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与姜精油协同对副溶血弧菌杀菌效果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黄亚宁 张海娇 +1 位作者 韩玉谦 刘尊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7-305,共9页
优化超临界CO_(2)低压、低温杀菌技术,降低细菌群体感应对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的含量,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所选群体感应抑制剂姜精油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优化联合... 优化超临界CO_(2)低压、低温杀菌技术,降低细菌群体感应对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的含量,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所选群体感应抑制剂姜精油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优化联合超临界CO_(2)杀菌工艺。随着菌落总数的增加,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在菌悬液中积累,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菌体感应导致超临界CO_(2)杀菌效果下降。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其最小抑制浓度为200μg/mL,且在亚抑菌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泳动性、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64.20%)及菌悬液中的胞外多糖产生(抑制率为45.1%)。联合杀菌的最优工艺为群体感应抑制剂浓度75μg/mL,杀菌条件为15 MPa、40℃、20 min。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应用于超临界CO_(2)杀菌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杀菌效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群体感应 超临界CO_(2)杀菌 姜精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甲鱼油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2 位作者 蒋新 冯晓梅 管华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3-35,共3页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从甲鱼中提取分离甲鱼油 ,着重探讨了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 ,并同传统的溶剂萃取法进行比较 ,分析了两种萃取方法得到甲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甲鱼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2 0MPa ,4 5℃ ,CO2 ...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从甲鱼中提取分离甲鱼油 ,着重探讨了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 ,并同传统的溶剂萃取法进行比较 ,分析了两种萃取方法得到甲鱼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萃取甲鱼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2 0MPa ,4 5℃ ,CO2 流量为 1.8kg/ (h·g)原料 ,萃取时间为 6h ;超临界CO2 萃取法萃取率 (98.1% )明显高于乙酸乙酯萃取法 (85 .2 % ) ,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甲鱼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 ,甲鱼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 70 %以上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 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甲鱼油 萃取率 脂肪酸组成 乙酸乙酯萃取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1 位作者 冯晓梅 管华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2-424,共3页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萃取工艺,并用色质联用法分析了蜂胶提取物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0MPa、CO2循环量0 6kg/g、w(携带剂)...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萃取工艺,并用色质联用法分析了蜂胶提取物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0MPa、CO2循环量0 6kg/g、w(携带剂)=5%。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24个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超临界CO2萃取 GC-MS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精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刘玉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7年第3期8-11,共4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精制常规有机溶剂方法生产的辣椒红色素的情况.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精制过的辣椒红色素,具有杂质少、溶残低、无异昧的特点,精制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超临界二氧化碳 提取 精制 仪器
下载PDF
鱼油多膜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韩玉谦 蒋新 +2 位作者 李钐 冯晓梅 管华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研究以变性淀粉为主要壁材,以超临界CO2萃取无腥鱼油为芯材,采用糊精、甲壳素等壁材进行连续多次包埋,经喷雾干燥得到鱼油多膜微胶囊。着重探讨了壁材组合、配比等对鱼油多膜微胶囊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鱼油多膜微胶囊喷雾... 研究以变性淀粉为主要壁材,以超临界CO2萃取无腥鱼油为芯材,采用糊精、甲壳素等壁材进行连续多次包埋,经喷雾干燥得到鱼油多膜微胶囊。着重探讨了壁材组合、配比等对鱼油多膜微胶囊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鱼油多膜微胶囊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膜微胶囊 喷雾干燥 变性淀粉 制备技术
下载PDF
海参皂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韩玉谦 冯晓梅 管华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69-672,共4页
海洋活性物质是近年来新药原型化合物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海参皂甙(sea cucumber glycosides)的研究进展,着重列举了近20年来新发现的40多种海参皂甙,并介绍了这些海参皂甙的主要药理活性和结构特征。
关键词 海参 海参皂甙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银杏叶活性成分萃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05-506,514,共3页
采用 φ(乙醇 ) =70 %的乙醇热回流法和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 ,并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萃取的物质是相同的。φ(乙醇 ) =70 %的乙醇热回流法提取率为 2 ... 采用 φ(乙醇 ) =70 %的乙醇热回流法和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 ,并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及其质量分数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萃取的物质是相同的。φ(乙醇 ) =70 %的乙醇热回流法提取率为 2 5 6 % ,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2 7 1% ;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率为 3 95 % ,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35 2 8% ,超临界CO2 萃取法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黄酮 银杏内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银杏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刘玉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6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传统溶剂萃取法得到的辣椒油树脂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提取辣椒红色素。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等条件的试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试验结... 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传统溶剂萃取法得到的辣椒油树脂为原料,以无毒、易得、价廉的CO2为萃取剂,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提取辣椒红色素。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_2流量等条件的试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安全、产品质量好、萃取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食用色素 时间 CO2流量 工艺参数 压力 温度
下载PDF
盐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1 位作者 蒋新 李慧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1-993,共3页
探讨盐藻D.peircei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盐藻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酶解方法脱除其蛋白。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盐藻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提取10h,固液比1∶16,pH=9,通过中性蛋白酶对其酶解,可脱除其部分蛋白... 探讨盐藻D.peircei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盐藻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酶解方法脱除其蛋白。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盐藻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提取10h,固液比1∶16,pH=9,通过中性蛋白酶对其酶解,可脱除其部分蛋白,使糖含量达到29.01%,初步确定此多糖为含有硫酸基和己糖醛酸的蛋白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藻多糖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酶解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紫苏子油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1 位作者 李娟 刘玉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1996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从紫苏子中提取油品的工艺,探索了操作压力、温度、流量及时间对紫苏子油的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温度是影响萃取能力的主要因素,流量主要影响萃取速度;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紫苏子油 食用香料 压力 温度 流量 应用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卤虫卵氨基酸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玉谦 冯晓梅 +1 位作者 姜守磊 李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8-81,共4页
本文以卤虫卵为原料,使用复合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1:1)进行水解,得到复合氨基酸水解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是底物浓度7.5%,加酶量35000U/g底物,温度50℃,pH为7,水解时间7h。在此条件下,水解率达到45.18%。复合氨基酸水... 本文以卤虫卵为原料,使用复合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1:1)进行水解,得到复合氨基酸水解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是底物浓度7.5%,加酶量35000U/g底物,温度50℃,pH为7,水解时间7h。在此条件下,水解率达到45.18%。复合氨基酸水解液可以加工成营养丰富的氨基酸饮料。氨基酸饮料的最佳配方是水解液6%,白砂糖10%,柠檬酸0.25%,β-环糊精0.2%。饮料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0mg/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卵 氨基酸 饮料 复合酶 酶解 木瓜蛋白酶 胰蛋白酶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啤酒花浸膏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玉谦 李钐 +2 位作者 隋晓 王亦军 张双玲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1999年第1期78-80,共3页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从啤酒花中提取酒花浸膏的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CO2流量对酒花浸膏萃取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萃取 啤酒花浸膏 浸膏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下载PDF
海参活素抗疲劳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玉谦 隋晓 管华诗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7-58,46,共3页
目的研究海参活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采用动物抗疲劳作用实验方法 ,设低、中、高 3个剂量组30 0、6 0 0、1 2 0 0mg·kg·d- 1,另设空白对照组 (生理盐水 ) ,按剂量设计连续给小鼠受试物 1 5d。结果低剂量海参活素可明显延长小... 目的研究海参活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采用动物抗疲劳作用实验方法 ,设低、中、高 3个剂量组30 0、6 0 0、1 2 0 0mg·kg·d- 1,另设空白对照组 (生理盐水 ) ,按剂量设计连续给小鼠受试物 1 5d。结果低剂量海参活素可明显延长小鼠爬杆时间 ,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 ,升高血糖和肝糖原含量。结论初步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抗疲劳 小鼠
下载PDF
磷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兰 冯晓梅 +3 位作者 吕晴 陈曼华 乔清慧 韩玉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55,共5页
为评估太平洋磷虾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对太平洋磷虾和南极磷虾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太平洋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65.80%,18种氨基酸总量为56.5%,其中8种人体必... 为评估太平洋磷虾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对太平洋磷虾和南极磷虾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太平洋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65.80%,18种氨基酸总量为56.5%,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为26.01%;南极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蛋白含量为62.80%,1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7.3%,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19%。太平洋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脂肪含量为8.97%,脂肪酸组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47.93%,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达到9.12%和25.82%;南极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脂肪含量为5.80%,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41.31%,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达到26.28%和11.42%。太平洋磷虾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与南极磷虾含量相当。综合分析认为,太平洋磷虾与南极磷虾均为营养价值较高的虾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磷虾 肌肉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下载PDF
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鱼肉中6种性激素残留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卢杰 冯晓梅 +3 位作者 隋晓 陈曼华 韩玉谦 薛长湖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利用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技术,建立了鱼肉中6种性激素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中的药物经过亚临界R134a萃取后,先进行冷冻过滤去脂,然后通过C18和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最后经七氟丁酸酐衍生后,采用GC-M... 利用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技术,建立了鱼肉中6种性激素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中的药物经过亚临界R134a萃取后,先进行冷冻过滤去脂,然后通过C18和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最后经七氟丁酸酐衍生后,采用GC-MS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确定了亚临界R134a萃取6种性激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4 MPa,萃取温度30℃,夹带剂用量6 mL。在此条件下,6种性激素在5~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2~1μg/kg(S/N=3)。在3种浓度添加水平(1,5和10μg/kg)下,6种激素的平均回收率为70.5%~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2.5%。采用本方法进行实际样品检测时,在一份罗非鱼样品中检出己烯雌酚残留,残留量为14.6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萃取 1 1 1 2-四氟乙烷 性激素 气相色谱-质谱 残留分析
下载PDF
海洋活性多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6
作者 管华诗 韩玉谦 冯晓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1-766,共6页
根据海洋活性多肽是近年来新药研究热点的现状 ,本文对天然存在的海洋活性多肽和海洋蛋白酶解活性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活性多肽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洋活性多肽 海洋生物 海洋蛋白酶解物 蛋白酶
下载PDF
亚临界R134a萃取金银花挥发油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勤川 贾凯 +3 位作者 卢杰 王兰 韩玉谦 薛长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97-200,共4页
采用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的方法从干燥的金银花中提取挥发油,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R134a流量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挥发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萃取压力和R134a流量的影响较小。当萃... 采用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的方法从干燥的金银花中提取挥发油,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R134a流量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挥发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萃取压力和R134a流量的影响较小。当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R134a流量分别为6MPa、50℃、2h和10g/min时,挥发油提取率达到2.17%。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27个组分,其中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9.12%)、亚油酸(18.43%)、亚麻酸(9.06%)等,脂肪酸酯达到2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R134a萃取 金银花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挥发油
下载PDF
牡蛎活性肽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晓梅 韩玉谦 +2 位作者 赵志强 蒋新 姜守磊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从牡蛎蛋白质的酶解物中分离制备活性肽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牡蛎蛋白质进行酶解,使其释放出具备特殊活性的活性肽,将含有活性肽的粗提物分别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 目的从牡蛎蛋白质的酶解物中分离制备活性肽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对牡蛎蛋白质进行酶解,使其释放出具备特殊活性的活性肽,将含有活性肽的粗提物分别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和C18反相柱进行分离和纯化。结果牡蛎活性肽粗提物经过分离纯化制备出3个组分F31,F32,F41。组分F32,F41的等电点分别是7.12和7.08;组分F31,F32,F4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85,810及409;其蛋白含量分别为51.9%,80.2%及99.8%;其糖含量分别为19.2%,4.3%及0%。结论以胰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条件采用一步酶解的工艺,牡蛎蛋白质可以得到良好的酶解,同时得到的牡蛎活性肽粗提物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活性肽 酶解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番茄红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冯晓梅 韩玉谦 +1 位作者 隋晓 管华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5-880,共6页
本文从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抗氧化剂、酸碱及金属离子 7个方面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日光与紫外光、氧化剂 H2 O2 与还原剂 Na2 SO3 对番茄红素的破坏作用较大 ;常温下番茄红素比较稳定 ,但较高的温... 本文从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抗氧化剂、酸碱及金属离子 7个方面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日光与紫外光、氧化剂 H2 O2 与还原剂 Na2 SO3 对番茄红素的破坏作用较大 ;常温下番茄红素比较稳定 ,但较高的温度 (>6 0℃ )对番茄红素破坏较强 ;酸对番茄红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碱对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较小 ;金属离子中 Fe3 + ,Cu2 + ,Fe2 + ,Al3 +对番茄红素有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稳定性 油树脂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太平洋磷虾油的亚临界R134a萃取工艺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坤 王兰 +1 位作者 薛长湖 韩玉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96-99,共4页
研究亚临界R134a萃取太平洋磷虾油的萃取工艺,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动态萃取时间对磷虾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所萃取的磷虾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MPa、萃取温度30℃、动... 研究亚临界R134a萃取太平洋磷虾油的萃取工艺,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动态萃取时间对磷虾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所萃取的磷虾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MPa、萃取温度30℃、动态萃取时间4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太平洋磷虾油得率为6.69%。通过GC-MS分析,太平洋磷虾油中含有2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35%,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R134a 太平洋磷虾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