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佛山河宕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人骨 被引量:39
1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人类学学报》 1982年第1期42-52,107-108,共13页
本文对佛山河宕新石器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比较,认为这些古代人在体质上仍有不特别强烈的蒙古人种性质,并显示出一些同赤道人种相似的特证。还指出了该墓群的性别年龄分布,因性别而异的埋葬头向和拔牙风俗。
关键词 体质特征 埋葬习俗 拔牙型式
下载PDF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 被引量:18
2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2期124-131,206,共9页
本文对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两具人头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这两具头骨在蒙古人种形态的发育上比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更明显,同时具有某些类似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性状。
关键词 河姆渡 新石器时代 蒙古人种 人类头骨
下载PDF
山东临淄周-汉代人骨种族属性的讨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康信 尚虹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2-287,共6页
本文指出植田信太郎等用同样比较方法先后发表的山东临淄周汉代人骨遗传学研究文章结果的不一致 ,提示这种遗传学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一些未知的因素影响。同时认为他们文章中提出的 2 5 0 0年以前山东人、2 0 0 0年以前山东人、现代山东... 本文指出植田信太郎等用同样比较方法先后发表的山东临淄周汉代人骨遗传学研究文章结果的不一致 ,提示这种遗传学研究结果可能受到一些未知的因素影响。同时认为他们文章中提出的 2 5 0 0年以前山东人、2 0 0 0年以前山东人、现代山东人分别具有与现代欧洲人、现代中西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临淄 周-汉代人 MTDNA 种族形态学 欧洲人 中-西亚人 东亚人
下载PDF
湖北巨猿牙齿化石龋病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康信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本文共调查了 2 6 7枚从鄂西山区收集的巨猿牙齿化石龋病发生情况 ,发现其中有 5 2枚 (占 19 5 %)的颊齿有程度不同的龋蚀现象 ,其患龋率显著高于古人类 ,同时也高于广西巨猿的患龋率。巨猿牙齿的这种高频率龋蚀现象 ,除牙齿结构因素... 本文共调查了 2 6 7枚从鄂西山区收集的巨猿牙齿化石龋病发生情况 ,发现其中有 5 2枚 (占 19 5 %)的颊齿有程度不同的龋蚀现象 ,其患龋率显著高于古人类 ,同时也高于广西巨猿的患龋率。巨猿牙齿的这种高频率龋蚀现象 ,除牙齿结构因素外 ,可能与该物种食性的狭窄化和营养贫乏导致牙齿不良钙化有关 ,是伴随巨猿体型的巨型化而趋向该物种衰退和绝灭的病理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巨猿 牙齿化石 龋病观察 龋齿
下载PDF
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类学研究和维吾尔族的体质特点 被引量:23
5
作者 韩康信 《西域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1-2,I0003,I0004,3-13,共15页
在种族(人种)人类学关系上,新疆是东西方人种在欧亚大陆接触交错地带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向中亚的重要地区。因此,从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阐明这一地区古代人民的种系特点是追溯新疆乃至中亚现代各族人民种属起源的重要方... 在种族(人种)人类学关系上,新疆是东西方人种在欧亚大陆接触交错地带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向中亚的重要地区。因此,从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阐明这一地区古代人民的种系特点是追溯新疆乃至中亚现代各族人民种属起源的重要方面。但过去对这个地区古代居民的种族组成研究不多,从本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仅知有三位外籍学者发表过专题论著或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古代居民 体质特点 维吾尔族 种族 新疆 “丝绸之路” 欧亚大陆
下载PDF
新疆楼兰城郊古墓人骨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3期227-242,307-308,共18页
本文对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址东郊古墓人头骨的人类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全部6具头骨中,有5具人类学特征接近地中海人种印度—阿富汗类型,1具头骨具有明显蒙古人种特征。
关键词 楼兰 人头骨 地中海人种 印度-阿富汗类型
下载PDF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人骨的种系问题 被引量:17
7
作者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3期239-248,287,共11页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地的古代居民在体质形态特点上应是接近长颅欧洲人种地中海东支类型而不是具有“大蒙古人种大部分特征,但也有欧罗巴人种一些较明显特征”的混血类型。
关键词 山普拉 人头骨 地中海人种
下载PDF
塞、乌孙、匈奴和突厥之种族人类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康信 《西域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3-23,共21页
塞、乌孙、匈奴、突厥是历史上一度呈雄于我国西北及中亚的几个著名古族。塞,又称塞种,国外学者常称Saca,他们大致在公元前8至3世纪曾占居从阿尔泰山脉西段到帕米尔高原,从七河地区到北疆的大片土地,是一些民族成份和文化各不相同... 塞、乌孙、匈奴、突厥是历史上一度呈雄于我国西北及中亚的几个著名古族。塞,又称塞种,国外学者常称Saca,他们大致在公元前8至3世纪曾占居从阿尔泰山脉西段到帕米尔高原,从七河地区到北疆的大片土地,是一些民族成份和文化各不相同,但与斯基泰人有血统关系的游牧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孙 突厥 匈奴 人类学 种族 帕米尔高原 国外学者 民族成份
下载PDF
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韩康信 《东南文化》 2003年第9期15-21,共7页
三星村新石器时代墓地男女性个体比例约为1.69: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关键词 三星村遗址人骨
下载PDF
香港东湾仔北遗址新石器时代人骨
10
作者 韩康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4-184,T001,共2页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人骨 东湾仔北遗址 香港 地层
下载PDF
山东鲁中南地区周-汉代人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尚虹 韩康信 王守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 本文对 11例出土于山东省鲁中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周 -汉代颅骨进行测量研究。在颅、面部测量特征的比较上 ,这批头骨与鲁北地区同时代头骨特征类似 ,都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与周邻地区古代人群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鲁中南周 -汉代组人群与黄河流域古代类群的亲缘关系比与华南组的更接近 ,这组人群与西日本弥生人接近的程度明显大于与绳文人接近的程度。本研究支持在现代日本人的起源中有源自中国大陆特别是华北东部地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汉代 人骨 鲁中南 体质人类学
下载PDF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墓地人骨的观察与鉴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君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阔鼻倾向等。这种南亚特点的表现也许可以认为是保留了旧石器晚期居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 新石器时代 东亚 蒙古人种 人骨
下载PDF
广饶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的小变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尚虹 韩康信 李振光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8-224,共7页
通过对山东广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墓地 90年代发掘的 61具成年头骨进行小变异特征出现率的观察与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认为 ,广饶人群的蒙古人种地区类型属于东亚类型。同时本文结果提示 ,在明确蒙古人种地... 通过对山东广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墓地 90年代发掘的 61具成年头骨进行小变异特征出现率的观察与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认为 ,广饶人群的蒙古人种地区类型属于东亚类型。同时本文结果提示 ,在明确蒙古人种地区类型的主成分分析研究中 ,贡献率较大的三个小变异特征为下颌舌骨肌线桥、舌下神经管二分、眶上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饶 新石器时代 人类头骨 小变异
下载PDF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古代居民mtDNA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芃胤 徐智 +4 位作者 许渤松 韩康信 周慧 金力 谭婧泽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18,共15页
利用古DNA手段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类遗骸进行遗传分析,是揭示当地古代人群来源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克隆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从来自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的约3000-3300年前和2000年前两个不同年代的牙齿样本中,成功得到59个线粒体高变I区... 利用古DNA手段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类遗骸进行遗传分析,是揭示当地古代人群来源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克隆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从来自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的约3000-3300年前和2000年前两个不同年代的牙齿样本中,成功得到59个线粒体高变I区和编码区的SNP位点的序列信息。之后我们将所得序列与来自亚洲大陆的34个现代人群共1833个个体和2个不同年代的古代人群样本的线粒体序列分别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作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人群并不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线粒体DNA 卡约文化 古羌族
下载PDF
新疆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韩康信 《新疆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61-71,129-130,共13页
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如一座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炉。来自古代希腊、伊朗、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宗教和各种文化潮流,顺沿纵横交错的通道,从四面八方汇集这里,犹如群芳争艳。在种族人类学关系上,中亚也是东西方人种的接触地带,欧洲人种和蒙古... 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如一座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炉。来自古代希腊、伊朗、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宗教和各种文化潮流,顺沿纵横交错的通道,从四面八方汇集这里,犹如群芳争艳。在种族人类学关系上,中亚也是东西方人种的接触地带,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短颅型和长颅型,宽面和狭面等各种体质类型在这里彼此接触交往和互相影响。不难设想,这种人类学过程和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必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地理上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人种 蒙古人种 种族人类学 古人类学 颅型 罗布泊地区 中亚地区 古代居民 新疆地区 帕米尔
下载PDF
藏族体质人类学特征及其种族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康信 张君 《文博》 1991年第6期6-15,24,共11页
藏族是我国众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据1978年的统计,人口约345万,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几个省区,其中主要聚居西藏高原。藏族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中高度发展和古老而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一支,是中华民族文化... 藏族是我国众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据1978年的统计,人口约345万,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几个省区,其中主要聚居西藏高原。藏族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民族文化中高度发展和古老而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一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从很早就形成了专门的领域,即“藏学”研究。在有关藏族民族史的研究中,有许多讨论藏族起源问题,并一向存在诸多见解。据有些学者的归纳,大致有如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人 体质人类学 民族史 族源 卡姆 民族大家庭 民族风格 西羌 汉文史籍 苏联学者
下载PDF
对《古代的凿齿民》一文的几点资料补充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康信 《江汉考古》 1983年第1期70-71,共2页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江汉考古》上发表的张振标同志的《古代的凿齿民——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拔牙风俗》一文(以下简称《风俗》),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阅后颇有启发和收益。此外,笔者想对该文中的几点提法,补充一些资料,供文章作者和有...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江汉考古》上发表的张振标同志的《古代的凿齿民——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拔牙风俗》一文(以下简称《风俗》),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阅后颇有启发和收益。此外,笔者想对该文中的几点提法,补充一些资料,供文章作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风俗》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中国新石器时代 凿齿民 风俗 古代居民 中国古代 人类学 人骨 资料 门齿
下载PDF
周口店山顶洞人齿列 被引量:2
18
作者 Christy G.Turner Ⅱ Yoshitaka Manabe +1 位作者 Diane E.Hawkey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3-268,共16页
关键词 周口店 山顶洞人 齿列
下载PDF
古代中国人种成分研究 被引量:54
19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考古学报》 1984年第2期245-263,共19页
古代和现代人的人种学问题,即对现代各色人种的起源和分化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明人种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同探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古代和现代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观点有... 古代和现代人的人种学问题,即对现代各色人种的起源和分化的研究,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阐明人种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体质人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同探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古代和现代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观点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蒙古人种 新石器时代 尼格罗人种 人骨 古代中国人 成分研究 古代居民 山顶洞人 人种特征 人头骨
原文传递
新疆昭苏土墩墓古人类学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考古学报》 1987年第4期503-523,541-544,共25页
前言在这个研究报告中记述的是一批从伊犁河流域中国境内一侧出土的人类学材料。这些材料是1961—1962和1976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的同志在靠近中苏边界的昭苏夏台、波马等地土墩墓的发掘中采集的。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尚... 前言在这个研究报告中记述的是一批从伊犁河流域中国境内一侧出土的人类学材料。这些材料是1961—1962和1976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的同志在靠近中苏边界的昭苏夏台、波马等地土墩墓的发掘中采集的。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尚未发表,但据自治区考古学者从出土的陶、铁器制品,墓葬形制,墓葬分布的地理位置和碳十四年代测定判断,这些土墩墓可能与公元前后几个世纪占居伊犁河流域的乌孙的遗留有关(其中个别材料也可能与塞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孙 欧洲人种 土墩墓 古人类学 人类学特征 蒙古人种 人种特征 昭苏 犬齿窝 东哈萨克斯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