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并将此法应用于结核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该类患者的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HSS T3 C18柱(2.1 mm×50 mm,1.8μm),流动...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并将此法应用于结核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该类患者的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HSS T3 C18柱(2.1 mm×5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含0.1%甲酸)(B),梯度洗脱曲线为6,流速为0.3 mL/min,梯度洗脱,内标为加替沙星,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检测,伏立康唑和加替沙星离子对m/z分别为350.138/127.08、376.2/332.1;采用该方法对医院结核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伏立康唑在0.10~21.7μg/mL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31),稳定性、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6%。结论:基于UPLC-MS/MS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为真菌感染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患者应用吡嗪酰胺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发生吡嗪酰胺ADR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且其在18~3...目的分析患者应用吡嗪酰胺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发生吡嗪酰胺ADR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且其在18~30岁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多发生在用药60 d内,其中用药8~30 d ADR发生率较高。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可累及机体多系统-器官。在吡嗪酰胺引起的ADR患者中,经对症处理或停换药后,ADR治愈17例,140例好转。结论在吡嗪酰胺的使用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8~30 d ADR发生情况。为了避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需定期监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严重ADR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并将此法应用于结核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该类患者的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HSS T3 C18柱(2.1 mm×50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含0.1%甲酸)(B),梯度洗脱曲线为6,流速为0.3 mL/min,梯度洗脱,内标为加替沙星,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检测,伏立康唑和加替沙星离子对m/z分别为350.138/127.08、376.2/332.1;采用该方法对医院结核患者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伏立康唑在0.10~21.7μg/mL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31),稳定性、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6%。结论:基于UPLC-MS/MS的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人血中伏立康唑的浓度,为真菌感染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文摘目的分析患者应用吡嗪酰胺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发生吡嗪酰胺ADR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且其在18~30岁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多发生在用药60 d内,其中用药8~30 d ADR发生率较高。吡嗪酰胺引起的ADR可累及机体多系统-器官。在吡嗪酰胺引起的ADR患者中,经对症处理或停换药后,ADR治愈17例,140例好转。结论在吡嗪酰胺的使用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8~30 d ADR发生情况。为了避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需定期监测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严重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