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CD38-Lin-细胞群单个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韩有金 齐军元 邱录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单个CD34+CD38-Lin-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的生存和增殖能力。方法用免疫磁珠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Lin-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CD34+CD38-Lin-细胞,并由流式细胞仪将单个CD34+CD38-Lin-细胞直接放入培养孔中进行培养... 目的探讨单个CD34+CD38-Lin-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的生存和增殖能力。方法用免疫磁珠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Lin-细胞,然后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CD34+CD38-Lin-细胞,并由流式细胞仪将单个CD34+CD38-Lin-细胞直接放入培养孔中进行培养。培养基中分别加细胞因子Shh、BMP-4或Jagged-1作为实验组,未加细胞因子的以等量PBS作为对照。应用细胞计数法、集落培养计数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各组细胞数量的变化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培养第3天,各组均能见到单个细胞的分裂倍增现象。培养1周后,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顺序为Jagged-1组>BMP-4组>Shh组>对照组,而每孔细胞数的顺序为Jagged-1组>BMP-4组>对照组;实验组中每孔细胞数为0的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是Jagged-1组,而实验组每孔细胞数多于17的孔数高于对照组,其中BMP-4组最高。实验组的每孔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另外,单个细胞集落培养后能形成红系爆式集落及粒细胞、单核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等各式集落。结论单个CD34+CD38-Lin-细胞能够单独完成生存、自我更新及增殖等过程,而添加细胞因子Shh、BMP-4、Jagged-1能够增强其上述能力,显示微环境的重要性。单个CD34+CD38-Lin-细胞只能形成一种细胞集落,说明微环境对于维持CD34+CD38-Lin-细胞群的全能性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CD38-Lin-细胞 SHH BMP-4 JAGGED-1 自我更新 增殖 微环境
下载PDF
抗Cu^(2+)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驯化及诱变育种 被引量:4
2
作者 沈璧蓉 吴学玲 +3 位作者 杜修桥 沈文俊 韩有金 方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507-510,共4页
从我国三大铜矿的酸性矿坑水中富集分离出9个具有较强活性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经过Cu^(2+)的系列浓度梯度的培养,选出其中天然抗铜能力最强的菌株26~#,在Cu^(2+)浓度为0.20mol/L的9K培养基中能在72h内完全氧化培养基中的Fe^(2+)... 从我国三大铜矿的酸性矿坑水中富集分离出9个具有较强活性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株,经过Cu^(2+)的系列浓度梯度的培养,选出其中天然抗铜能力最强的菌株26~#,在Cu^(2+)浓度为0.20mol/L的9K培养基中能在72h内完全氧化培养基中的Fe^(2+),在含0.22mol/L Cu2^(2+)的9K培养基中能在192h内完全氧化培养基中的Fe^(2+)。以CuSO_4·5H_2O为单变量驯化介质驯化该26~#抗铜菌株,26~#驯化菌株的Fe^(2+)氧化能力明显增强:在含0.25mol/LCu^(2+)的9K培养基中能在84h内完全氧化其中的Fe^(2+)。为了提高驯化菌的稳定性,将驯化后的26~#菌株用紫外线进行诱变。研究结果表明:驯化诱变对菌种的改良有重要的作用,诱变后菌株的生长性能稳定,氧化活性进一步提高,26~#驯化诱变菌在0.25mol/LCu^(2+)存在的条件下完全氧化9K培养基中Fe^(2+)的时间约为60h,对Fe^(2+)氧化能力明显强于驯化菌及野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FE^2+ CU^2+ 驯化 紫外诱变育种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及硼替佐米诱导其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郝牧 谢振卿 +6 位作者 韩有金 安刚 孟恒星 黄靖 李长虹 邹德慧 邱录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以及硼替佐米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取15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及3名正常供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其间充质干细胞(MM-BMSC和ND-BMSC);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表型...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以及硼替佐米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取15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及3名正常供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其间充质干细胞(MM-BMSC和ND-BMSC);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将骨髓瘤细胞(NCI-H929)与BMSC细胞共培养,并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观察BMSC对NCI-H929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MSC对硼替佐米诱导NCI-H92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MM患者以及正常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CM检测显示两者均高表达CD73和CD105(>95%),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1%)等表面分子.生长曲线测定显示MM-BMSC增殖较为缓慢,倍增时间(82 h)较ND-BMSC(62 h)略有延长(P<0.05).与ND-BMSC比较,MM-BMSC分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IL-6和VEGF,分别为(188.8±9.4)pg/ml对(115.0±15.1)pg/ml和(1497.2±39.7)pg/ml对(1329.0±21.1)pg/ml.将BMSC与骨髓瘤细胞NCI-H929共培养,MM-BMSC可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存,降低NCI-H929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明显抑制硼替佐米诱导的瘤细胞凋亡.结论 MM-BMSC可促进骨髓瘤细胞的生长,明显减少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环境 多发性骨髓瘤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