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阿纽伊缝合线在新西伯利亚群岛和拉普捷夫海地区的延伸——美亚海盆起源的探讨
1
作者 Alexander B. Kuzmichev 韩冰(译) 李学杰(校对) 《海洋地质》 2011年第3期37-66,共30页
南阿纽伊(South Anyui)缝合线是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构造边界,被认为是侏罗纪西伯利亚与北美洲之间洋盆闭合的遗迹。它的演化史对北极地区中生代的重建及研究美亚海盆的起源与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阿纽伊缝合线三种延伸的推测进行... 南阿纽伊(South Anyui)缝合线是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构造边界,被认为是侏罗纪西伯利亚与北美洲之间洋盆闭合的遗迹。它的演化史对北极地区中生代的重建及研究美亚海盆的起源与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阿纽伊缝合线三种延伸的推测进行评述。1)该缝合线延伸至科累马河口附近,并与旋转转换带相遇。但本文证实了南阿纽伊缝合线向西延伸至大利亚霍夫岛,因而否定了对美亚海盆的起源的简单几何旋转模式。2)南阿纽伊缝合线从大利亚霍夫群岛延伸至安茹群岛,但安茹群岛的地质调查发现,南阿纽伊缝合线并没有穿过该群岛。因此,所有认为美亚海盆以旋转模式打开的观点均不成立。3)对南阿纽伊缝合线的泰米尔连接模式进行检验,结论也是不成立的。前人关于南阿纽伊缝合线穿过新西伯利亚群岛和拉普捷夫海的模式失败的原因表明,中生代早期并不存在分隔新西伯利亚一楚克奇地体与西伯利亚的洋盆。这样,西伯利亚与北美陆块在侏罗纪为统一的联合古陆。本文的证据认为,南阿纽伊缝合线在大利亚霍夫群岛处折回,并沿名为Chroma环弯曲路径延伸,直至科累马环缝合线。该模型认为,南阿纽伊缝合线是侏罗纪美亚大陆边缘与来自太平洋的增生地体之间大型边界的一部分。北太平洋的现代边界亦相当曲折。认为在侏罗纪边界较平,美亚海盆起源为普通的弧后盆地。本文提出了美亚海盆打开的两极平行四边形模型,并验证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构造演化 美亚海盆 新西伯利亚群岛 南阿纽伊缝合线
下载PDF
利用磁场异常地史分析研究北冰洋欧亚海盆的形成演化
2
作者 V. Yu. Glebovsky V.D. Kaminsky +2 位作者 A.N. Minakov 韩冰(译) 杨丽娟(校对) 《海洋地质》 2011年第1期1-19,共19页
通过校正俄罗斯和美国以前及最近所有磁测数据,建立了欧亚海盆新的综合磁场数据库和磁异常剖面图。磁测数据地史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沿每条磁测线识别线性磁异常,计算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相对运动的欧拉旋转极位置,海底扩张速... 通过校正俄罗斯和美国以前及最近所有磁测数据,建立了欧亚海盆新的综合磁场数据库和磁异常剖面图。磁测数据地史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沿每条磁测线识别线性磁异常,计算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相对运动的欧拉旋转极位置,海底扩张速率的时空分析,以及板块重建等。本文建立了整个欧亚海盆新生代主要磁等时线样式(24、20、18、13、6、5、2a磁异常条带)。海盆西部的磁等时线样式与最近出版的磁等时线图一致(Brozena等,2003)。首次对海盆东部磁等时线进行了详细刻画,并扩展到拉普捷夫海大陆架区。建立了欧亚海盆海底扩张的主要阶段,每一阶段以特定扩张速率和扩张不对称程度为特征,沿着Gakkel海岭追踪得到的这些特征差别。每一特定阶段,建立了欧亚海盆海底扩张的系统模式。依据重力资料,勾画了板块间初始裂开时对应的洋陆过渡带的轮廓,并讨论了Gakkel海岭两侧磁场和海底地形差异特征。以最新及近期发表的数据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欧亚海盆演化的阶段特征。研究成果与北大西洋和邻近的北极盆地的板块动力学机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条带 形成演化 地史分析 海盆 磁场 北冰洋 利用 欧亚板块
下载PDF
北冰洋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泛大陆裂解的阶段性与扩张盆地的形成
3
作者 E. V. Shipilov 韩冰(译) 《海洋地质》 2010年第1期44-59,共16页
在重建泛大陆裂解和北极地球动力系统演化框架中研究扩张盆地形成的时间序列。通过本研究可识别出扩张盆地形成的3个时空独立的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一新生代早期、新生代。第一阶段,作为美亚海盆构造组分的加拿大海盆地... 在重建泛大陆裂解和北极地球动力系统演化框架中研究扩张盆地形成的时间序列。通过本研究可识别出扩张盆地形成的3个时空独立的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一新生代早期、新生代。第一阶段,作为美亚海盆构造组分的加拿大海盆地的扩张中心形成、演化与消亡。第二阶段是拉布拉多-巴芬-马卡罗夫扩张中心的演化,它在始新世停止活动。第三阶段,极慢速的Mohna、Knipovich和Gakkel洋中脊的形成,至今在格陵兰海及欧亚海盆仍在活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表明,在加拿大海盆形成之后,北极地区脱离了古太平洋地球动力的影响,以扩张、俯冲、弧后盆地形成以及碰撞相关的过程等为特征。伴随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扩张系统向北延伸,马卡罗夫海盆形成,标志着北大西洋的大洋机制的开始(包括典型的陆间裂谷、慢速与超慢速的扩张、陆块的分离、原始盆地扩张中心的消亡、扩张轴的漂移、新的扩张脊和扩张中心的形成等)。上述表明,从。大地构造角度来看,北冰洋事实上是混合的大洋,也就是复合的异源大洋。北冰洋的形成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空间并列的地球动力系统作用的结果。加拿大海盆的古太平洋系统,在晚白垩世完成其演化,马卡罗夫和欧亚海盆的北大西洋系统取代了古太平洋系统。与传统观点不同,认为挪威-格陵兰盆地北部的不对称形态是北大西洋两次扩张的结果。第二次扩张中心Knipovich脊始于渐新世一中新世之交,该过程导致Hovgard陆块裂离巴伦支海。泛大陆及其劳亚大陆部分的裂解,伴随着在两侧形成新的扩张盆地,是阶段性的过程。在晚白垩世之前(第一阶段),泛大陆在古太平洋-侧裂解形成加拿大海盆-美亚海盆的一部分(北冰洋形成的第一阶段)。从晚白垩世开始,裂解活动来自北大西洋一侧,导致格陵兰从北美分离,形成拉布拉多-巴芬-马卡罗夫扩张系统(北冰洋形成的第二阶段)。新生代以第二扩张轴的发展为标志,形成挪威-格陵兰海和欧亚海盆(北冰洋形成的第三阶段)。本段扩张中心至今还在活动,但速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系统 盆地形成 大陆裂解 演化过程 北冰洋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加拿大海盆 扩张中心
下载PDF
东北极地区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4
作者 V.E.Khain I.D.Polyakova +1 位作者 N.I.Filatova 韩冰(译) 《海洋地质》 2010年第3期1-13,19,共14页
东北极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其构造特征及油气潜力研究已被列为国际极地年项目子课题。研究区随着美亚洋盆(加拿大和波德沃德科尼夫-马卡洛夫海盆)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张开及与欧亚海盆扩张有关的白垩纪-新生代裂陷作用,逐渐形成现今... 东北极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其构造特征及油气潜力研究已被列为国际极地年项目子课题。研究区随着美亚洋盆(加拿大和波德沃德科尼夫-马卡洛夫海盆)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张开及与欧亚海盆扩张有关的白垩纪-新生代裂陷作用,逐渐形成现今地形地貌。洋盆打开作用导致沿现今北冰洋边缘海的大陆斜坡及陆架,在终北(Hyperborean)克拉通块体和早古生代-中自垩世造山带基底之上形成一系列拉分和裂谷盆地。通过北极地区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类比,认为白垩纪-新生代大陆架和大陆斜坡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油气聚集于盆地的沉积盖层及基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白垩纪-新生代盆地 地球动力学 含油气区 东北极 终北地块 美亚海盆
下载PDF
俄罗斯属北极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5
作者 A.E.Kontorovich M.I.Epov +1 位作者 L.M.Burshtein 韩冰(译) 《海洋地质》 2010年第3期20-29,共10页
随着全球对油气资源需求的急剧上升,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人类能源的未来。21世纪中后期,北冰洋深水区为保障世界油气供应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其中的俄罗斯属北极海陆架区。初步预测,北冰洋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很可能超过900×10... 随着全球对油气资源需求的急剧上升,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人类能源的未来。21世纪中后期,北冰洋深水区为保障世界油气供应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其中的俄罗斯属北极海陆架区。初步预测,北冰洋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很可能超过900×10^8t油当量。随着北极陆架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地区油气工业将会迅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资源 沉积盆地 北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