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痢生(8501)治疗大熊猫慢性腹泻一例
1
作者 韩洪应 《四川动物》 CSCD 1997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大熊猫 腹泻 慢性 调痢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德生 何燕 +8 位作者 吴虹林 王成东 李才武 兰景超 陈祖琴 谢跃 韩洪应 杨光友 王承东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14-216,220,共4页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位以及不同月份,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蠕虫 西氏贝蛔虫 调查
下载PDF
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开毓 熊焰 +4 位作者 耿毅 李英伦 张和民 张贵全 韩洪应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对1 只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和肺炎克雷白氏菌( Klebsiell pneu moniae) 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可见心... 对1 只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和肺炎克雷白氏菌( Klebsiell pneu moniae) 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可见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有萎陷灶和气肿灶,支气管内有较多粘液样物质;肝肿胀、质脆,有小坏死灶;脾肿胀呈败血脾;胃底部有溃疡,肠道扩张充气,淋巴结红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内脏器官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发炎、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尤其是脾的急性出血性炎症和淋巴结及胰坏死性炎症更明显,甲状腺上皮细胞萎缩、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细菌性败血症 病理学 败血症
下载PDF
大熊猫“张卡”超长产程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治 李德生 +4 位作者 韩洪应 张钰 吴代福 何永果 魏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8-619,共2页
关键词 大熊猫 分娩
下载PDF
亚成体大熊猫细菌性败血病病因及病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熊焰 王印 +5 位作者 彭广能 张化贤 张和民 何廷美 李德生 韩洪应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1期7-9,共3页
对1只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的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微生物学检验,表明该大熊猫是因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混合感染致死。2种菌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76×108和4.05×108个菌。其中大肠埃... 对1只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的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微生物学检验,表明该大熊猫是因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混合感染致死。2种菌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76×108和4.05×108个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免疫原性较低。死亡大熊猫甲状腺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成体 大熊猫 病因 病性 肠道杆菌
下载PDF
添加酶制剂对大熊猫日粮能量消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贵权 邹兴淮 +5 位作者 梁明山 洪美玲 杨春花 韩洪应 孙梅 吴利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将多种复合酶制剂应用于移地保护大熊猫的饲养中,在提高大熊猫对日粮总能的消化吸收方面获得成功;在大熊猫日粮中添加0.30%的营养性复合酶制剂或纤维素复合酶制剂.均可显著提高大熊猫饲粮总能的消化吸收率。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大熊猫 日粮 消化 能量吸收
下载PDF
伊维菌素和双羟萘酸噻嘧啶对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驱除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德生 何燕 +6 位作者 邓林华 陈祖琴 成彦曦 谢跃 韩洪应 杨光友 王承东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0,共4页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体内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对野生及圈养大熊猫危害很大,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评价伊维菌素和噻嘧啶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驱虫效果,本试验使用伊维菌素...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体内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对野生及圈养大熊猫危害很大,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评价伊维菌素和噻嘧啶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驱虫效果,本试验使用伊维菌素(膏剂,0.2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d)、伊维菌素(片剂,0.2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d)和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10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d)对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圈养大熊猫进行了驱虫试验.在驱虫前3天和驱虫后10-15天采集大熊猫粪样,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检测蛔虫卵,对阳性粪样进行虫卵定量测定,并通过计算虫卵转阴率评估驱虫效果.结果:伊维菌素(膏剂)组、伊维菌素(片剂)组和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组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0.00%和80.00%.试验结果表明: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较好,伊维菌素(膏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较差,伊维菌素(片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西氏贝蛔虫 伊维菌素 双羟萘酸噻嘧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