓毒症组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脓毒症组患儿体温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WB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PCT、IL-6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PCT和IL-6含量检测对患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前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