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国莹 李战江 刘秀梅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4-186,共3页
构建合理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估各地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本文依据绿色经济发展内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指标客观数据进行R聚类与因子分析,定量筛选指标,最终构建出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 构建合理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估各地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本文依据绿色经济发展内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指标客观数据进行R聚类与因子分析,定量筛选指标,最终构建出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93.84%的海选指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筛选 信息含量
下载PDF
基于惩罚型变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动态预警——以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包头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国莹 刘秀梅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3,共11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对城市有效预防危机发生和实现预先调控意义重大。通过在静态权评价基础上引入变权理论构建惩罚型变权模型,对超过预警界限的指标权重做出局部调整以突出个别指标的明显变化,使结果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的动态性... 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对城市有效预防危机发生和实现预先调控意义重大。通过在静态权评价基础上引入变权理论构建惩罚型变权模型,对超过预警界限的指标权重做出局部调整以突出个别指标的明显变化,使结果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的动态性,更加贴合实际;通过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未来警情进行合理预测并判断预警级别;通过制约因子模型判断制约因素使改进方向更加有针对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惩罚型变权的预警模型满足了对包头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预警要求,预警结果较为契合实际;(2)包头市2007—2016年预警等级由"中警"演变为"轻警",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良好的上升态势;通过预测2017—2019年包头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等级将由"轻警"变为"无警";(3)未来影响包头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为环境安全与资源供给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组合赋权 惩罚型变权 预警 包头市
下载PDF
关键制约因子下绿色经济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3
作者 韩国莹 李战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7-234,共8页
通过将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不同方面作为约束条件引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得出影响各评价对象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主要做法:一是利用离差最大化优化模型对各评价指标赋权,保证所求权重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二是将5个不同... 通过将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不同方面作为约束条件引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得出影响各评价对象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主要做法:一是利用离差最大化优化模型对各评价指标赋权,保证所求权重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二是将5个不同层面分别作为制约条件引入评价模型得到模型最优解。三是分别对有、无制约条件下的各评价对象的排名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各盟市绿色经济的发展差异以及影响其发展优劣的关键要素。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的相关方面对各盟市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最大,资源承载力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评价体系 离差最大化 关键制约因子
下载PDF
空气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森林资源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国莹 刘同山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0-648,共9页
基于2004—2018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气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加入森林资源与空气质量的交互项以讨论森林资源在空气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 基于2004—2018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气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加入森林资源与空气质量的交互项以讨论森林资源在空气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空气污染对劳动生产率始终具有负向影响,且会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加入调节变量的模型估计可得,森林资源在空气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森林资源会削弱空气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无论是以森林覆盖率还是以活立木蓄积量衡量森林资源,上述结果都在给定的水平上显著,而且即便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集聚性,研究结论仍然稳健。基于此,建议继续加大对“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舆论宣传,强化“两山”理念的政策导向,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推动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空气质量 劳动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要素盘活: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同山 韩国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36,207,共15页
要素的投入数量与利用效率是乡村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低学历特征明显,耕地和宅基地低效率利用情况突出,乡村发展资金缺乏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要素盘活面临一... 要素的投入数量与利用效率是乡村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低学历特征明显,耕地和宅基地低效率利用情况突出,乡村发展资金缺乏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要素盘活面临一些障碍:长期的工业和城市优先战略以及土地制度安排,阻碍了乡村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农业经营“分得彻底、统得不够”,加上耕地细碎化、农户兼业化,束缚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乡村产业单一、非农就业机会少和体制机制不配套,影响了乡村的资源要素吸纳能力。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应将农业发展作为农村土地配置利用的核心目标,走农业经营“先规模化、再组织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以乡村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利用 乡村振兴 面临障碍 改革思路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能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来自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国莹 刘同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获取信息、分享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媒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最新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村级数据,采用内生扩展回归模型、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获取信息、分享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媒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最新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村级数据,采用内生扩展回归模型、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ICT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讨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在2851个样本村中使用ICT的农户比例在50%及以上的村共有1503个,占总样本村的52.72%,平均产业结构水平为6.53,ICT使用比例较高的村的产业结构水平也较高。在未达到现有资源禀赋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水平时,ICT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超过这一水平后,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不再具有正向作用,二者之间呈较为稳定的“倒U型”关系。ICT对产业结构水平位于中间和中间偏上的农村地区,有明显的“扶优做强”特性。据此,建议加紧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引导支持农村居民借助ICT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开拓农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利用ICT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同时瞄准不同等级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 农村产业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 内生扩展回归模型 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
原文传递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政策内涵、战略重点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高强 韩国莹 《中州学刊》 2024年第7期38-46,共9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和农业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备了新的内涵特征和优势条件,但同时在设施支撑、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产业...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和农业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备了新的内涵特征和优势条件,但同时在设施支撑、要素配置、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为此,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在战略方向上要着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同时,在具体推进路径上要注重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农业观 现代化大农业 农业全产业链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农地流转价格对非粮种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国莹 刘同山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69,112,共5页
随着近年来资本下乡和流转价格持续上涨,农地非粮种植的趋势明显。本文利用2018年1-3月份黄淮海农区农户调查数据,基于613个已经流转的地块,采用Probit和可以处理内生性的异方差内生处理(HEP)模型,实证分析流转价格对农地非粮种植的影... 随着近年来资本下乡和流转价格持续上涨,农地非粮种植的趋势明显。本文利用2018年1-3月份黄淮海农区农户调查数据,基于613个已经流转的地块,采用Probit和可以处理内生性的异方差内生处理(HEP)模型,实证分析流转价格对农地非粮种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价格的提高,不仅增加农地非粮种植的可能性,还会提升地块非粮种植的比例,加剧种植结构"非粮化"。剔除"零租金"地块后的稳健性检验表明:流转价格的提高,对农地非粮种植的概率和非粮种植比例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应重视流转价格对农地种植结构的影响。一方面,加快形成农地流转价格调控、引导机制,避免农地流转价格不合理地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将财政补贴向粮食种植户倾斜,避免财政补贴推高流转价格推动非粮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粮化” 种植结构 农地流转价格 异方差内生处理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