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茂琴 潘翠改 +5 位作者 王晓猛 莫逊 史载祥 许继元 许艳军 韩冠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84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每组42...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84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L,以微量泵20 mL/h连续静脉泵入,每日2次,共7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48、72 h血流动力学状态、乳酸水平及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器官功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脱离呼吸机时间、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均升高,心率(HR)、乳酸水平均下降(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参附治疗组治疗后24 h MAP水平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75.40±9.75比71.80±11.08,P<0.05〕,持续到48 h;治疗后6 h CI水平明显升高(mL·s^-1·m^-2:75.18±34.84比67.35±39.34,P<0.05),持续到48 h;治疗后6 h乳酸水平明显降低(mmol/L:2.03±0.82比2.24±0.97,P<0.05);两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治疗后1 d、3 d均升高,5 d开始降低,7 d时最低(U/L:26.75±16.74比46.96±25.85);而参附治疗组治疗后1 d升高,3 d开始降低,7 d时最低(U/L:22.41±17.87比51.23±27.7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后1、3、5、7 d均升高,尿素氮(BUN)、肌酐(Cr)治疗后各时间点均降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1、3、5 d前蛋白(PA)均降低,7 d升高(mg/L:134.20±63.44比115.70±45.96);参附治疗组治疗后1 d、3 d降低,5 d升高,7 d时最高(mg/L:145.40±59.75比108.20±54.3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3、5、7 d 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下降,但两组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附治疗组SOFA评分于治疗后3 d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6.31±3.86比7.14±4.03,P<0.05),持续到治疗后7 d。参附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d:7.5±3.5比9.1±3.2)、住ICU时间(d:16.1±9.2比18.7±8.3)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P<0.05)。参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无器官衰竭时间(d:14.5±4.2比15.3±3.1)、28 d病死率〔28.6%(12/42)比31.0%(13/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对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减少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参附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器官功能 病死率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娜 李家琼 +6 位作者 韩冠杰 潘翠改 张运行 史载祥 许继元 卢博 李茂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APRV)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08~2014-08中重度ARDS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 APRV组(n=26)采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组(n=26)采用容...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APRV)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08~2014-08中重度ARDS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 APRV组(n=26)采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组(n=26)采用容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 SIMV+PEEP),根据准静态PV曲线,测定低位转折点设置PEEP。监测两组机械通气时及机械通气后12、24、48、72 h氧合指标、呼吸力学、血管外肺水、功能残气量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测定两组通气24、48、72 h后肺泡灌洗液TNF-α和IL-10浓度变化。记录机械通气第1、2、3天APACHEⅡ评分、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记录通气期间气胸、纵隔气肿等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事件。观察患者28 d生存率、28 d脱离呼吸机时间、无脏器衰竭时间及无镇静剂使用时间。结果与SIMV组比较,APRV组APRV 48 h前PaO2/FiO2升高,同时Ppeak降低,动态顺应性、血管外肺水、功能残气量及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改善(P<0.05);APRV组CVP、SVRI降低,同时CI升高(P<0.05),48 h前Lac及ScvO2好转(P<0.05),72 h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内镇静使用时间减少[(22.4±8.5)d vs (17.1±8.6)d],28 d内脱离呼吸机时间增加[(19.6±8.2)d vs (15.1±8.9)d],住ICU时间缩短[(7.4±3.3)d vs (9.5±3.2)d](P均<0.05);而肺泡灌洗液TNF-α、IL-10浓度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V用于中重度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及早地提供更好的呼吸支持,改善肺功能,而且能够改善早期血流动力学,减少镇静剂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脱离呼吸机时间 生存率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提俊响 韩冠杰 +2 位作者 李家琼 李茂琴 许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2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4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SIMV组和APRV组,2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2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4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SIMV组和APRV组,2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予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镇静、镇痛,脏器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监测动脉血气、动态肺顺应性(Cdyn)及肺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指标,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记录24 h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量、液体平衡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与SIMV组相比,APRV组通气24 h后氧合指数(PaO2/FiO2)及Cdyn改善(P<0.05或P<0.01),TNF -α、IL-6、ELWI降低(P<0.01),24 h芬太尼、咪达唑仑用量及液体正平衡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APRV能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及Cdyn,减轻炎症反应,降低ELWI,减少镇静剂用量及液体正平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自主呼吸
下载PDF
俯卧位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提俊响 闫肃 +3 位作者 韩冠杰 李家琼 许铁 李茂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4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Pa02/Fi02)<100 mmHg]患者,均使用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16 h后氧合指数(PaO2/F...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4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Pa02/Fi02)<100 mmHg]患者,均使用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通气16 h后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驱动压(DP)以及右心房压(PRA)、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钝压(PAWP)、跨肺梯度(TPG=mPAP-PAWP)、肺血管阻力(PVRi)的变化。结果与仰卧位比较,俯卧位通气16h后PaO2/FiO2,PRA及PAWP明显升高,Pplat、DP、TPG及PVRi明显降低(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减轻重度ARDS患者肺血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俯卧位 仰卧位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中国艺术作为产业的对外推广策略研究——以电影产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必恒 韩冠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89,139,共5页
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推广模式还不成熟,推广成本较低,推广的操作专业化水平低,并且出现严重的文化折扣现象。因而,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全面推进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和传播,积极吸收和借鉴各民族文化,深切... 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推广模式还不成熟,推广成本较低,推广的操作专业化水平低,并且出现严重的文化折扣现象。因而,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全面推进中国艺术的对外推广和传播,积极吸收和借鉴各民族文化,深切了解各民族文化心理,变文化折扣为文化优势,并加大推广投入,完善推广模式,提高推广操作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合理的营销策略和发行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文化产业 对外推广 电影艺术 文化形象 策略
下载PDF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冠杰 李茂琴 许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1期6846-6847,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阶段,大量肺泡塌陷导致肺容积减少,顺应性下降,所以ARDS治疗的关键是促进肺复张并保持肺开放.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是二十多年前提出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但是直到最近它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模式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阶段,大量肺泡塌陷导致肺容积减少,顺应性下降,所以ARDS治疗的关键是促进肺复张并保持肺开放.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是二十多年前提出的一种机械通气模式,但是直到最近它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模式用于ARDS的治疗.因其能有效改善氧合、限制气道峰压、保留自主呼吸、对心血管的损害小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自主呼吸 ARDS VILI APRV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提俊响 韩冠杰 +2 位作者 李家琼 许铁 李茂琴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杂种犬,雌雄不拘,体重13.7~16.2kg,采用静脉输注油酸0.2ml/kg与等量自体血混合液的方法制备重度ARDS模型。取模型成功的...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杂种犬,雌雄不拘,体重13.7~16.2kg,采用静脉输注油酸0.2ml/kg与等量自体血混合液的方法制备重度ARDS模型。取模型成功的犬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小潮气量常规机械通气组(CMV组)、HFOV-9Hz组、HFOV-12Hz组和HFOV-15Hz组。HFOV-9Hz组、HFOV-12Hz组和HFOV-15Hz组振荡频率分别为9、12和15Hz,其余参数为平均气道压20cmH2O,振荡压70cmH2O,FiO2 1.0;CMV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EEP5cmH2O,VT 6ml/kg,RR30次/min,吸呼比1:2,FiO2 1.0。机械通气4h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6和IL-10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CMV组。比较,其余3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W/D比值、TNF—α及IL-6含量降低,IL-10升高,V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与HFOV-9Hz组比较,HFOV-15Hz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W/D比值、TNF-α及IL-6含量降低,IL-10升高,VE-Cadherin表达上调,HFOV-12Hz组肺组织IL-6含量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HFOV可明显抑制重度ARDS犬急性肺组织炎性反应,该作用可能参与了其肺保护性通气效应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高频通气 炎症
原文传递
2010年艺术学(二级学科)年度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必恒 韩冠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X期6-9,共4页
2009年艺术学(二级学科)继续保持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势头,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硕果。其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于对艺术学(二级学科)发展历史自觉地回顾。
关键词 二级学科 艺术学学科 艺术素养 艺术传播 艺术教育 年度报告 艺术学研究 艺术理论 非艺术专业 艺术学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