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松松针褐斑病流行的区域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正敏 叶建仁 +1 位作者 李传道 徐光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6-11,共6页
通过对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西省(区)14个林场湿地松和火炬松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针褐斑病的区域归纳为3种类型:主要流行区、偶然流行区和无害区。根据各林场林分感病程度和所在县近十年气候... 通过对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西省(区)14个林场湿地松和火炬松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针褐斑病的区域归纳为3种类型:主要流行区、偶然流行区和无害区。根据各林场林分感病程度和所在县近十年气候因子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对中国南方主要地区褐斑病流行程度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火炬松 褐斑病 流行区域
下载PDF
杨树过氧化物酶活性、气孔密度和大小与黑斑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正敏 尹佟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1-94,共4页
测定了黑杨派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及接种病菌后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杨树抗黑斑病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与抗病性不存在相关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较密切。叶片接种黑斑病菌后,... 测定了黑杨派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及接种病菌后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杨树抗黑斑病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与抗病性不存在相关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较密切。叶片接种黑斑病菌后,以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较为明显,而感病品种略有升高但不明显;酶活性变化有两个高峰,抗病品种的峰Ⅰ和Ⅱ值均比感病品种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杨树黑斑病 抗病机理 过氧化物酶 气孔
下载PDF
内吸杀菌剂根系打浆防治松针褐斑病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正敏 叶建仁 +6 位作者 郑平 李传道 徐光辉 闵顺宝 甘淑平 周材恭 卓天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12,共6页
湿地松或火炬松1年生苗,用一定浓度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泥浆根系打浆处理,然后定植于苗圃中。30~50天后接种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又经50天左右检查感病情况;或将处理苗定植于发病林地上,任其自然发病,每年检查感病情况,... 湿地松或火炬松1年生苗,用一定浓度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泥浆根系打浆处理,然后定植于苗圃中。30~50天后接种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又经50天左右检查感病情况;或将处理苗定植于发病林地上,任其自然发病,每年检查感病情况,共2~3年。所有杀菌剂处理浓度,在短期或1年内均可显著降低松针褐斑病的侵染,当年松苗感病程度与杀菌剂处理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但第2年或第3年,松苗感病程度随时间而增加,且与杀菌剂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松苗定植前用含有效成分3%~5%多菌灵或含有效成分5%~10%甲基托布津泥浆处理根部,可在2~3年内有效地防止松针褐斑病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 褐斑病 根系打浆 杀菌剂
下载PDF
我国杨生褐盘二孢菌菌株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韩正敏 李传道 黄敏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9-65,共7页
从我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和吉林6个省(市)的不同杨树上收集了42个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oninabrunnea)标本,比较和分析了它们的分生孢子大小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了它们之间的... 从我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和吉林6个省(市)的不同杨树上收集了42个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oninabrunnea)标本,比较和分析了它们的分生孢子大小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了它们之间的菌丝融合情况。42个菌株间的分生孢子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和分隔位置存在差异不显著。菌株个体内单个分生孢子变异幅度很大。分离自白杨派杨树上的菌株孢子萌发时均产生一个芽管;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较快(25d菌落直径在1cm以上),菌落颜色为深褐色,并产生酱红色的孢子堆。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上的菌株,孢子萌发时产生多个芽管;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较慢(25d菌落直径不超过1cm),颜色较浅,产生黄绿色孢子堆。人工接种测定各个菌株对不同杨树的致病力,发现来自白杨派的5个菌株对毛白杨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对青杨派和黑杨派树种几乎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树种的37个菌株,对黑杨派树种I-45杨和加杨有较强的致病力;对青杨派树种青杨和小叶杨,对白杨派的毛白杨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病力。聚类分析表明,来自白杨派的5个菌株为一个类群,来自黑杨派和青杨派的37个菌株为另一类群。菌株的致病性和菌株的地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杨生褐盘二孢菌 专化型 菌株 黑斑病
下载PDF
用RAPD研究我国杨生褐盘二孢菌的群体分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正敏 尹佟明 +1 位作者 黄敏仁 李传道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7-352,共6页
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soninabrunnea)是引起我国杨树黑斑病的最主要病原。病原菌的形态学和致病性分析已经证明这个种有分化现象。本研究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收集了42个杨生褐盘二孢菌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了它... 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soninabrunnea)是引起我国杨树黑斑病的最主要病原。病原菌的形态学和致病性分析已经证明这个种有分化现象。本研究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收集了42个杨生褐盘二孢菌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根据80%的相似性把42个菌株分成3个组(A、B和AB组)。A组中包含有4个分离自毛白杨的菌株;B组中含37个自青杨派和黑杨派分离的菌株;AB组中仅含有1个分离自响叶杨的菌株。推断AB组菌株可能是A组菌株向B组菌株进化的一个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杨生褐盘二孢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
下载PDF
杨生褐盘二孢菌两个专化型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正敏 李传道 黄敏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0-44,共5页
收集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oninabrunnea)两个专化型菌株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专化型菌株在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有明显不同。单芽管专化型(M.brunneaf.sp... 收集杨生褐盘二孢菌(Marsoninabrunnea)两个专化型菌株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专化型菌株在分生孢子形态和大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有明显不同。单芽管专化型(M.brunneaf.sp.monogermtubi)菌落生长速度较快,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酱红色孢子堆,人工接种对毛白杨致病性强,对Ⅰ-45杨、加杨、青杨和小叶杨偶有致病。多芽管专化型(M.brunneaf.sp.multigermtubi)菌落生长速度较前者慢,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绿色孢子堆,人工接种对Ⅰ-45杨和加杨致病性强,对毛白杨、青杨和小叶杨致病性较弱。两专化型之内菌株可发生菌丝融合;两专化型之间的菌株菌丝不能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生褐盘二孢菌 专化型 菌株 菌丝融合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松针褐斑病菌菌株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正敏 李传道 王习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8,共8页
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和安徽湿地松上,江西、浙江、安徽和河南黑松上和广西桐棉松上分离了10个菌株。对它们的形态、培养特性、酯酶同工酶电泳和致病性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从广西相棉松上分离的菌株,在各方面均和其余9个菌株存在... 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和安徽湿地松上,江西、浙江、安徽和河南黑松上和广西桐棉松上分离了10个菌株。对它们的形态、培养特性、酯酶同工酶电泳和致病性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从广西相棉松上分离的菌株,在各方面均和其余9个菌株存在着明显不同,而其余9个菌株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虽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基本上还是相似的。初步认为,从广西桐棉松上分离的松针褐斑病菌是一个独立的类型;而其余9个菌株同属于另一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松针褐斑病 菌株 同功酶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中国菌株同美国菌株的比较
8
作者 韩正敏 叶建仁 李传道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9,共5页
对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美国密西西比州长叶松菌株,明尼苏达洲欧洲赤松菌株和中国黑松菌株、福建湿地松菌株的孢子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作了比较,认为欧洲赤松菌株为一种生态型,其他3菌株属另一种生态型。
关键词 松树 松针褐斑病 菌株
下载PDF
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71
9
作者 丁晖 徐海根 +8 位作者 强胜 孟玲 韩正敏 缪锦来 胡白石 孙红英 黄成 雷军成 乐志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1,共7页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境内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内陆水域和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并收集其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分类地位、分布、起源、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境内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内陆水域和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共查明488种外来入侵物种并收集其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分类地位、分布、起源、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和时间、入侵途径、危害、营养和环境条件等。在这488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265种,动物171种,菌物26种,病毒12种,原核生物11种,原生生物3种。对有较明确入侵时间记载的392种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年代的分析结果表明,1850年以前,仅出现31种外来入侵物种,自1850年起,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1950年后的60 a间,新出现209种。外来入侵物种首次发现的地点集中在沿海地区及云南和新疆等边疆地区,但首次发现地点有逐步北移的趋势。有意引进与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种数所占比例十分接近,近年来无意引进成为首要途径。美洲、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来源地。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 分布 起源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 被引量:243
10
作者 徐海根 强胜 +7 位作者 韩正敏 郭建英 黄宗国 孙红英 何舜平 丁晖 吴海荣 万方浩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638,共13页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了全国陆生、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微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杂草、树木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了全国陆生、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微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杂草、树木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及分类地位、起源、引入路径和环境影响等内容。查明我国共有 2 83种外来入侵物种 ,其中外来入侵微生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水生无脊椎动物、陆生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哺乳类分别为 19种、18种、170种、2 5种、33种、3种、10种和 5种 ;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分别占 5 5 .1%、2 1.7%、9.9%、8.1%和 0 .6 %。我国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5 0 .0 %的外来入侵植物是作为牧草或饲料、观赏植物、纤维植物、药用植物、蔬菜、草坪植物而引进的 ;2 5 %的外来入侵动物是用于养殖、观赏、生物防治的引种。对外来物种只重引进、疏于管理 ,也可能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 ,造成潜在的环境灾害。此外 ,在检疫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所有外来入侵微生物是随引进的原木、幼树、苗木、花钵、土壤而无意传入的 ;76 .3%的外来入侵动物是由于检查不严 ,随贸易物品或运输工具传入我国的。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原产地 入侵途径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研究现状及提高其杀虫效果展望 被引量:38
11
作者 林海萍 韩正敏 +1 位作者 张昕 毛胜凤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但用于害虫大规模防治效果缓慢而不稳定,致使工业化、标准化及剂型加工等方面均存在困难。鉴于此,从球孢白僵菌对寄主侵染途径的10个阶段,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但用于害虫大规模防治效果缓慢而不稳定,致使工业化、标准化及剂型加工等方面均存在困难。鉴于此,从球孢白僵菌对寄主侵染途径的10个阶段,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在杀虫过程中的作用,TF-1毒素、TF-2毒素、白僵菌素、卵孢霉素和布氏白僵菌素等与杀虫有关的毒素等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球孢白僵菌杀虫机理研究的现状,并总结出球孢白僵菌制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菌种容易退化和制剂储藏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酶、毒素、菌种、生产工艺与剂型的角度对如何提高球孢白僵菌杀虫效果的问题进行展望。主要措施有:筛选酶活力强的优良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毒素基因,并进行转基因育种,进一步研究菌种毒力退化机制,对发酵反应器进行改进与条件控制,提高制剂的储藏稳定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球孢白僵菌 杀虫效果 杀虫机理 制剂开发 剂型
下载PDF
林木RAPD分析及实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6
12
作者 尹佟明 韩正敏 +2 位作者 黄敏仁 王明庥 李淑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12,共6页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是目前林木遗传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子标记,作者对影响RAPD实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确定了一个针对林木进行R...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是目前林木遗传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子标记,作者对影响RAPD实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确定了一个针对林木进行RAPD分析的实验程序。根据该程序,可以快速确定RAPD实验的理想条件,获得RAPD反应的良好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优化 林木 RAPD分析
下载PDF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鉴定和毒性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洪英娣 曹越 +1 位作者 赵博光 韩正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0,共4页
从松材线虫病致死的松材木质部和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到 3个出现频率较高的细菌菌株 ,菌株Njh、Njt和Njw。经鉴定 3种细菌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Ⅰ型 (PseudomonasfluorescensbiotypeⅠ )荧光假单胞菌Ⅱ型 (PseudomonasfluorescensbiotypeⅡ ... 从松材线虫病致死的松材木质部和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到 3个出现频率较高的细菌菌株 ,菌株Njh、Njt和Njw。经鉴定 3种细菌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Ⅰ型 (PseudomonasfluorescensbiotypeⅠ )荧光假单胞菌Ⅱ型 (PseudomonasfluorescensbiotypeⅡ )和泛菌属某种 (Pantoeasp .)。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细菌 ,培养液直接处理黑松愈伤组织 ,测定各细菌的产毒能力。与对照 (空白培养液 )相比 ,3种细菌的培养原液都可对黑松愈伤组织产生明显影响 ,其中菌株Njh和菌株Njt可以在 2d内使愈伤组织明显变色 ,菌株Njw处理变色较慢。表明菌株Njh和Njt培养液内有大量致萎毒性物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携带细菌 鉴定 毒性
下载PDF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致病性 被引量:34
14
作者 洪英娣 赵博光 +1 位作者 曹越 韩正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48,共4页
用松材线虫携带的3种细菌(菌株Njh、菌株Njt和菌株Njw)和2种线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为接种体,以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为接种对象,分别用无菌线虫单独接种、细菌单独接种、细菌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细菌和无菌的拟松材线虫... 用松材线虫携带的3种细菌(菌株Njh、菌株Njt和菌株Njw)和2种线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为接种体,以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为接种对象,分别用无菌线虫单独接种、细菌单独接种、细菌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细菌和无菌的拟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等,测定对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的致病能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接种,均不能使黑松愈伤组织褐变和无菌黑松苗枯萎,而用无菌线虫与上述3种细菌分别混合接种均能使黑松无菌苗发生枯萎及愈伤组织严重褐变。其中线虫和菌株Njh、线虫和菌株Njt致萎活性很强,线虫和菌株Njw致萎活性较弱。在自然界致病力弱的拟松材线虫与细菌混合接种同样能引起松苗严重萎蔫及愈伤组织褐变。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接种幼苗病害的发生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密切相关,而与线虫的种类关系不大。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在这一病害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细菌 致病性
下载PDF
美洲黑杨抗黑斑病基因的RAPD标记筛选和连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博 黄敏仁 +6 位作者 诸葛强 韩正敏 尹佟明 潘惠新 王明庥 朱立煌 邬荣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47,共5页
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I-69/55))为母本,欧美杨(P.euramericana cv.I-45)为父本得到的F1为材料,其中I-69对黑斑病表现为高度抗病,I-45为高度感病。利用分离群体混合分析(bulkedsegregrants analysis,BS... 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I-69/55))为母本,欧美杨(P.euramericana cv.I-45)为父本得到的F1为材料,其中I-69对黑斑病表现为高度抗病,I-45为高度感病。利用分离群体混合分析(bulkedsegregrants analysis,BSA)技术建立两个DNA池(感病池和抗病池),筛选出了与抗黑斑病性状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OPAI17-1550、OPAI13-900。利用选择性基因型分析法进行标记-抗黑斑病基因连锁分析,两标记与抗黑斑病基因遗传距离分别为29.9cM和37.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抗黑斑病基因 RAPD标记 筛选 连锁分析 选择性基因型分析法 杨树黑斑病 抗性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孝刚 刘标 +5 位作者 徐文华 曹伟 方志翔 刘蔸蔸 贺昭和 韩正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设置非转基因抗虫棉棉田以及分别种植7和10 a转B 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3个处理,于2007—2008年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采样测定了土壤中5个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以监测长期种植转B 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 设置非转基因抗虫棉棉田以及分别种植7和10 a转B t基因抗虫棉的棉田3个处理,于2007—2008年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采样测定了土壤中5个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以监测长期种植转B 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类型棉田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在整个棉花生长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在棉花蕾期各种微生物数量达到高峰。与种植非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转B 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采样时间的不同,3种类型棉田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都呈明显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棉 长期种植 土壤 微生物 环境监测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孝刚 刘标 +3 位作者 刘蔸蔸 韩正敏 周可新 郑央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2,共6页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下降已成为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转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棉花对照为材料,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及糖类的组成和含量进...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病性下降已成为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转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棉花对照为材料,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及糖类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亲本非转基因棉相比,2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下降,转基因抗虫棉的根系分泌物对黄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与亲本常规棉中23相比,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41根系分泌物中多了甲硫氨酸和赖氨酸,并且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泗棉三号与单价抗虫棉GK12的根系分泌物中虽然含有相同的氨基酸组分,但GK12的根系分泌物中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的含量显著下降.中41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4种糖类,而中23中仅检测出葡萄糖.抗虫棉GK12和泗棉三号根系分泌物中都检测出4种糖类,但其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根系分泌物 黄萎病菌 抗病性
下载PDF
美国松材线虫体表携带优势细菌的鉴定及致病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曾腓力 贲爱玲 +1 位作者 郑敬荣 韩正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2,共7页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 为证实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虫株携带弱毒细菌替代强毒株系防治松树萎蔫病这一思路的可行性,从2个美国松材线虫虫株体表分离并确定了优势细菌,测定了各优势细菌的毒性和致病性,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细菌分离结果显示:MG4,MG5,MG8和MG9等4菌株为美国线虫体表的优势菌株。毒力测试表明,与中国松材线虫携带的强致病菌相比,美国松材线虫携带的4个菌株的产毒能力和致病性均较低,可以作为生防细菌的候选菌株使用。经细菌的常规染色、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MG4,MG5,MG8和MG9菌株分别被鉴定为代夫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泛菌属1种Pantoe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材线虫 优势细菌 毒性 致病性 细菌鉴定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忽地笑中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晓燕 黄敏仁 +1 位作者 韩正敏 周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88,217,共2页
关键词 GC-MS分析 石蒜属植物 化学成分 氢溴酸加兰他敏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多年生草本植物 小儿麻痹后遗症 《中国药典》
下载PDF
湿地松抗病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易能君 韩正敏 +2 位作者 尹佟明 黄敏仁 曹汉洋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01期51-55,共5页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湿地松 (Pinuselliottii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各位点间变动范围为 1 0 47~ 1 996 ,平均为 1 4 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 0 0 44 9~ 0...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湿地松 (Pinuselliottii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各位点间变动范围为 1 0 47~ 1 996 ,平均为 1 4 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 0 0 44 9~ 0 4 99,平均为 0 2 781 ;Shannon信息指数的范围为 0 1 0 95~ 0 6 92 2 ,平均为 0 4 32 7;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 1 0 4个分离位点共有 5 35 6个位点对 ,其中 35 5对在显著性水平为0 0 5下达到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地松 种子园 RAPD 遗传多样性 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