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陶瓷封闭剂nRoot和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研究
1
作者 王培儒 牛一山 +1 位作者 武万超 韩宇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0-64,共5页
目的:体外评价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的根尖封闭性以及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为临床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自釉牙骨质界处截去牙冠,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和两个对... 目的:体外评价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的根尖封闭性以及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为临床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自釉牙骨质界处截去牙冠,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通过逐步深入技术进行根管预备,然后采用Martin TroPe推介的生物陶瓷封闭剂改良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A组:nRoot根管封闭剂联合生物陶瓷牙胶尖;B组:nRoot根管封闭剂联合普通牙胶尖;C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联合生物陶瓷牙胶尖;D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联合普通牙胶尖;E组和F组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染料渗透法和扫描电镜法分别观测各组根尖封闭性情况,染料渗透长度越长,微缝隙越宽,表示根尖封闭性越差。结果:染料渗透实验结果显示,A组(2.455±0.137)mm,B组(2.830±0.148)mm,C组(2.426±0.130)mm,D组(2.774±0.163)mm。经方差分析得出,iRoot SP和nRo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陶瓷牙胶尖和普通牙胶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物陶瓷牙胶尖染料渗透平均值低于普通牙胶尖;根管封闭剂与牙胶尖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各组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结合界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微缝隙,其中使用普通牙胶尖的B组和D组中,微缝隙较宽,而使用生物陶瓷牙胶尖的A组和C组中,微缝隙相对较小;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微缝隙宽度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①国产新型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nRoot具有与进口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iRoot SP相似的根尖封闭性;②应用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时,生物陶瓷牙胶尖的根尖封闭性优于普通牙胶尖;③充填材料中根管封闭剂和牙胶尖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oot根管封闭剂 iRoot SP根管封闭剂 生物陶瓷牙胶尖 普通牙胶尖 根尖封闭性
下载PDF
下颌第一恒磨牙髓腔解剖标志与近中中央根管发生率间关系的CBCT研究
2
作者 韩宇环 武万超 +1 位作者 王培儒 李丽洁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MFM)近中中央根管(MMC)的根管形态和发生率,研究相关髓腔解剖标志与MMC发生率间的关系,为临床牙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计1785颗MFM符合纳入标准。记录如下内容:...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MFM)近中中央根管(MMC)的根管形态和发生率,研究相关髓腔解剖标志与MMC发生率间的关系,为临床牙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计1785颗MFM符合纳入标准。记录如下内容:年龄、性别、牙位、远舌根存在与否、近中颊侧根管(MB)和近中舌侧根管(ML)两根管口之间的距离。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MC在MFM的发生率为8.12%(145/1785),其中,具有独立根尖孔的MMC发生率为0.84%(15/1785);<40岁组发生率为9.99%(82/821),≥40岁组MMC的发生率为6.54%(63/964),P<0.05;男性MMC的发生率(7.12%,67/941)稍低于女性(9.24%,78/844),P>0.05;左侧MFM的MMC发生率(8.34%,76/911)略高于右侧(7.89%,69/874),P<0.05;存在远舌根时,MMC的发生率(8.85%,41/463)较不存在远舌根时(7.87%,104/1322)稍高,P>0.05;当MMC存在时,MB-ML的根管口间距离为(2.99±0.44)mm,当不存在MMC时,该距离为(3.39±0.49)mm,P<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腔解剖标志可辅助预测MMC是否存在,减少MMC的遗漏并防止对牙齿结构的过度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中中央根管 下颌第一恒磨牙 锥形束CT 根管分型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调节Fas/FasL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武万超 韩宇环 李丽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82-3187,3194,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调节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鉴定从需正畸的18~20岁患者第三磨牙中分离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s)。用低、中、高剂量TanⅡA处理LPS...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调节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鉴定从需正畸的18~20岁患者第三磨牙中分离的人牙髓干细胞(hDPSCs)。用低、中、高剂量TanⅡA处理LPS诱导的hDPSCs后,再用人重组FasL蛋白(rh FasL)干预高剂量TanⅡA作用后的LPS诱导的hDPSCs,检测hDPSCs增殖、凋亡、hDPSCs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hDPSC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出hDPSCs。TanⅡA可促进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上调PCNA蛋白表达,抑制TNF-α、IL-6水平及Cleaved 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rh FasL对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的影响与上述对应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0.05);rh FasL减弱了高剂量TanⅡA对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增殖的促进以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信号通路促进LPS诱导的hDPSCs增殖,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合成酶配体信号通路 牙髓干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对精选种子精量与半精量播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长春 韩宇环 +1 位作者 荻荣伟 王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8-100,共3页
利用精选机械设备,对玉米种子进行精选,并按照农作物区域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精选种子采用精量与半精量播种,产量表现优异,增产数量十分显著。
关键词 种子 播种机 精量播种 半精量播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