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韩凌斐 郭晓青 +5 位作者 胡家昌 孔繁飞 何拉曼 李芳 朱建龙 孙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癌患者及其术后外周血中的比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宫颈癌患者、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0例... 目的比较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癌患者及其术后外周血中的比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宫颈癌患者、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检测2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及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5±0.85)%,(7.82±1.04)%],其次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组[(1.52±0.53)%,(3.32±0.48)%],健康对照组最低[(0.61±0.17)%,(2.02±0.2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明显下降,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NO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肿瘤逃逸 宫颈肿瘤
下载PDF
小鼠BTLA胞外段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凌斐 王玲 +6 位作者 邱伟民 姚红霞 胡程 卞政 马衣努尔.买提托合提 方勇 马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胞外段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感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BTLA胞外段,然后将其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的骨架质粒中,构建重组骨架质... 目的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胞外段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感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BTLA胞外段,然后将其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的骨架质粒中,构建重组骨架质粒psBTLA。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与pHELP质粒以及pRC质粒3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获含病毒的上清后用氯仿-PEG8000的方法进行纯化浓缩,再用浓缩后的病毒液感染CHO细胞,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BTLA胞外段的表达。结果获得长度为502 bp的小鼠BT-LA胞外段基因,经测序证实其序列正确。含有BTLA胞外段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感染CHO细胞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感染的CHO细胞可表达出约21 kD的BTLA胞外段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小鼠BTLA胞外段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感染CHO细胞后表达出相应蛋白,为进一步研究BTLA胞外段的功能效应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腺相关病毒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小鼠CD160胞外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3
作者 韩凌斐 王薇 +6 位作者 廖书杰 李春晓 马衣努尔.买提托合提 刘佳 夏曦 刘荣华 马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CD160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CHO细胞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CD160胞外段,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EGFP-N1两种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sCD160和pEGFP-sCD160。... 目的构建小鼠CD160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CHO细胞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CD160胞外段,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pEGFP-N1两种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sCD160和pEGFP-sCD160。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CHO细胞,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160胞外段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psCD160与其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获得长度约为520 bp的小鼠CD160胞外段基因,经测序证实其序列正确。用脂质体将含有CD160胞外段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转染CHO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转染的CHO细胞可表达重组的psCD160基因,并且表达的可溶性CD160可与其配体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小鼠CD160胞外段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CHO细胞后表达出相应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D160胞外段的功能效应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0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下载PDF
不同程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术后的转归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朱一萍 刘蓓 +3 位作者 韩凌斐 赵栋 李昆明 孙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术后放置元宫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后的宫腔形态改变、复粘率、月经恢复情况及妊娠率。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宫腔粘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术后放置元宫环并联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后的宫腔形态改变、复粘率、月经恢复情况及妊娠率。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宫腔粘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67例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予以炔雌醇及醋酸甲地孕酮序贯治疗,3个疗程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术前术后均采用美国生殖协会(AFS)标准对宫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随访月经量改变,复粘率及妊娠率。结果术后随访5-16个月,67例中随访成功且有生育意愿者63例。63例患者依宫腔粘连程度分为:轻度粘连29例,中度粘连20例,重度粘连14例。通过宫腔镜二次探查发现轻度宫腔粘连者的复粘率为13.8%,中度宫腔粘连复粘率为40.0%,重度宫腔粘连复粘率为57.1%。86.2%轻度粘连者、90.0%中度粘连者、100.0%重度粘连者经量增多(包括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妊娠18例,总妊娠率为28.6%(18/63),其中轻度粘连者术后妊娠率为37.9%(11/29),中重度粘连者妊娠率为20.5%(7/34)。妊娠患者中5例(27.8%)足月妊娠,3例(16.7%)稽留流产,9例(50.0%)继续妊娠中,1例(5.6%)异位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可有效避免宫腔再次粘连,术后使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修复内膜,可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增加妊娠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镜治疗 雌孕激素序贯治疗 转归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者再次种植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一萍 韩凌斐 +2 位作者 赵栋 孙静 李昆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胚胎种植的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RIF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再次种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A组(210例),其中宫腔镜下无异常发现为A1组(144例),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为A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胚胎种植的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RIF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再次种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A组(210例),其中宫腔镜下无异常发现为A1组(144例),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为A2组(66例),再次种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为B组(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宫腔无异常者仅行内膜搔刮。3组患者均再次行胚胎种植,比较3组再次种植的CPR。结果:A1组CPR为25.7%,A2组CPR为30.3%,B组再次种植CPR为11.3%,A1组、A2组的CPR均高于B组(P<0.05),A1组与A2组的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中子宫内膜息肉(22例)、宫腔粘连(12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45.5%,41.7%)明显高于B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偏小(29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17.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发现黏膜下子宫肌瘤、鞍状子宫、单角子宫各1例,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种植均未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发现并处理宫腔异常,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与宫腔粘连的治疗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宫腔镜无异常发现,仅行内膜搔刮亦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P21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春晓 李伟 +5 位作者 王薇 韩凌斐 王娟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蛋白 高危HPV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
下载PDF
携带小鼠HVEM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衣努尔.买提托合提 韩凌斐 +4 位作者 廖术杰 周志刚 董红 马丁 王世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克隆小鼠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基因,构建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鉴定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用RT-PCR法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克隆出全长HVEM基因,构建携带HVEM基因的穿梭质粒pAAV-IRES-HVEM-hrGFP和辅助质粒pAAV-RC及pAAV-He... 目的克隆小鼠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基因,构建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鉴定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用RT-PCR法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克隆出全长HVEM基因,构建携带HVEM基因的穿梭质粒pAAV-IRES-HVEM-hrGFP和辅助质粒pAAV-RC及pAAV-Helper,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穿梭质粒共转染入AAV-293细胞中,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VEM。用氯仿-PEG8000法纯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测病毒滴度。RT-PCR检测rAAV-HVEM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组装重组小鼠HVEM腺相关病毒,纯化后病毒滴度为5×1010v.g/mL,且在CHO转导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VEM为组织工程相关细胞转基因构建及临床应用提供先进的载体系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VEM的功能及其在部分疾病基因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侵入介体 腺相关病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miR-125b Confers Resistance of Ovarian Cancer Cells to Cisplatin by Targeting Pro-apoptotic Bcl-2 Antagonist Killer 1 被引量:19
8
作者 孔繁飞 孙朝阳 +4 位作者 王中显 韩凌斐 翁丹卉 卢运萍 陈刚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4期543-549,共7页
Chemotherapy is the preferred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dvanced ovarian cancer,but a successful long-term treatment is preven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Recent works have underlined the involvement of no... Chemotherapy is the preferred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dvanced ovarian cancer,but a successful long-term treatment is preven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resistance.Recent works have underlined the involvement of non-coding RNAs,microRNAs(miRNAs) in cancer development,with several conjectures regarding their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ce.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omoting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miR-125b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emo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miR-125b in cisplatin-sensitive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OV2008) and its resistant variant(C13*) was identified by real-time PCR.An in vitro cytotoxicity assay and apoptosis assay using CCK-8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were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miR-125b and Bak1 on cisplatin resistance of cells.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 and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were used to detect whether Bak1 is a target of miR-125b.As compared with OV2008 cell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125b in C13* cells were increased.It was found that the up-regulation of microRNA-125b caused a marked inhibition of cisplatin-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and a subsequent increase in the resistance to cisplatin in OV2008 and C13* cells.Moreover,Bak1 was a direct target of miR-125b,and down-regulation of Bak1 suppressed cisplatin-induced apoptosis and led to an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cisplatin.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miR-125b has a significantly promoting effect on chemoresistance of C13* cells and up-regulation of miR-125b expression contributes to cisplatin resistance through suppression of Bak1 expression.This finding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eutics for overcoming cisplatin 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b ovarian cancer cisplatin resistance Bak1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蓓 韩凌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5-59,共5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包括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的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MDSCs可抑制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肿瘤免疫逃...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包括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的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MDSCs可抑制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促炎因子是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生成的具有许多强大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多肽,可介导多种免疫反应。MDSCs与促炎因子在卵巢癌中的分子信号传递及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提示部分促炎因子可诱导MDSCs扩增,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及发展。本文就MDSCs及相关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揭示MDSCs的作用机制,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素E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卵巢肿瘤 免疫耐受 免疫疗法 髓源性抑制细胞
下载PDF
宫颈癌的相关免疫治疗及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博 丁鉴夷 +1 位作者 杨美琴 韩凌斐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28-633,共6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HPV疫苗在宫颈癌预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免疫治疗也成为了宫颈癌治疗的新模式,尤其对于手...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HPV疫苗在宫颈癌预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免疫治疗也成为了宫颈癌治疗的新模式,尤其对于手术、放化疗效果不佳和术后转移及晚期复发的患者,免疫治疗尤为重要。免疫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疫苗治疗、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和过继细胞免疫疗法。目前,相关的免疫疗法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治疗的研究中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综述宫颈癌中的免疫治疗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从而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免疫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科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治疗
下载PDF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胞外段联合热休克蛋白70-子宫颈癌TC-1细胞抗原肽复合物治疗小鼠子宫颈癌模型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凌斐 邱伟民 +6 位作者 胡程 王玲 姚红霞 熊诗诣 孟梦 方勇 马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胞外段联合热休克蛋白(HSP)70-宫颈癌TC-1细胞(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治疗小鼠宫颈癌模型的效果。方法(1)将TC-1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成瘤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BTL...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胞外段联合热休克蛋白(HSP)70-宫颈癌TC-1细胞(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治疗小鼠宫颈癌模型的效果。方法(1)将TC-1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成瘤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BTLA、疱疹病毒侵入介质(HVEM)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细胞膜表面BTLA、HVEM的表达(以荧光强度表示)。(2)小鼠接种TC-1细胞后,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5组,即pcDNA3.1(注射空载体pcDNA3.1质粒,作为对照)、psBTLA(注射表达BTLA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质粒)、HSP70(注射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HSP70+pcDNA3.1(注射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和pcDNA3.1质粒)、HSP70’psBTLA(注射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和psBTLA质粒)组,观察各组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相关免疫基因包括.y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转化生长因子B(TGF—β)和人叉头型基因P3(FoxP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计数各组瘤旁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7-氨基放线菌素D/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双标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以杀伤率表示);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各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果(1)小鼠接种TC-1细胞后第7、14、21、28天,其肿瘤组织中BTLA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上调,第14天达最高,为2.83±0.35,与第7天的1.66±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VEM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接种TC-1细胞后第7、14天,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细胞膜表面BTLA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3.5和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VEM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7.2和4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接种后第14、28天,HSP70+psBTLA组抑瘤率分别为65%、88%,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接种后第28天,HSP70+psBTLA组IFN-γ,IL-2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12±0.71、3.20±0.62)高于其他组,TGF—β、IL-10和Foxp3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03、0.31±0.04、0.19±0.03)低于其他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psBTLA组瘤旁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数为(52±6)个/高倍视野,脾淋巴细胞对TC-1细胞的杀伤率为(65.5±2.4)%,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15.0×10^3cpm,IL-2和IFN-1的浓度分别为(824±51)、(1096±112)pg/ml,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表达的BTLA胞外段联合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可使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更有利于抗肿瘤免疫应答,对TC—1细胞构建的小鼠宫颈癌模型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受体 免疫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疱疹病毒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sPD-1和4-1BBL体内联合表达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凌斐 张桂梅 +6 位作者 刘毅 李东 邱惠 耿辉 肖晗 吴丰华 冯作化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讨sPD-1和4-1BBL联合治疗肿瘤的效应和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4-1BBL和可溶性PD-1(sPD- 1)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肌肉转染进行基因治疗;检测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检... 目的探讨sPD-1和4-1BBL联合治疗肿瘤的效应和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4-1BBL和可溶性PD-1(sPD- 1)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肌肉转染进行基因治疗;检测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检测转染基因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单独转染4-1BBL基因或sPD-1基因均显示出抗肿瘤作用,而联合治疗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该组抑瘤率高达92.3%(以pcDNA3.1组为对照),显著高于4-1BBL组(78%)、sPD-1组(70.2%)。联合治疗不仅使TGF-β、IL-10的表达下调,而且在治疗后期更有效地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且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加。结论4-1BBL和sPD-1联合治疗可使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更有利于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 SPD-1 共刺激分子 基因治疗 肝癌
原文传递
BTLA—HVEM通路阻断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13
作者 韩凌斐 汪希鹏 +6 位作者 王玲 熊诗诣 吕斯迹 艾贵海 洪岭 方勇 马丁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阻断BTLA-HVEM(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疱疹病毒进入介质)通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构建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转染CHO细胞;HSP70-TC-1肿瘤抗原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DCs,流式细... 目的探讨阻断BTLA-HVEM(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疱疹病毒进入介质)通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构建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转染CHO细胞;HSP70-TC-1肿瘤抗原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DCs,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DCs表面BTLA、HVEM的表达,同时给予转染了psBTLA质粒的CHO细胞的培养上清处理后,检测DCs表面B7-1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IL-12的分泌;处理后的DCs刺激脾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检测psBTLA体内转染对宫颈癌细胞系TC-1成瘤小鼠DCs表达B7—1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鼠BTLA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获得了稳定转染psBTLA的CHO细胞,在其培养上清检测到BTLA胞外段(sBTLA)的表达。DCs经抗原肽刺激后BTLA、HVEM表达均上调,加入含sBTLA的上清处理后上调B7—1,上清中分泌的IL-12增加,与脾细胞共培养时促进细胞增殖和IL-2、IFN-γ的分泌;体内基因转染psBTLA促进DCs表达B7-1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结论通过sBTLA阻断BTLA—HVEM共抑制通路,可以进一步促进DCs的功能,更好地激活淋巴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疱疹病毒进入介质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多肽疫苗的制备及体内外效应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书杰 胡晓继 +6 位作者 韩凌斐 蒋学峰 夏曦 王薇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3-908,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多肽疫苗的制备,并观察HPV16多肽疫苗的体内外效应。方法(1)针对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设计HPV16E7蛋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MHC—I)的抗原结合表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筛选...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多肽疫苗的制备,并观察HPV16多肽疫苗的体内外效应。方法(1)针对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设计HPV16E7蛋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MHC—I)的抗原结合表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筛选出一致性较高、特异性及亲和力较强的HPV16E7多肽作为研究对象制备HPV16多肽疫苗用于以下研究,本研究共筛选出3段多肽,分别命名为E7Pa、E7Pb、E7Pc。(2)C57BL/6小鼠注射鼠肺上皮细胞株TC-1细胞(为鼠源性的HPV16阳性的肿瘤细胞株)后,采用等额抽取的随机方法分为5组,E7Pa+二核苷胞嘧啶(CpG)、E7Pb+CpG、E7Pe+CpG[均为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μg/ml的E7Pa、E7Pb、E7Pc和终浓度为12mg/L的刀豆蛋白(ConA)]、CpG(为阳性对照,加入终浓度为12mg/L的ConA)和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作用不同时间后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的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1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FN-γ、IL-2的表达水平,通过定期测量比较各组小鼠接种HPV16多肽疫苗后体内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本研究筛选出了一致性较高、特异性及亲和力较强的3段HPV16E7多肽作为研究对象制备HPV16多肽疫苗,分别命名为E7Pa、E7Pb、E7Pe。(2)MTT比色法检测显尔,在接种疫苗24、48、72、96h后,以E7Pa+CpG组的增殖效应最明显,其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1±32)%、(302±15)%、(552±28)%、(731±2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72±15)%、(120±57)%、(176±41)%、(288±29)%(P〈0.01);E7Pb+CpG、E7Pe+CpG、CpC组的细胞增殖率也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E7Pb+CpG、E7Pc+CpG、CpG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释放法检测显示,效靶比为100:1时,E7Pa+CpG、E7Pb+CpG、E7Pe+CpG、CpG和空白对照组CTL活性分别为(85.9±3.0)%、(55.9±2.5)%、(60.2±1.5)%、(41.0±1.7)%和(4.1±1.0)%,E7Pa+Cp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7Pb+CpG、E7Pc+CpG、CpG组分别与李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7Pb+CpG、E7Pe+CpG、CpG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小鼠IFN-γ、IL-2的表达水平,E7Pa+CpG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7Pb+CpG、E7Pc+CpG和CpG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7Pb+CpG、E7Pe+CpG、CpG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体内的肿瘤体积,各实验组肿瘤生长均明显被抑制,接种后第60大,E7Pa+CpC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7Pb+CpG、E7Pc+CpG和CpG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7Pb+CpG、E7Pc+CpG、CpG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物模型中,针对TAP筛选的HPV16E7多肽联合cpG制备的HPV16多肽疫苗,可以有效治疗HPV16E7阳性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疫苗 疫苗 亚单位 癌基因蛋白质类 病毒性 胞苷酸类 细胞系 肿瘤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多肽疫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子宫颈癌的体内外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书杰 胡晓继 +7 位作者 蒋学峰 韩凌斐 夏曦 王薇 王常玉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3035-303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多肽疫苗联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体内外效应.方法 (1)针对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设计HPV16E7蛋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抗原结合表位,利用...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多肽疫苗联合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体内外效应.方法 (1)针对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设计HPV16E7蛋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MHC-Ⅰ)抗原结合表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筛选出一敛性较高、特异性及亲和力较强的HPV16 E7多肽,命名为E7Pa.(2)C57BL/6小鼠注射鼠肺上皮细胞株TC-1细胞(为鼠源性的HPV16阳性的肿瘤细胞株)后,采用等额抽取的随机方法将样本分为6组,E7Pa+CpG+TP、E7Pa+CpG、CpG+TP、TP和CpG组均为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注射组).通过定期测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TUNEL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记录各组动物自接种肿瘤细胞开始至死亡的时间,绘制生存曲线;作小鼠相关脏器病理检查及白细胞计数观察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肿瘤生长第60天时,E7Pa+CpG+TP组肿瘤体积为(0.013±0.010)cm3与空白对照组(1.900±0.075)cm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7Pa+CpG组体积为(0.340±0.038)cm3、TP+CpG组体积为(0.650±0.029)cm3、TP组体积为(1. 100±0.052)cm3,CpG组体积为(0.890±0.047)cm3,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E7Pa+CpG+TP组(108.50±8.97)d,E7Pa+CpG组(100.02±2.27)d,CpG+TP组(79.63±4.05)d,TP组(73.24±3.11)d,CpG组(68.63±1.38)d,对照组(52.37±2.47)d,E7Pa+CpG+TP组及E7Pa+CpG组平均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免疫治疗组可有效的激发自身免疫系统活化对抗肿瘤细胞的恶性增生,而化疗组可以显著杀伤恶性细胞,诱导凋亡.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用,可以在充分调动自身免疫杀伤效应的同时增加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应.在药物副作用的研究中,联合用药与其他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动物模型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多肽疫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可以有效治疗HPV16 E7阳性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疫苗 化疗
原文传递
小鼠Prx2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16
作者 杨书红 吕兴 +5 位作者 罗爱月 赖志文 丁婷 韩凌斐 卢运萍 王世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6期3005-3008,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Prx2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提取的总RNA中,获得Prx2基因编码序列的正义及反义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 目的:构建小鼠Prx2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提取的总RNA中,获得Prx2基因编码序列的正义及反义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体外培养的未成熟小鼠颗粒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检测其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改变。结果:酶切和测序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rx2、pEGFP-Nl-aPrx2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 blot确认目标蛋白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增强或减弱。结论:成功构建小鼠Prx2基因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x2 正义/反义 真核表达载体 颗粒细胞 小鼠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恶性潜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7
作者 廖书杰 邓东锐 +7 位作者 夏曦 韩凌斐 胡晓继 白向阳 王薇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3080-3084,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和筛选持续表达HPV16E5的细胞SiHa/16E5,探讨HPV16E5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利用pEGFP—C1构建HPV16型E5的正义全长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SiHa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5和P21基因的m... 目的通过构建和筛选持续表达HPV16E5的细胞SiHa/16E5,探讨HPV16E5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利用pEGFP—C1构建HPV16型E5的正义全长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SiHa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5和P21基因的mRNA和GFP+E5和P2t蛋白的变化;利用MTT法检测SiHa细胞稳定转染后的增殖活性;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分别在体内外验证了SiHa/16E5细胞的致瘤情况。结果稳定转染携带HPV16全长E5基因的质粒后,SiHa细胞中E5基因的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P21的表达则明显下调;MTF结果显示稳定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与转染空载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比较明显增高(P〈0.05);软琼脂克隆形成结果示:SiHa/16E5细胞组的可隆形成数为33.4±1.6,与空质粒对照组细胞(15.1±3.1)及未转染组细胞(16.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4个实验组在共20d的观察中,SiHa/16E5组裸鼠成瘤明显快于其他3个对照组(P〈0.05)。结论HPV16E5可降低宫颈癌SiHa细胞中P21的表达,加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成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