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修复兔跟腱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韩可瑜 杨文婕 +1 位作者 韩曼瑜 姚康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12-16,F002,共6页
目的以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兔的肌肉植入和兔跟腱修复实验,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UHMWPEF/PLA)、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聚... 目的以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兔的肌肉植入和兔跟腱修复实验,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UHMWPEF/PLA)、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聚乳酸(PANCF/PLA)的特性,并进行了兔的肌肉植入实验和跟腱修复实验。按周期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植入物,了解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肌腱修复的康复进程。结果经电镜观察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确定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及显微、超显微结构。拉伸实验测知,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观察肌肉植入90d后,炎性细胞反应和囊壁形成均在Ⅰ级以下。兔跟腱修复6周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形成了类腱组织。结论动物实验显示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望用于临床肌腱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聚乳酸 植入 肌腱修复 临床应用 肌肉 显微 结论 实验 目的
下载PDF
复合材料用于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可瑜 杨文婕 +2 位作者 韩曼瑜 王玉林 万怡灶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6-707,共2页
目的:观察在外固定器上试用新型复合材料支撑杆治疗肢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合理的外固定器构型,行骨折复位,病灶外穿针,安装不锈钢支撑杆,进一步复位、紧固、包扎、护理针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6周用复合材料支撑杆替换... 目的:观察在外固定器上试用新型复合材料支撑杆治疗肢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合理的外固定器构型,行骨折复位,病灶外穿针,安装不锈钢支撑杆,进一步复位、紧固、包扎、护理针孔,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6周用复合材料支撑杆替换原不锈钢杆直至骨折愈合。结果:25例外固定器治疗的肢体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针孔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结论:复合材料支撑杆可以替换不锈钢支撑杆,为骨断端提供了合理的刚度和应力,促进了骨优化结构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器 应力 物理 环氧树脂 新型复合材料 肢体骨折 临床效果 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延迟愈合
下载PDF
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骨折内固定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万怡灶 王玉林 +3 位作者 韩可瑜 辛景义 成国祥 姚康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综述了用于骨折内固定板的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包括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的基体 )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另外 。
关键词 炭纤维增强 聚合物 骨折内固定板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F205钢丝锥真空加压气淬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银 张勇 +1 位作者 韩可瑜 李春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2-64,共3页
70年代后期出现许多低合金高性能高速钢,F205(W4Mo3Cr4VSi)即是其中之一。其W、Mo、V含量仅为一般高速钢的五分之三,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M2、W9钢,如共晶碳化物少,便于热加工,淬火温度低,成品工具不易... 70年代后期出现许多低合金高性能高速钢,F205(W4Mo3Cr4VSi)即是其中之一。其W、Mo、V含量仅为一般高速钢的五分之三,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M2、W9钢,如共晶碳化物少,便于热加工,淬火温度低,成品工具不易脆断。此外,它的密度(7.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锥 高速钢 真空加压气淬 淬火工艺
下载PDF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椎间隙炎临床分析
5
作者 寇献彬 李宝琦 +1 位作者 袁良中 韩可瑜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52-452,共1页
关键词 椎间隙炎 诊断 治疗 腰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中负压值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君 马宏文 +1 位作者 赵永捷 韩可瑜 《天津护理》 2020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值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低压吸引(-130 mmHg)、中压吸引(-300 mmHg)、高压吸引(-450 mmHg)维持负压引流。观察不同压力值...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值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低压吸引(-130 mmHg)、中压吸引(-300 mmHg)、高压吸引(-450 mmHg)维持负压引流。观察不同压力值对引流量、疼痛程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及堵管等情况的影响。结果:3组应用VSD技术后创面平均每日负压引流量组间存在差异,其中中压吸引组(-300 mmHg)引流量最多;3组疼痛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压吸引组疼痛评分最低。3组在堵管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压吸引组堵管次数最少。在术后第5天,肉芽组织生长程度方面三组间存在差异(P<0.05),低压吸引组评分低于另外2组。结论:采用中等压力负压吸引时,患者引流最通畅,堵管次数最少,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相对较好,患者疼痛感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负压值
下载PDF
具有灭菌功能碳吸附材料的研究
7
作者 姜雪琴 韩可瑜 +2 位作者 李建国 韩立民 张荣 《职业与健康》 CAS 1997年第5期38-40,共3页
本文论述的是以活性炭纤维为载体,制备具有灭茵功能的复合炭吸附材料——载银活性炭纤维的研究工作。文中阐述了沥青予氧丝碳化、活化工艺和用分解法在其上沉积微晶银的操作过程;用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X线光电子能谱测定、分析予氧丝... 本文论述的是以活性炭纤维为载体,制备具有灭茵功能的复合炭吸附材料——载银活性炭纤维的研究工作。文中阐述了沥青予氧丝碳化、活化工艺和用分解法在其上沉积微晶银的操作过程;用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X线光电子能谱测定、分析予氧丝、活性炭纤维、载银活性炭纤维的形貌、结构和成分;用BET法测试这些材料的物理吸附性能;进行了载银活性炭纤维对水中大肠埃希氏杆菌杀灭功能的试验结果。实践证明,这种碳吸附材料在水净化,消毒领域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吸附材料 载银活性炭纤维 研究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昭 李国逊 +4 位作者 王西墨 王丹 韩可瑜 许东 江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6月到2011年11月间4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和(或)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诊断为AMI,...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天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6月到2011年11月间4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和(或)血管造影和(或)手术诊断为AMI,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AOMI)3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9例,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NOMI)1例。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和应用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的综合治疗,生存患者均在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1)32例AOMI患者经全身抗凝治愈4例;介入治疗19例,其中单纯介入治疗治愈10例,介入失败后手术5例,未手术死亡3例,术后再介入治疗治愈1例;直接手术治疗8例;放弃治疗1例。(2)9例SMVT患者中,全身抗凝治疗后好转2例;介入治疗6例,其中单纯行介入治疗后治愈1例,介入失败1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例考虑肠坏死先行手术后再次介入治疗治愈;1例患者未治疗死亡。(3)术中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延迟关腹8例。本组总体病死率23.8%(10/42)。介入治疗的26例患者中,死亡4例,病死率15.3%;延迟关腹者8例,死亡1例,病死率1/8。结论早期诊断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早期介入治疗和应用损伤控制原则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诊断 治疗策略 损伤控制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