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治疗铂类耐药的复发卵巢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萍 盛修贵 +1 位作者 山长平 韩晓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79-783,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42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22例(放化疗组),单...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42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22例(放化疗组),单药托泊替康化疗20例(单纯化疗组)。放化疗组以15MV X线行三维适形照射,1.8~2.0 Gy/次/d,5次/周,总剂量45~65Gy,平均中位剂量为52.5 Gy。于放疗开始后第1周行托泊替康化疗2.0 mg/m2,第1、8、15天给药,每28天重复。单纯化疗组于第1周开始行托泊替康化疗4.0 mg/m2,第1、8、15天给药,每28天重复。结果: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8.5(2~37.7)个月、10.8(1.5~29.6)个月;总缓解率分别为42.1%(8/19)、11.1%(2/1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8.4%(13/19)、22.2%(4/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疾病无进展期分别为9.8、6.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7、12.5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5/19)、16.7%(3/18);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1.1%(4/19)、22.2%(4/1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对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复发患者的补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卵巢上皮癌 铂类耐药 三维适形放疗 托泊替康 疗效
下载PDF
基于CONUT、WPCBAL、PNI评分对终末期肺癌患者生存预测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张红梅 徐晓庆 +2 位作者 韩晓运 韩露 邢力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9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索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WPCBAL评分、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等3种预后评分系统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省第... 目的:探索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WPCBAL评分、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等3种预后评分系统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死亡,且具有评估所需全部数据的13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个评分系统不同组别人群生存期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预测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138例终末期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5岁,末次入院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 d,2周死亡率为51.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ONUT≥5分组的生存时间比CONUT<5分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 d vs 16 d,P=0.046);WPCBAL≥5分组的生存时间比WPCBAL<5分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d vs 16 d,P=0.002)。ROC曲线显示,CONUT、WPCBAL对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状态的预测有一定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677。CONUT评分以5为截点时,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1、0.54;WPCBAL评分以5为截点时,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0.54。结论:CONUT评分、WPCBAL评分对预测晚期肺癌患者短期生存状态有一定价值,但特异度相对较低,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生存预测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预后营养指数 WPCBAL评分
下载PDF
腹盆腔及消化道非计划再手术营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红梅 韩晓运 徐晓庆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741-746,共6页
目的基于控制营养状况评分探索腹盆腔及消化道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营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发生两次手术,且具有评估所需全部数据的87例患者为病例组... 目的基于控制营养状况评分探索腹盆腔及消化道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营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发生两次手术,且具有评估所需全部数据的87例患者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手术级别1∶1配对组成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采用配对χ^(2)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择期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为0.6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4分、术前贫血、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前1个月体重减少≥2 kg、手术持续时间≥5 h、术中出血量≥250 ml组非计划再手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NUT评分≥4分、术中出血量≥250 ml及术前1个月体重减少≥2 kg是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免疫营养状况不良是腹盆腔及消化道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纠正患者术前的免疫营养状况可降低腹盆腔及消化道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风险并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再手术 影响因素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预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慧芹 尹月菊 +3 位作者 盛修贵 李兴兰 杜雪莲 韩晓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6-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284... 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06-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284例患者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82例,转移率为28.9%。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3%(15/28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8/284)。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1,P=0.001。髂总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1.2%。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OR=2.6,P=0.01)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OR=9.3,P〈0.01)均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其独立高危因素,而且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若术后病理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补充放化疗时,建议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建议其靶区勾画的范围上界达到腹主动脉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髂总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p53/LKB1双缺失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建立与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慧 盛修贵 +2 位作者 韩晓运 张璐 周春晓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3-567,共5页
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LKB1基因缺失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由p53loxp/loxpLKB1loxp/loxp双缺失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p53和LKB1小鼠雌雄各... 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LKB1基因缺失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由p53loxp/loxpLKB1loxp/loxp双缺失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p53和LKB1小鼠雌雄各2只。PCR鉴定拟诱导模型小鼠的基因型。显微镜下将Ad5-CMV-Cre(AdCre)腺病毒注射到p53loxp/loxpLKB1loxp/loxp基因型小鼠的一侧子宫内,诱导子宫内膜肿瘤形成。HE切片染色确定子宫肿瘤的类型。结果成功获得基因型为p53loxp/loxpLKB1loxp/loxp的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含有loxp位点。该小鼠子宫AdCre腺病毒注射后最早第2周出现不典型增生,4周时约25%HE切片染色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而未注射侧子宫正常;12周左右出瘤率为100%,荷瘤生存时间≤34周。LKB1loxp/loxp与p53loxp/-LKB1loxp/loxp基因型小鼠注射侧子宫20周出瘤率约为33%,荷瘤生存时间平均为52周。结论小鼠模型病理学示,腺体不规则,腺管排列拥挤、紊乱,异型性细胞增多,可见核分裂像,符合子宫内膜腺癌特征。通过显微注射AdCre腺病毒于小鼠子宫内,成功敲除p53及LKB1基因,建立子宫内膜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成瘤时间短,出瘤率高,其病理表现与人类子宫内膜腺癌类同,是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理想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小鼠 P53 LKB1 转基因
原文传递
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月菊 盛修贵 +4 位作者 李兴兰 李大鹏 韩晓运 张小玲 张婷婷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的5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ⅠA期27例,ⅠB期191例,ⅡA期306例。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的5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ⅠA期27例,ⅠB期191例,ⅡA期306例。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124例,转移率为23.7%。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率为16.2%(85/524),髂内、髂外淋巴结转移率为12.2%(64/524),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2.9%(15/524),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为2.1%(11/52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9/524)。孤立性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为0.2%(1/524)。27例ⅠA期患者中,仅发现1例闭孔淋巴结转移患者,未发现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和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低,对TA期或术中快速病理显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切除髂外血管淋巴结时,下界至旋髂深静脉水平,可以考虑保留旋髂深静脉水平以下的髂外末端淋巴结。但若术中快速病理明确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行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也包括切除髂外末端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盆腔 髂外末端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医院行政主导下网络化全覆盖多学科协作诊疗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孟凡松 徐晓庆 +7 位作者 宋吉祥 康昌春 刘兆刚 魏玉春 韩晓运 刘俊彦 赵磊 于金明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5-388,共4页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被视为恶性肿瘤标准化诊疗的核心要素,但目前普遍施行的MDT组织形式尚存在较多问题,如需耗费较多的临床资源与时间成本,效率不高,缺乏对参与专家诊疗活动的管理,结论方案的执行不具有强制性等。作者总结了山东...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被视为恶性肿瘤标准化诊疗的核心要素,但目前普遍施行的MDT组织形式尚存在较多问题,如需耗费较多的临床资源与时间成本,效率不高,缺乏对参与专家诊疗活动的管理,结论方案的执行不具有强制性等。作者总结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MDT的实践。包括网络化大比例覆盖初诊恶性肿瘤患者MDT体系的构建,以及医院行政主导MDT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成效,提出用申报比例作为推进MDT的主要考核指标和多科室诊疗中绩效、责权划分与归属的界定,旨在将医生个人行为上升为医院组织行为,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全面及个体化的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工作管理 医学 多学科协作诊疗 肿瘤医院 行政主导 网络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