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频域阻抗的新能源并网振荡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熊馨瑶 付红军 +3 位作者 熊浩清 韩应生 孙海顺 李晓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5-3756,I0032,I0033,共14页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如何评估由其引发的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风险是目前电网运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阻抗的新能源并网振荡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利用系统各元件频域导纳模型形成网络节点导纳矩阵,实现对新能源场...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如何评估由其引发的系统次/超同步振荡风险是目前电网运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阻抗的新能源并网振荡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利用系统各元件频域导纳模型形成网络节点导纳矩阵,实现对新能源场站并网点系统侧网络等效阻抗的计算,能准确反映电网结构特性以及网内其他设备的动态特性,然后结合新能源场站阻抗特性,通过阻抗分析评估新能源场站并网振荡风险。该方法采用电路节点分析法,算法易于实现,能够适应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变化,充分反映网侧动态元件的影响,可利用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提供的结构和潮流数据对系统内新能源场站并网振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以某地区实际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所提方法展开了次同步振荡风险评估,同时基于特征值法和时域仿真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阻抗模型 双馈风电机组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电压源型双馈风电并网系统小扰动低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韩应生 孙海顺 +2 位作者 秦世耀 朱廷猛 王东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2-1324,1374,共14页
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对并网风电机组的性能要求逐渐从被动跟随电网转变为主动支撑电网,由此使得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新型风电机组的宽频动态特性的研究尚有不足,... 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对并网风电机组的性能要求逐渐从被动跟随电网转变为主动支撑电网,由此使得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新型风电机组的宽频动态特性的研究尚有不足,鉴于此,该文通过建立电压源型双馈机组的类Phillips-Heffron模型,从电气阻尼的角度研究其由虚拟同步控制环节主导的低频模态的振荡特性及失稳机理,并探究不同控制参数及电网条件对电压源型双馈机组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其他动态部分引入的电气负阻尼大于虚拟同步控制环节固有的正阻尼时,电压源型双馈机组将面临低频振荡失稳的风险。最后讨论了可提高电压源型双馈机组低频段电气阻尼的应对措施,设计了类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器(PSS),可有效抑制机组低频振荡问题。该研究结果可指导实际工程中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及参数整定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控制 电压源型双馈机组 电气阻尼 低频振荡 振荡抑制
下载PDF
基于多类型电力元件统一形式离散模型的复杂系统状态空间生成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应生 孙海顺 +2 位作者 黄碧月 穆清 秦世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137-6147,共11页
大规模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入可能引发严重的次/超同步振荡(sub/super-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该类振荡属于电气振荡范畴,具有振荡机理复杂、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现有的特征值分析方法需要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以确定独立状态变量... 大规模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入可能引发严重的次/超同步振荡(sub/super-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该类振荡属于电气振荡范畴,具有振荡机理复杂、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现有的特征值分析方法需要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以确定独立状态变量,然后进行代数变量消元以获取全系统的状态矩阵,该过程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很难用于复杂结构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考虑到系统的状态空间及特征值在连续域和离散域内具有明确的映射关系,该文提出复杂新能源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建模方法,通过将系统元件建模为具有统一形式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及端口等效离散电路,并根据系统拓扑结构互联形成离散网络,采用节点分析方法迅速获得全系统的状态矩阵,进而求解系统特征值量化分析系统的振荡特性。该方法具有建模过程清晰、易于编程实现的优势,对网络结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合于大规模复杂电力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以实际新能源经交直流混联外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建模与分析为例,验证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离散电路网络 特征值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 次同步振荡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元件离散模型的系统状态空间构成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应生 孙海顺 +1 位作者 穆清 于永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569-6577,共9页
特征模式分析法是进行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特征值法在构建复杂系统的状态空间时存在困难。该文基于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各元件在离散时间域内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给出离散域内... 特征模式分析法是进行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特征值法在构建复杂系统的状态空间时存在困难。该文基于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各元件在离散时间域内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给出离散域内状态变量选取的原则,并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分析法的复杂网络离散状态空间构成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电力网络的非常态特性,且当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离散状态空间修改容易,适用于复杂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征值分析。以单风场并入弱交流系统算例为例,利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分析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通过传统特征值分析结果和时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可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特征值分析的程序化实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非常态网络 特征值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 次同步振荡
下载PDF
考虑SVG的光伏电站次同步振荡问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永军 张艺 +2 位作者 黄碧月 韩应生 孙海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20-2729,共10页
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振荡问题是电网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揭示振荡发生的机理并明确影响振荡的关键因素是首要研究任务。为此,建立了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研... 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振荡问题是电网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揭示振荡发生的机理并明确影响振荡的关键因素是首要研究任务。为此,建立了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研究了光伏并网系统的主导振荡模式及与其强相关的动态环节,分析了交流侧系统对光伏并网系统振荡特性的影响;采用频率扫描法从电路谐振角度对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现象进行了解释,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特征模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含SVG的光伏并网系统存在一个主导SSO模式,光伏电站并网变流器的控制参数对该模式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SVG与光伏发电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控制作用,需要合理设计二者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稳定性。研究内容可为光伏并网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弱交流系统 次同步振荡 静止无功发生器 特征值分析 小信号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直驱风电机组并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东泽 孙海顺 +3 位作者 黄碧月 韩应生 毛俞杰 朱廷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82-3294,共13页
随着风电装机的增加,风电机组在弱电网下的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电压源型风机采用自同步方式运行,因而不受锁相环的影响,并且能够提供频率和电压支撑,更适于在弱电网下运行。为研究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直驱风机的并网稳定性,... 随着风电装机的增加,风电机组在弱电网下的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电压源型风机采用自同步方式运行,因而不受锁相环的影响,并且能够提供频率和电压支撑,更适于在弱电网下运行。为研究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直驱风机的并网稳定性,建立了电压源型直驱风机的数学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采用特征模态分析方法,对比了电流源型/电压源型直驱风机的并网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压源型直驱风机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性,但在较高短路比下容易出现低频振荡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关键参数对于低频模态稳定性的影响。然后进一步研究了电流源型/电压源型直驱风机混合风场的并网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电压源型直驱风机可以提高原有电流源型直驱风场在弱电网下的稳定性。最后,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特征模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控制 电压源型直驱风机 低频振荡 次同步振荡 弱电网 混合风场
下载PDF
弱电网下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朱廷猛 孙海顺 +4 位作者 秦世耀 韩应生 黄碧月 毛俞杰 王东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1-1647,共7页
目前,大规模风电需经过多级升压变并网,并通过长距离输电线路实现电力外送,而由长电气距离造成的电网强度降低会对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现有对弱电网下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不多,更鲜有考虑频率支撑控制的影响。鉴于... 目前,大规模风电需经过多级升压变并网,并通过长距离输电线路实现电力外送,而由长电气距离造成的电网强度降低会对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现有对弱电网下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不多,更鲜有考虑频率支撑控制的影响。鉴于此,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弱电网下考虑锁相环与频率支撑控制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推导了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的全维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征模态分析以及参与因子分析,发现双馈风机在弱电网下存在由锁相环主导的次同步振荡威胁。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锁相环动态特性、基于锁相环测频的附加频率支撑控制以及频率测量环节的时延对次同步振荡特性的影响,并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状态空间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锁相环 频率支撑控制
下载PDF
构网型控制在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系统振荡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罗澍忻 韩应生 +4 位作者 余浩 孙海顺 刘瑞宽 陈鸿琳 左郑敏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8,共10页
为了研究能够支撑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构网型与跟网型机组间比例关系,首先以单风场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跟网型和构网型机组的并网动态特性;然后从保持并网风场在低频和次同步频段内振荡稳定性的角度,提出了风场内配置构网型机组容量的... 为了研究能够支撑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构网型与跟网型机组间比例关系,首先以单风场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跟网型和构网型机组的并网动态特性;然后从保持并网风场在低频和次同步频段内振荡稳定性的角度,提出了风场内配置构网型机组容量的计算原则;在此基础上基于三机九节点算例系统,探究了100%新能源构成系统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研究了系统内构网型机组的比例和位置等因素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风场内配置少量构网型机组即可有效改善弱电网下风场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场内构网型机组的配置容量主要受低频模态稳定性的约束;在100%新能源系统内,构网型控制对远端跟网型机组支撑不足导致的次同步振荡是决定构网型控制需求的关键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低频振荡 构网型控制 跟网型控制 新能源系统
下载PDF
SVG对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鸿琳 熊馨瑶 +4 位作者 余浩 李雨桐 韩应生 孙海顺 段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19-129,共11页
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具有不同于陆上风电并网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其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通常配置在陆上集控站而不是风电场出口,主要工作于补偿交流电缆充电无功的感性区,需要研究SVG对系统振荡特性的影响。针对某直驱型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具有不同于陆上风电并网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其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通常配置在陆上集控站而不是风电场出口,主要工作于补偿交流电缆充电无功的感性区,需要研究SVG对系统振荡特性的影响。针对某直驱型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基于系统特征模式分析,构建对比算例,研究了SVG容量配置、运行状态及其控制对系统主导振荡模式稳定性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当SVG工作于感性区时,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主导振荡模式稳定性明显弱于SVG工作于容性区。另一方面,SVG电流内环和功率外环控制参数可能导致海上风电并网系统主导振荡模式失稳,需要确定能适应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参数取值范围并与风电场控制参数协调以保持系统稳定。基于PSCAD/EMTDC的系统详细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研究工作对于认识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特性和指导系统规划和优化运行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直驱风电机组 静止无功发生器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
下载PDF
采用STATCOM抑制多机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理论与仿真 被引量:9
10
作者 毛俞杰 孙海顺 +3 位作者 韩应生 吴思成 王东泽 朱廷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2,共10页
针对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中出现的多机系统次同步振荡(SSO),分析了利用STATCOM附加电流的抑制策略,采用了模态解耦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控制器参数整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络中各元件的端口等效导纳矩阵。采用分散消元的复转矩系... 针对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中出现的多机系统次同步振荡(SSO),分析了利用STATCOM附加电流的抑制策略,采用了模态解耦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控制器参数整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络中各元件的端口等效导纳矩阵。采用分散消元的复转矩系数法,可以简化全系统复频域网络方程的生成,便于分析发电机组的等效电气阻尼特性。最后以此方法分析了某实际串补输电系统的SSO特性以及STATCOM对SSO问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增加所有不稳定模态的电气阻尼,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为系统中存在的多机多模态次同步振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复转矩系数 复频域等效端口导纳模型 静止无功补偿器 静止同步补偿器 多机多模态
下载PDF
构建局站车流一体化调度指挥体系的尝试和探索
11
作者 韩应生 《西铁科技》 2011年第1期8-9,共2页
西安铁路局调度所面对局管内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以提升调度信息化水平为突破口,实施科技研发,构建局站车流一体化调度指挥体系,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了运输生产。
关键词 调度 车流一体化 信息化
下载PDF
考虑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直驱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碧月 陈雅皓 +3 位作者 孙海顺 毛俞杰 韩应生 王东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6-456,共11页
近年来频发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事故极大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考虑到无功补偿设备在风电场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变流器控制的风电场可能会与其发生耦合作用导致系统失稳,故该文研究了考虑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直驱风电并网系统次同... 近年来频发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事故极大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考虑到无功补偿设备在风电场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变流器控制的风电场可能会与其发生耦合作用导致系统失稳,故该文研究了考虑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直驱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首先,基于SVC的时域仿真模型与频率扫描法,分析SVC在次同步频段的阻抗频率特性。进一步建立考虑SVC的风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计算系统特征模态和模态参与因子,分析SVC与直驱风电场间的次同步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SVC在次同步频段将削弱风电并网系统阻尼,增加系统振荡风险;SVC与直驱风电场间存在明显的次同步相互作用,将导致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振荡特性与交流网络强度及风电场、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控制参数相关。时域仿真验证了该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SSO) 直驱风电场 静止无功补偿器 特征值分析 频率扫描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