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关节本体感觉的近期改变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桂全 王韶峰 +1 位作者 罗文明 刘焕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近期改变及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11月,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修复25例单纯PCL断裂患者。男19例,女6例...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近期改变及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11月,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修复25例单纯PCL断裂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6~58岁,平均36岁。运动伤6例,车祸伤15例,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4个月,平均2.5个月。23例患膝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因急诊入院查体不合作无结果。膝关节MRI检查均显示PCL损伤。术前膝关节的错误位置觉为(4.73±0.12)°。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后抽屉试验呈阴性。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1个月,平均30.1个月。MRI检查示术后18个月骨髓道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末次随访时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8.6±15.2)分提高至(93.2±7.4)分(P<0.05)。术后5个月膝关节错误的位置觉为(5.67±0.32)°,10个月为(5.45±0.16)°,15个月为(3.80±0.01)°,20个月为(3.67±0.2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4.56±0.11)°,与对侧正常膝关节(2.13±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PCL后,膝关节位置觉于重建术后逐渐减退,15个月逐渐恢复,20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强。术后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重建 本体感觉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复合物对肌腱早期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桂全 唐述森 +2 位作者 刘晓伟 韩振学 李志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纤维蛋白胶复合体对兔肌腱早期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纯化、扩增后与纤维蛋白胶混合。3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跟腱横断制作肌腱断裂模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纤维蛋白胶复合体对兔肌腱早期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纯化、扩增后与纤维蛋白胶混合。3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跟腱横断制作肌腱断裂模型。实验组应用自体BMSCs复合纤维蛋白胶移植于肌腱损伤区,对照组仅以纤维蛋白胶置于肌腱损伤区。分别于术后1周,3周,6周及12周对移植部位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细胞示踪、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形态测定分析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肌腱大体观察粘连差,肌腱活动性好。3周后纤维蛋白载体即降解,细胞示踪结果显示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少6周内仍可保持活性并存在于肌腱组织中,但之后逐渐扩散。3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胶原纤维排列更为有序,且胞核形态结构更规则,但在6周及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胞核参数测定无统计学意义。3周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具有更强的的生物力学特性,但之后则差别不明显。[结论]肌腱损伤后即给以腱内BMSCs复合纤维蛋白胶治疗可促进肌腱愈合早期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腱 愈合
下载PDF
关节囊后下方移位术治疗肩关节后方不稳6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韩桂全 刘亚 +2 位作者 唐树森 刘焕彩 房好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手术治疗 移位术 关节囊 疗效观察 后方 后抽屉试验 关节疾患
下载PDF
骨内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韩桂全 张德光 +2 位作者 刘亚 金成文 孙志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骨内高压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制作 统计学方法 骨内压测量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损伤行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术
5
作者 韩桂全 张德光 +2 位作者 刘亚 刘儒森 孙志霞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用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方法对13例后交又韧带损伤的病人,采用切开两端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术。根据韧带的附着点及走行,在屈膝70°~90°位上将两端带骨块的髌韧分别用钢丝固定于股骨、胫骨的等长位置... 目的探讨用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方法对13例后交又韧带损伤的病人,采用切开两端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术。根据韧带的附着点及走行,在屈膝70°~90°位上将两端带骨块的髌韧分别用钢丝固定于股骨、胫骨的等长位置上。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所有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后抽屉试验全为阴性,Lachman试验术后2例弱阳性;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分达到术后96分。结论 用两边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后固定牢固,术后两端骨性愈合达到了生物学固定,既可以早期活动,又不至于松动,是重建PCL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髌韧带重建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交叉韧带损伤行带骨块的髌韧带重建术
6
作者 韩桂全 刘亚 +1 位作者 刘儒森 宋树春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带骨块的髌韧带切开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方法 对 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采用切开 ,带骨块的髌韧带中 1/3重建 ,并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将重建韧带作一定角度扭转 ,使重建韧带形成“前内、后外侧束” ,并在... 目的 探讨采用带骨块的髌韧带切开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方法 对 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采用切开 ,带骨块的髌韧带中 1/3重建 ,并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将重建韧带作一定角度扭转 ,使重建韧带形成“前内、后外侧束” ,并在一定张力下将韧带两端骨块分别用钢丝在膝关节屈曲 30°位置上牢固固定于股骨、胫骨上。结果 术后平均随诊 2 0个月 ,临床检查显示 :Lachman试验术后仅 1例弱阳性 ,前抽屉试验术后全为阴性。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平均 95分。结论 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术中固定牢固 ,术后达到骨性愈合。既符合等长、等张固定概念 ,又可以早期活动 ,术后恢复快 ,且不至于松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髌韧带重建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抛光垫特性及其对300mm晶圆铜化学机械抛光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同庆 韩桂全 +2 位作者 赵德文 何永勇 路新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99,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式表面形貌仪分析了IC1000/Suba-IV和IC1010两种商用抛光垫的主要特性,并通过自行研制的超低压力化学机械抛光(CMP)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三维白光干涉仪等研究了这两种抛光垫对300 mm晶圆铜互连的CMP材料去...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式表面形貌仪分析了IC1000/Suba-IV和IC1010两种商用抛光垫的主要特性,并通过自行研制的超低压力化学机械抛光(CMP)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三维白光干涉仪等研究了这两种抛光垫对300 mm晶圆铜互连的CMP材料去除率、片内非均匀性、碟形凹陷和腐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IC1010比IC1000的硬度低、压缩率高、粗糙度大,IC1000为网格状沟槽、沟槽较宽、分布较稀,IC1010为同心圆沟槽、沟槽较细、分布较密;相同条件下IC1010比IC1000的材料去除率大、片内非均匀性好;在相同线宽下IC1000与IC1010的腐蚀几乎一致,IC1010的碟形凹陷比IC1000的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垫 300MM晶圆 铜互连 材料去除率 非均匀性 碟形凹陷
下载PDF
自制仪器术中股骨颈前倾角测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德光 韩桂全 +2 位作者 张秀玲 刘亚 李忠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股骨颈前倾角术中新的测量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股骨颈前倾角测量仪 ,术中测量 1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 2 0个股骨颈前倾角和 5例解剖标本的 10个股骨颈前倾角 ,30个髋关节均行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以验证术中测量值的准确... 目的 探讨一种股骨颈前倾角术中新的测量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股骨颈前倾角测量仪 ,术中测量 1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 2 0个股骨颈前倾角和 5例解剖标本的 10个股骨颈前倾角 ,30个髋关节均行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以验证术中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 术中测量值x±s为 37.37± 15 .0 5 ,CT测量值x±s为 37.17± 14 .0 4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 (P >0 .5 )。结论 该仪器术中测量值准确 ,操作简单易行 ,省时 ,是一种无损伤性操作。该仪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仪器 术中 股骨颈前倾角 测量 临床应用 先天性髓关节脱位
下载PDF
低合金钢断口化学成分的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良经 高冀深 +2 位作者 韩桂全 王立平 王海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通过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标准样品表面进行四点定点分析,从而得到校准曲线,再利用得到的校准曲线对断口表面进行扫描分析,根据样品移动台的精确定位得到样品表面的位置信息,用激光器的聚焦位置来模拟样品表面的... 通过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标准样品表面进行四点定点分析,从而得到校准曲线,再利用得到的校准曲线对断口表面进行扫描分析,根据样品移动台的精确定位得到样品表面的位置信息,用激光器的聚焦位置来模拟样品表面的深度信息,描述了样品的表面形貌,从而得到样品表面元素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状况,实现了对非平面表面元素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利用本文的方法对一低合金钢冲击试样断口表面的16种元素进行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断口表面各位置的元素含量统计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唯Al、Zr、Nb的统计偏析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 非平面表面 三维形貌含量等高图 二维投影含量等高图 低合金钢
下载PDF
下肢矫形手术应用微机图像技术辅助设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述森 韩桂全 +2 位作者 王金荣 王韶峰 代瑞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21-1623,共3页
[目的]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下肢矫形手术的设计,对手术后状况进行预测,并检验该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主开发一套基于数字X线的矫形外科手术设计与预测模拟软件,并将该软件应用于下肢矫形手术的组织测量分... [目的]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下肢矫形手术的设计,对手术后状况进行预测,并检验该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主开发一套基于数字X线的矫形外科手术设计与预测模拟软件,并将该软件应用于下肢矫形手术的组织测量分析、手术方案设计与手术效果模拟。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为28例下肢长骨畸形患者进行截骨矫形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计算机辅助法和传统手工方法设计手术方案。其他术前术后处理均按常规进行,两组患者无差别。术后拍摄患肢X线片与术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别计算两种设计方法下手术效果与术前设计的符合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软件测量误差小,构建的骨切除量参数准确,模拟效果逼真。手术效果与设计方案的符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组,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在下肢矫形手术前的病例分析中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对骨组织同时进行测量分析和手术模拟设计,可进行手术模拟并设计切除骨量。系统操作方法易于为外科医生掌握使用,具有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 下肢畸形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下载PDF
糖尿病足荧光假单胞菌局部感染合并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菌血症1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冠兴 衣亚楠 +3 位作者 孙志霞 韩桂全 刘焕彩 范宝石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2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荧光假单胞杆菌局部感染合并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糖尿病足荧光假单胞菌局部感染行截肢术后合并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荧光假单胞杆菌局部感染合并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糖尿病足荧光假单胞菌局部感染行截肢术后合并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既往行右膝上截肢术,因左糖尿病足感染入院,行左大腿膝上截肢术,术后感染加重。本例为条件致病菌的混合感染,血培养显示人葡萄球菌人亚种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显示荧光假单胞菌感染;两种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康复出院。结论糖尿病足荧光假单胞菌局部感染合并人葡萄球菌人亚种菌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积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荧光假单胞菌 人葡萄球菌人亚种 感染 菌血症
下载PDF
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波 唐述森 +4 位作者 武德旺 朱顺文 张美玲 张汉宽 韩桂全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对C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对D组标本进行固定,双柱拉力螺钉对E组标本进行固定。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试验机的作用下分别接受600、1200、1800N载荷,测定各组标本骨折端水平位移及纵向位移距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 C、D、E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轴向刚度均显著大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刚度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横行骨折采取双柱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固定方式,而不同双柱固定方法所获得的稳定性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下载PDF
用肠片及耻骨直肠肌重建肛管括约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殿伦 田波 +3 位作者 姚培德 段全红 李茂竹 韩桂全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对42例直肠下段癌病人施行了腹会阴切除术,30例用游离肠片及耻骨直肠肌重建肛管括约肌,7例用臀大肌,5例用翻卷式。经肛管直肠压力、括约肌肌电及排便反射,结合病人的主观感觉研究了术后肛门功能。结果表明,第一种术式的效果好于后两种... 对42例直肠下段癌病人施行了腹会阴切除术,30例用游离肠片及耻骨直肠肌重建肛管括约肌,7例用臀大肌,5例用翻卷式。经肛管直肠压力、括约肌肌电及排便反射,结合病人的主观感觉研究了术后肛门功能。结果表明,第一种术式的效果好于后两种。复发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 括约肌 手术 直肠肿瘤
下载PDF
结直肠手术肠道准备方法的选择
14
作者 李云华 田波 +4 位作者 陈淑芹 段全红 韩桂全 陈丽霞 周殿伦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将142例结直肠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给予番泻叶或石蜡油、甘露醇、洗肠液准备肠道。B,C组肠道清洁所需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1),肠道清洁效果(优良率95%,96.3%)明显好于A组(优良率66.7%)。结果表明,口服甘露醇或洗肠液... 将142例结直肠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给予番泻叶或石蜡油、甘露醇、洗肠液准备肠道。B,C组肠道清洁所需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1),肠道清洁效果(优良率95%,96.3%)明显好于A组(优良率66.7%)。结果表明,口服甘露醇或洗肠液是结直肠手术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直肠 术前准备 手术
下载PDF
自体髌腱、单双束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15
作者 崔冠兴 刘亚 +1 位作者 韩桂全 刘焕彩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44例ACL损伤患者应用自体骨-1/3髌腱-骨(B-PT-B)、单隧道单束腘绳肌腱(ST/G)和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ST/G)3种术式关节镜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44例ACL损伤患者应用自体骨-1/3髌腱-骨(B-PT-B)、单隧道单束腘绳肌腱(ST/G)和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ST/G)3种术式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定期随访,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比较3种术式临床疗效.结果 ①各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在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②术后任何时间ST/G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高于B-PT-B组(P<0.05),但单隧道单束组、单隧道双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①3种术式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但在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及术后客观体征改善方面,近期ST/G组优于B-PT-B组.②单隧道单束和单隧道双束ST/G组术后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③关节镜下自体ST/G单隧道单束重建ACL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后向及旋转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节约成本,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ACL B-PT-B 腘绳肌腱 单隧道单束 单隧道双束
下载PDF
L-皮瓣修复婴幼儿腰背部皮肤
16
作者 张德光 刘亚 +1 位作者 韩桂全 刘儒森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46-246,共1页
临床上腰背部皮肤缺损很常见,治疗方法较多.但婴幼儿腰背部皮肤缺损修复报道少见,我院从1999年至2001年10月临床收治10例病儿,采用L-皮瓣修复缺损,疗效佳,报道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 L-皮瓣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前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血清学层面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甲彬 韩桂全 +2 位作者 崔冠兴 刘兴龙 唐述森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tip arthroplasty,THA)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approach,PLA)术后患者血清生物学层面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tip arthroplasty,THA)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approach,PLA)术后患者血清生物学层面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6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其中26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3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3、5天晨起同一时间段空腹静脉血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清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DAA组与PLA组手术前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髋臼假体外展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RP、IL-1、TNF-α的水平均较术前第1天升高,于术后3d达高峰,3d后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LA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CPR、IL-1、TNF-α、CK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致相同,但DAA组术后IL-1、TNF-α、CK水平明显低于PLA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d患者血清中CRP、IL-1、TNF-α及CK水平达到高峰,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d是抗炎治疗的关键时期;IL-1、TNF-α、CK在DAA组表达水平较低,提示DAA较PLA拥有着更小的软组织损伤,术后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程度更低,并且DAA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DAA治疗效果优于P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入路 血清学 磷酸激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骨肉瘤的影响
18
作者 闫加鹏 张洪飞 韩桂全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3期32-34,共3页
目的:检测VEGF-2578C/A,936C/T和-460T/C基因在骨肉瘤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研究二者可能存在关系.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的90例骨肉瘤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成员纳入本研究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VEGF-2... 目的:检测VEGF-2578C/A,936C/T和-460T/C基因在骨肉瘤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研究二者可能存在关系.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的90例骨肉瘤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成员纳入本研究进行基因多态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VEGF-2578C/A和-460T/C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但936C/T基因型频率并不符合.骨肉瘤患者-2578C/A的AA基因型(OR=1.90;95%可信区间=1.00-3.78)和CA+AA基因型(OR=1.53;95%可信区间=1.00-2.25)相对于CC基因型而言是显著增加的.结论:-2578C/A的AA基因型与CA+AA基因型有可能提高了骨肉瘤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肉瘤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对PCL断裂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冠 刘亚 韩桂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86-87,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双束重建术,术后行康复训练。测定术前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被动位... 目的进一步提高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双束重建术,术后行康复训练。测定术前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明显降低,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训练 本体感觉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中喙锁韧带修复与不修复临床疗效比较
20
作者 崔冠兴 马朋 +2 位作者 衣亚楠 周龙涛 韩桂全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8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术中修复喙锁韧带必要性。方法运用随机分配原则将43例Tossy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2组,均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喙锁韧带不修补)21例,试验组(喙锁韧带修补...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及术中修复喙锁韧带必要性。方法运用随机分配原则将43例Tossy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2组,均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喙锁韧带不修补)21例,试验组(喙锁韧带修补)22例,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Karlsson评分标准,比较两组在疗效、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方面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40min,出血量50~60mL,平均55mL。试验组手术时间60~80min、平均70min,出血量70~100mL,平均80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不修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所有病例无感染、复位不良、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对照组优良率90.5%(19/21),试验组优良率90.9%(2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不需修复喙锁韧带即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喙锁韧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