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台经济中混业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龙 俞佳琦 刘璐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平台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平台经济存在跨领域、多行业混业经营现象,呈现出强烈的跨边界扩张特性。平台经济混业经营的本质是进一步将社会交互纳入价值增值的过程,强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分散经营风险,增强... 平台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平台经济存在跨领域、多行业混业经营现象,呈现出强烈的跨边界扩张特性。平台经济混业经营的本质是进一步将社会交互纳入价值增值的过程,强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分散经营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混业经营能够实现供需双方的规模效应、双边市场的跨边网络效应、用户的锁定效应、资本积累的集聚效应等多重效应,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势力,其混业经营模式包括横向式相邻融合、圈层式生态构建、纵向式差异定位、网络式并行发展四类,因跨边网络效应的不同也可归纳为外延式混业经营和内涵式混业经营。平台经济跨领域混业经营行为既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但是也可能会导致平台垄断、监管脱敏、创新抑制等问题。应建立科学高效的治理监管体系,通过平台开放度治理、平台包络边界管控、平台垄断行为监管等,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同时强化创新和治理的协同性,科学应对平台混业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混业经营 平台竞争 平台垄断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唐湘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随着整体生产力的进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 随着整体生产力的进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明晰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梳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结论发现,这对于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融合形成的绿色新质生产力也推动着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进而反作用于生产力,畅通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发力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消解收入极化与促进共同富裕
3
作者 韩文龙 张瑞生 刘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9,共1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了研究如何制度性消解收入极化的问题,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了收入极化“形成-扩大-固化”和中国“消解收入极化”的理论机制,测度了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的变动趋势,并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了研究如何制度性消解收入极化的问题,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了收入极化“形成-扩大-固化”和中国“消解收入极化”的理论机制,测度了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的变动趋势,并对收入极化及其消解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12—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呈“降-升-降”的变动趋势;家庭禀赋、社会环境是收入极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家庭优势积累、地区发展差异导致的马太效应使收入极化出现动态扩大的趋势;收入两端的居民流动性差异则成为收入极化固化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具有消解收入极化的独特制度优势,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均对居民市场收入的极化水平起到了显著调节作用,脱贫攻坚战则提高了贫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畅通了向上流动通道;中国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健全收入调节机制等消解收入极化问题,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极化 共同富裕 收入流动性 分配制度 脱贫攻坚 城乡区域发展
下载PDF
论高水平开放与新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4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开放导报》 2024年第5期7-17,共11页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高水平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力支持与发展保障,新质生产力也构成了高水平开放的目标导向与内在依托,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辩证统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理论层面,高水平开放能够通过集聚...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高水平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力支持与发展保障,新质生产力也构成了高水平开放的目标导向与内在依托,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辩证统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理论层面,高水平开放能够通过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利用国内国际双市场优势、完善技术合作与引进机制以及搭建创新人才流动与合作新渠道等机制,激发并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实践层面,需从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开放政策创新、优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开放 新质生产力 制度型开放 国际市场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5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前线》 2024年第9期13-16,共4页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生产关系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内涵上要围绕新要素、新技术和新产业构建新的制度体系。新型生产关系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性突破...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生产关系是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内涵上要围绕新要素、新技术和新产业构建新的制度体系。新型生产关系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制度性基础作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要从目标导向、改革路径设计、改革实现机制等维度出发,搭建有效的制度框架,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湘生 曾仕琪 +1 位作者 韩文龙 苏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收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分析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提升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简述机器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和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综述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设备状态分析、盾构设备性能预测、围岩参数反演、地表变形预测和隧道病害诊断等5个方面的进展,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分析盾构隧道工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需重点攻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机器学习 隧道施工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大型语言模型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丰华 韩文龙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短期内将从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教学AI开发和应用、拓展高校在线学习、助力虚拟仿真课程开发等方面助力高等教育;长期来看能够助推“四新”建设、赋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并催生高校结构性变革。同时,LL... 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短期内将从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教学AI开发和应用、拓展高校在线学习、助力虚拟仿真课程开发等方面助力高等教育;长期来看能够助推“四新”建设、赋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并催生高校结构性变革。同时,LLM也可能引发教育安全风险,造成新的教育智能鸿沟,并被大企业寡头垄断。为促进LLM赋能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我国加快开发迭代自己的LLM,促进其均等化可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夯实数字化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语言模型 GPT 高等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柿庄北煤层气区块煤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韩文龙 李勇 +1 位作者 王力 王延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7-136,共10页
揭示煤层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压裂工艺及高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沁水盆地柿庄北煤层气区块的钻井取心、测井、井下节理观测、压裂施工及微震监测等数据,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 揭示煤层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压裂工艺及高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沁水盆地柿庄北煤层气区块的钻井取心、测井、井下节理观测、压裂施工及微震监测等数据,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采用清水压裂液,压裂施工曲线可分划为上升型、下降型、平稳型和波动型4类;微震监测表明压裂裂缝走向主要在37°~55°和42°~70°,压裂裂缝网络长度范围在69.5~157.5 m,宽度在35.0~68.5 m。Ⅰ型地应力(σ_(v)>σ_(H)>σ_(h))状态下,压裂裂缝容易沿着垂向扩展,多数压裂曲线为下降型或稳定型;Ⅱ型地应力(σ_(H)>σ_(v)>σ_(h))状态下,压裂裂缝扩展方向相对单一,多数为单一形状的垂直裂缝,裂缝网络宽度较小;Ⅲ型地应力(σ_(H>σ_(h)>σ_(v))状态下,压裂裂缝沿水平方向扩展,裂缝形态复杂。侧压系数λ与压裂裂缝网络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压裂裂缝网络宽度呈负相关;若λ大于0.3,压裂裂缝网络长度常大于90 m。压裂裂缝扩展到节理(裂隙)时能够出现穿越、沟通和俘获3种类型;其中沟通型压裂效果较好,多数煤层气井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穿越型的压裂裂缝延展长度有限,俘获型的压裂裂缝多数与节理(裂隙)重合,这2类压裂井的产气效果相对较差。随着原生+碎裂结构煤占比的增大,压裂裂缝网络长度逐渐增大,宽度逐渐减小;当原生+碎裂结构煤厚度占比小于40%,压裂裂缝网络长度难以超过110 m。上述成果可为煤层压裂改造提供理论基础及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微震监测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气-液-固多相渗流规律研究
9
作者 韩文龙 李勇 +1 位作者 王延斌 赵石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0,共9页
揭示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运移产出规律,对煤层气高效排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气-液-固三相流模拟装置,通过设定不同煤粉粒径、注入流速、裂缝宽度和煤粉质量分数等条件,开展了煤层气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产出运移特征试验,并分析了... 揭示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运移产出规律,对煤层气高效排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气-液-固三相流模拟装置,通过设定不同煤粉粒径、注入流速、裂缝宽度和煤粉质量分数等条件,开展了煤层气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产出运移特征试验,并分析了煤粉沉淀量、产出量及煤岩气相与液相渗透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裂缝宽度增加,煤粉产出量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沉淀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在裂缝宽度为0.1 mm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煤粉质量分数的增大,产出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峰值点在0.15‰附近),沉淀量逐渐增大,说明煤粉在储层中运移存在一定的单位体积含量极值,超过极值后,煤粉将大量沉淀并堵塞孔裂隙;合理控制煤层气产水产气速率,能够有效地控制煤粉的产出,煤粉沉淀量和产出量随着注入流速的增长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注入流速为5.0 mL/min时的煤粉沉积量最大,在流速为7.5 mL/min时煤粉产出量相对较高;液相渗透率演化特征呈现出逐渐降低和先稳定后逐渐降低2种变化趋势,气相渗透率演化特征较为复杂;综合注入压力、煤岩渗透率变化、煤粉产出和沉淀特征,可将煤粉在裂缝中运移划分为缓慢沉积、快速沉积和完全堵塞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储层 气-液-固三相流 煤粉产出 煤粉运移 渗透率
下载PDF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评估模型与应用
10
作者 苏栋 黄茂隆 +1 位作者 韩文龙 陈湘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减少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方法]本文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灾害事件严重度、地质体脆弱性、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减少灾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方法]本文从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灾害事件严重度、地质体脆弱性、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韧性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并结合某城市一起突发事件的相关数据对评估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评估模型具有较高操作性和可行性,可在各种复杂地质环境的城市中开展深层地下空间韧性评估工作;所评价灾害事件的严重度为5.601,属严重水平;地质体的暴露性为5.735,灾损敏感性为6.146,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35.247,属脆弱地质体;预警能力指数为1.00,防灾能力指数由原来的5.66提高至灾后的7.00,故抵御力综合评价结果由15.38提高至19.02;通过填砂、地下注浆等措施后,恢复力为2.00,且由于地质环境趋于稳定,地质环境适应力综合分析为1.00。[结论]若受灾害影响,地质环境韧性水平的演化可分为正常、受灾、抵御、恢复、适应和新的正常水平6个阶段,韧性水平曲线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后趋于稳定,且在受灾和抵御的节点处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韧性 城市韧性 深层地下空间 评估模型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4,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基础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扎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富裕和共享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促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文龙 李艳春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5,共10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表现、效应、机制与实践路径而言,深度融合表现为数字经济加速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迫使数字经济迭代创新、数...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表现、效应、机制与实践路径而言,深度融合表现为数字经济加速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迫使数字经济迭代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深度融合具有创造新的价值创造体系、新的价值分配体系、新的价值流通体系和新的使用价值消费体系四个方面的效应。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技术创新提高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以海量数据科学指导实体经济分配比例、以平台化组织方式提高实体经济交换效率、以算法技术精准满足实体经济个性化消费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经济的作用范围、以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的网络协同效应、以智能制造倒逼数字经济的技术体系创新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可具体化为基础支撑、动力支撑、组织支撑和技术支撑四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协同互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文龙 彭颖怡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67,共10页
平台经济凭借其独特优势,可集聚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及生产资料融入社会化大生产中,积极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也面临国内与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产权与数据安全、数字平台垄断... 平台经济凭借其独特优势,可集聚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及生产资料融入社会化大生产中,积极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也面临国内与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产权与数据安全、数字平台垄断与资本无序扩张等困境与挑战。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要求正确认识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的辩证关系,创新发展是根本,规范治理是途径,二者对立统一于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之中。新发展格局下,需围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有效治理体系、构建创新与治理互促的“三大平台”等,建立健全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协同互促的长效机制,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创新与治理 平台垄断 数据 资本
下载PDF
完善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14
作者 韩文龙 晏宇翔 唐湘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54-63,共10页
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会直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和共同富裕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对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的研究,需要从市场与政府二维逻辑转向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逻辑的分析范式,需要充分发挥政府... 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会直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和共同富裕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对收入分配基础性制度的研究,需要从市场与政府二维逻辑转向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逻辑的分析范式,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协同作用。市场要在初次分配环节中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励财富创造的决定作用,通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社会财富基础。政府主要通过在再分配环节中的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发挥主导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社会作为三次分配的主体,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文化环境、提供必要的组织化服务、开展独立监督等推动三次分配实现,进而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 共同富裕 三次分配
下载PDF
考虑城市地质环境影响的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栋 黄茂隆 +3 位作者 韩文龙 李爱国 王恩志 陈湘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为了深入分析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本文在系统归纳深圳市地质环境、地表环境、经济发展及地质灾害等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采用指数标... 为了深入分析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本文在系统归纳深圳市地质环境、地表环境、经济发展及地质灾害等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采用指数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深圳市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6大类14个指标,其中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对适宜性的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而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适宜性评价结果共分为适宜、次适宜、一般和较差4种等级,其中适宜与次适宜集中在福田区、南山区和宝安区,且适宜与次适宜的区域总面积占全市约80%,说明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整体适宜性较好。该评价结果可为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且评价体系可应用于与深圳市地质条件相似城市的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应性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环境 地下空间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深圳市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非饱和流阶段煤粉–气泡耦合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文龙 李勇 +2 位作者 陈湘生 卓启明 王延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3,共8页
揭示煤层气排采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与气体相互作用机理,对制定排采制度和提高产气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气泡–煤粉微观作用实验装置,系统开展了不同直径大小的气泡对不同粒度和密度煤粉的作用实验,分析了气泡对煤粉运移轨迹和速度的... 揭示煤层气排采储层非饱和流阶段煤粉与气体相互作用机理,对制定排采制度和提高产气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气泡–煤粉微观作用实验装置,系统开展了不同直径大小的气泡对不同粒度和密度煤粉的作用实验,分析了气泡对煤粉运移轨迹和速度的影响及捕获煤粉特征。结果表明,气泡产出能够影响煤粉的运移轨迹,甚至能够捕获煤粉;煤粉通过气泡时会产生3种运动类型:沿着气泡表面运移到气泡底部最后被捕获、沿着气泡表面运移到气泡底部最后脱落及接近气泡时被排斥而轨迹发生偏转。煤粉若被气泡捕捉,则运动速度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特征;若未被气泡捕获,速度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特征。不同条件下气泡对煤粉的捕获效率高达64.38%~86.64%;在气泡表面最高点附近发生碰撞煤粉被捕获的概率最大,并且随着偏离角度的增大,气泡捕获效率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的碰撞位置下,气泡对煤粉的捕获效率随着煤粉密度、煤粉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气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煤层气产气初期应根据储层的实际导流能力合理控制降压速率,若储层导流能力较强,应加大排采速率,增大气体解吸对煤粉的扰动和捕获作用,促使大量煤粉随地下水或气泡产出;若储层导流能力较弱,应该适当降低排采速率,以防气体快速解吸而引起大量煤粉启动运移;同时,可应用大气泡携煤粉能力强的特性,促使近井地带的煤粉产出以增大储层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非饱和流 煤粉 气泡 运移
下载PDF
煤层气低产井区增产改造地质靶区优选方法与应用
17
作者 韩文龙 王延斌 +3 位作者 李勇 倪小明 吴翔 赵石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80-788,共9页
盘活煤层气低产低效井是解决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偏低问题的关键任务之一,在分析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井开发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储层参数再认识-产气地质潜力评价-储集层结构特征分区-增产改造地质靶区”的煤层气低产井区增产改造... 盘活煤层气低产低效井是解决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偏低问题的关键任务之一,在分析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井开发效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储层参数再认识-产气地质潜力评价-储集层结构特征分区-增产改造地质靶区”的煤层气低产井区增产改造靶区优选方法(增产改造靶区“四步”优选法)。利用煤层气开发老区的压裂和排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实验室测试等数据,建立煤层气地质参数再认识的计算模型,分析影响煤层气开发效果的煤储层关键参数;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低产井产气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构造和煤体结构垂向组合特征,建立储层煤体结构特征分区方法;最后制定一套煤层气低产井区增产改造地质靶区的优选方法。采用“四步”优选法,在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煤层气区块选出42口低产井,增产改造后单井平均产气量由310 m^(3)/d增至960 m^(3)/d,增长3倍多,且保持产气上升或稳产趋势,相比在靶区外实施的试验井的单井产气增量和总体成功率有较大提升。该方法为煤层气低产井的治理选区指明方向且提供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产井 增产改造 靶区优选
下载PDF
沁水盆地柿庄地区煤粉发育特征及其对产出的影响
18
作者 韩文龙 王延斌 +1 位作者 王力 赵石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9,共8页
煤粉发育和产出特征对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沁水盆地柿庄地区为研究对象,收集了钻井取心、测井信息、排采数据和煤层气井产煤粉样品等,基于测井解释、激光粒度测试和煤粉质量分数监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煤粉发育特征及... 煤粉发育和产出特征对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沁水盆地柿庄地区为研究对象,收集了钻井取心、测井信息、排采数据和煤层气井产煤粉样品等,基于测井解释、激光粒度测试和煤粉质量分数监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煤粉发育特征及其对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原生煤粉可划分为煤粉发育复杂区、煤层底部发育煤粉区、煤粉不发育区、煤粉较少发育区和煤层顶底发育煤粉区5类地区,产出煤粉粒径分布在0.4~3300μm,质量分数集中在0~0.5;煤粉发育特征影响着煤层气井初次产粉时间,其中原生煤粉发育复杂区一般在见气之前初次产煤粉,原生煤粉底部发育区和原生煤粉顶底发育区初次产粉时间规律性较差,原生煤粉不发育区和原生煤粉较少发育区一般在见气之后初次产煤粉;排水降压阶段受井筒附近煤粉发育特征的影响,产出煤粉以中、粗颗粒煤粉为主,煤粉颗粒大,质量分数不高;提产放气阶段受排采强度和煤粉发育特征的影响,以中、细颗粒煤粉为主,煤粉颗粒较小,煤粉质量分数高且波动较大;稳定产气阶段主要产出远端裂缝中的原生煤粉或压裂工程产生的次生煤粉,煤粉颗粒更小,质量分数相对较小且波动小;产气衰减阶段的煤粉颗粒最小,煤粉产出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煤粉 赋存特征 产出规律
下载PDF
集束化救治原则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韩文龙 朱黎 +1 位作者 陈领 李小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救治原则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8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给予集... 目的探讨集束化救治原则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救治的8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时间、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洁消化道时间、阿托品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UN、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救治原则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促进肝肾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集束化 有机磷中毒 肾功能
下载PDF
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
20
作者 韩文龙 王晓乐 +2 位作者 李腾 陈坤峰 赵志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7例CainⅢ型钩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术中均采用腕掌关节背侧入路显露,骨折复位后将微型钛板跨腕掌关节放置于掌骨近端...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7例CainⅢ型钩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术中均采用腕掌关节背侧入路显露,骨折复位后将微型钛板跨腕掌关节放置于掌骨近端和钩骨的背侧,以固定钩骨骨折和腕掌关节脱位。术后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疼痛视觉评分(VAS)、手部握力及环小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价,同时定期复查腕关节X线片。结果7例患者均获8~40个月随访,平均(15±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7~11周,平均(8.5±1.6)周。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于术后5~7个月取出。末次随访,无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神经损伤;有1例肌腱粘连给予热敷、锻炼后恢复。结论采用微型钛板跨关节固定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能够解剖复位骨折,固定牢靠,有助于维持复位,术后可早期功能训练,骨折愈合及功能良好,是治疗CainⅢ型钩骨骨折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折 跨关节固定 腕掌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