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慢血流事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葛海龙 史冬梅 +4 位作者 王建龙 韩洪亚 刘晓丽 马茜 周玉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时发生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7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 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术...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术时发生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7例。采用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 c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根据术中cTFC结果将患者分为CSF组和冠脉血流正常对照组, 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F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慢血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计59例(19.8%)患者出现慢血流事件,血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OR=1.276,95%CI:1.132-3.224, P =0.012)、罪犯血管的靶病变长度( OR =1.436,95%CI:0.635-1.382, P=0.037)、血栓负荷评分( OR=1.108,95%CI:1.085-2.103, P=0.018)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 ROC曲线下面积0.783, OR=1.502,95%CI:1.324-2.531, P=0.005)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69.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术中慢血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D二聚体 慢血流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