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东坡词冲淡、旷达和飘逸的风格——兼谈苏辛词的异同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48-57,共10页
宋词主要分两大流派,一曰婉约,一曰豪放;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这似乎已成定论,不容置疑。然而,近几年来不少研究者发表论文,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是十分可喜的。他们认为苏词豪放之作并不多,至多只有六、七首,因此用“豪放”来概括... 宋词主要分两大流派,一曰婉约,一曰豪放;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这似乎已成定论,不容置疑。然而,近几年来不少研究者发表论文,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是十分可喜的。他们认为苏词豪放之作并不多,至多只有六、七首,因此用“豪放”来概括其风格是不恰当的。吴世昌、严迪昌、施议对等先生均持此见。这种新观点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苏词的风格是有启发的,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辛词 苏词 豪放词 施议对 严迪昌 首词 婉约词 稼轩 苏轼词
下载PDF
庄子《逍遥游》的比喻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83年第Z1期87-90,共4页
善用比喻来生动形象地说明抽象的道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有特点,然而诸子在使用比喻方面,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庄子独树一帜,他的比喻,丰富生动,神奇雄健,尤富艺术魅力。本文仅对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的比喻特色,试作粗浅分析。连珠式的... 善用比喻来生动形象地说明抽象的道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有特点,然而诸子在使用比喻方面,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庄子独树一帜,他的比喻,丰富生动,神奇雄健,尤富艺术魅力。本文仅对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的比喻特色,试作粗浅分析。连珠式的寓言故事统观全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用一个接一个连珠式的寓言故事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的虚无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寓言故事 姑射 比喻词 无待 无何有之乡 疵疠 大而无用 齐桓晋文之事章 垂天
下载PDF
谈武松艺术形象的魅力
3
作者 韩楚森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一、武松列传的张本《水浒传》中的武松列传从第二十一回宋江在柴进家偶遇武松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止,几乎每一个章回都伴随着酒与女色。可以说,酒与色是武松列传的张本。它不同于《水浒传》的其他英雄列传。英雄加酒加色给武松... 一、武松列传的张本《水浒传》中的武松列传从第二十一回宋江在柴进家偶遇武松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止,几乎每一个章回都伴随着酒与女色。可以说,酒与色是武松列传的张本。它不同于《水浒传》的其他英雄列传。英雄加酒加色给武松的艺术形象增添了不少魅力。这是武松艺术形象塑造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松形象 水浒传 潘金莲 金圣叹 人物性格 鲁智深 施耐庵 艺术形象 游戏 西门庆
下载PDF
苏词《念奴娇·大江东去》不是豪放之作
4
作者 韩楚森 应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11-112,共2页
东坡词的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素称豪放。权威论者或认为作者写这首词“正当政治上受到挫折,因而流露了沉重的苦闷和‘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然而依然掩盖不住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或认为... 东坡词的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素称豪放。权威论者或认为作者写这首词“正当政治上受到挫折,因而流露了沉重的苦闷和‘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然而依然掩盖不住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或认为“他深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之战 消极思想 乐观态度 周瑜 政治 心情 还没有 崇高感 苏东坡 境界
下载PDF
李清照词之独特意象
5
作者 韩楚森 《北方论丛》 CSSCI 1991年第5期100-105,共6页
本文探讨李清照词的意象,试图把握她的情趣、心理状态的特质,从而分析其在意象创造方面的独特性。
关键词 意象创造 李清照词 心理状态 情趣
下载PDF
杜甫《北征》初探
6
作者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8-14,共7页
公元七五年四月,杜甫从长安间道逃到凤翔,任左拾遗之职,因上疏援救房琯,触许肃宗,幸得张镐营救,方得免罪,但肃宗见他总不顺眼,于是命他离开凤翔放回鄜州探家。这一年国八月,杜甫回到鄜州,到家后写了著名的长诗《北征》。诗题下原有小注... 公元七五年四月,杜甫从长安间道逃到凤翔,任左拾遗之职,因上疏援救房琯,触许肃宗,幸得张镐营救,方得免罪,但肃宗见他总不顺眼,于是命他离开凤翔放回鄜州探家。这一年国八月,杜甫回到鄜州,到家后写了著名的长诗《北征》。诗题下原有小注:“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征,即是旅行之意。因鄜州在凤翔东北,所以借用东汉班彪的《北征赋》的题目,题名为《北征》。叶燮《原诗·外篇(上)》说:“如杜甫之诗,随举其一篇,篇举其一句,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遭颠沛而不苟,处穷约而不滥,崎岖兵戈盗贼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北征 鄜州 伤乱 原诗 外篇 见其 上疏 娇女诗 李唐王朝
下载PDF
论《水浒》中游戏笔法的艺术功能
7
作者 韩楚森 应坚 《北方论丛》 1988年第4期71-75,共5页
游戏笔法是中国古典小说家常用的创作技巧。它的一般作用,似乎只是以谐趣幽默博人一笑。其实不尽然,游戏笔法的运用还有很多潜在的艺术功能,高明的小说家总是殚思竭虑,
关键词 游戏笔法 艺术功能 《水浒》 创作技巧 中国古典 小说家 幽默
下载PDF
唐诗、宋词、元曲教学纵横谈
8
作者 应坚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66-75,共10页
上篇:教学内容的思考目前,高校中文系师生所依据的古代文学教材,普遍是游国恩等五教授主编的四册《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六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这是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影响最... 上篇:教学内容的思考目前,高校中文系师生所依据的古代文学教材,普遍是游国恩等五教授主编的四册《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六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这是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两部古代文学著作。它倾注了老一辈学者的无限精力与心血,至今仍然是古代文学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学习参考书。但是,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年代距今已整整二十五个年头,过去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新乐府运动 唐宋诗 千古不朽 景语 情语 马致远 以诗为词
下载PDF
王勃和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作者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80年第2期21-23,共3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诗坛上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仅《全唐诗》所录就有近五万首,大大超过现存唐以前历代诗歌的总和;诗人达二千二百余家,大诗人比肩继踵,李白、杜甫等诗中泰斗也应时而生。不仅如此,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律...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诗坛上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仅《全唐诗》所录就有近五万首,大大超过现存唐以前历代诗歌的总和;诗人达二千二百余家,大诗人比肩继踵,李白、杜甫等诗中泰斗也应时而生。不仅如此,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律诗、绝句、五七言歌行,在艺术上都已臻于完美,烩炙人口的杰作比比皆是。唐代诗歌能一扫六朝以来绮丽浮华的形式主义风气,代之以雄浑壮阔、刚健清新的大唐时代气息,放出奇光异彩,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和隋末唐初一代诗人的革新努力分不开,其中包括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生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肩起了弃旧图新的历史使命,力求摆脱齐梁绮艳萎靡诗风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题材 七言歌行 初唐四杰 唐代诗歌 《全唐诗》 万首 绮艳 宾王 齐梁 千二百
下载PDF
评李清照的后期词
10
作者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47-52,共6页
李清照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她以杰出的文学才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她的诗、词、文都做得很好,特别是词,成就更为突出。要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给她的词做出公正的评价... 李清照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她以杰出的文学才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她的诗、词、文都做得很好,特别是词,成就更为突出。要继承这份遗产,就必须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给她的词做出公正的评价。但解放三十年来,由于学术讨论上存在着忽左忽右的倾向,致使李清照的名字时隐时现,,在文学史上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四人帮”横行时期,把她打入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词人 文学才能 永遇乐 文都 《菩萨蛮》 婉约派 婉约词 思想倾向 记梦 花草蒙拾
下载PDF
试论《逍遥游》的思想及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楚森 《丽水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59-64,共6页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艺术风格。 一 庄子是一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生在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他看到并且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但却逃避现实,不愿去改变它;他愤世嫉...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艺术风格。 一 庄子是一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生在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他看到并且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但却逃避现实,不愿去改变它;他愤世嫉俗,不愿与统治者合作,但却悲观厌世,一味追求虚幻的精神解脱。他把现实的人生看得毫无意味,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无己 艺术风格 冻馁之患 社会大变革 垂天 心若死灰 战国时期 斧钺之诛 无何有之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