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吞咽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神经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韩然耀 李萌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45-1046,共2页
目的分析rT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康复基础上再... 目的分析rT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神经营养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康复基础上再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对其干预前后的蛙田饮水实验评分并判断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对对两组进行CSS、神经营养评分;对BDNF、IGF-1、Nogo-A、VEGF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入组3个月后,两组蛙田饮水实验评分均较入组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后,两组CSS评分均较入组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3个月后,两组BDNF、IGF-1、VEGF水平均较入组时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ogo-A均较入组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有效促患者神经营养水平,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水平,总体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RTMS 运动想象疗法 CSS评分 神经营养状态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韩然耀 张占军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5期769-77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以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DVT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踝周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以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DVT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踝周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升高,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DVT患者的肢体症状,调节血液中D-D、Fbg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物理疗法预防脊髓损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然耀 李举军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预防脊髓损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以8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弹力袜+抗血栓压力泵)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L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DVT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19.05%...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预防脊髓损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以8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弹力袜+抗血栓压力泵)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L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LDVT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19.05%(8/42)(P <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 0.05),D二聚体(D-D)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左下肢及右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升高,观察组左/右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弹力袜与抗血栓压力泵物理疗法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可减少LDVT的发生,改善机体的纤溶活性,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娟 韩然耀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卒中康复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目的探讨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患者睡眠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卒中康复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睡眠质量、血清BDN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卒中后患者的应用能改善睡眠结构,促进BDNF的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睡眠结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