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岩溶土壤系统中碳分布及其转移 被引量:60
1
作者 潘根兴 孙玉华 +4 位作者 滕永忠 陶于祥 韩富顺 曹建华 何师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9-72,共4页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δ13C...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δ13C证实春夏岩溶活跃季节中岩溶输出C约60%来自土壤CO2.由此认为,驱动岩溶作用的CO2并非直接来自大气CO2,而是大气植物土壤水碳素转移的结果,因而揭示了土壤作为碳环境地球化学界面对于表生带岩溶作用的驱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碳循环 表生带岩溶作用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岩土系统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岩溶作用驱动——以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陶于祥 潘根兴 +2 位作者 孙玉华 滕永忠 韩富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6-322,共7页
岩溶成土过程为C、Ca、Mg淋失,Fe、Mn、Cu、Pb、Zn和酸不溶物相对累积的地球化学过程。试验场生物碳库量巨大,实验表明:植物残体在第一季度快速分解,可产生大量CO2参予岩溶作用;岩溶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储量大,... 岩溶成土过程为C、Ca、Mg淋失,Fe、Mn、Cu、Pb、Zn和酸不溶物相对累积的地球化学过程。试验场生物碳库量巨大,实验表明:植物残体在第一季度快速分解,可产生大量CO2参予岩溶作用;岩溶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储量大,表层土、鞍部、坡地土松结态有机碳含量高,为岩溶CO2的潜在来源;土壤有机碳可被酸性溶液(KMnO4)氧化,A层土比B层土更易被氧化。土壤CO2含量、释放的野外监测实验结果: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较为发育。C13特征表明:土壤有机碳为土壤CO2的主要来源,土壤CO2为岩溶泉HCO-3不容忽视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对石灰岩溶蚀实验表明:土壤有机质对石灰岩溶蚀具明显的促进作用,雨季比旱季、坡地比洼地岩溶作用更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系统 地球化学 溶蚀实验 岩溶作用 石灰岩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及其与岩溶作用的关系──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陶于祥 潘根兴 +2 位作者 孙玉华 滕永忠 韩富顺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年第1期40-46,共7页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中易氧化态占60-85%,A层土壤较B层更易被氧化;土壤来源CO2是岩溶驱动CO2的潜在动力。从鞍部-坡地-洼地,B层土壤有机磷可氧化性由弱到强递增。野外监测表明:在干、晴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高且CO2释放速率大,岩溶作用欠发育;在湿雨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急剧降低,岩溶作用发育;雨后转晴.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逐渐增高,岩溶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土壤 土壤 有机碳 地球化学 CO2 岩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