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浒传》名著阅读及策划方案——从趣教的角度设计考量名著阅读的实施
1
作者 韩瑜雯 《文理导航》 2018年第26期95-95,共1页
本文设计九上名著《水浒传》的教学,从趣教的角度,设计了猜人物、微信圈编辑、戏剧表演与采访等方式,激发学生梳理本书的内容和人物,再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主题,关注作品细节,探讨一些有趣也让人困惑的地方,促进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 微信圈 游民 趣教 戏剧表演与采访
下载PDF
对语言训练作文课《文从字顺》的语篇分析
2
作者 韩瑜雯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46期72-74,共3页
通过语篇分析的理论,对一节语言训练作文课《文从字顺》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可资借鉴的课堂教学经验,并通过话轮转换、主位推进模式以及衔接连贯等角度,分析课堂教学和学生语篇训练的成果,尝试验证课堂取得的实效。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话轮转换 主位推进 《文从字顺》
下载PDF
用儒家智慧行教育之事
3
作者 韩瑜雯 《新课程》 2018年第29期254-254,共1页
通过学生活动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发现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用儒家孔子的一些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学生事务,从中体现出儒家教育先哲的智慧,用这种智慧来指引学生学习生活。
关键词 儒家智慧 人际交往 真诚待人
下载PDF
随班就读特殊学生的教育实践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瑜雯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第3期49-51,共3页
随班就读是发展特殊学生教育的有效形式。如何认识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思维和认知差异,并采取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普通学校教育者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在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案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形成... 随班就读是发展特殊学生教育的有效形式。如何认识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思维和认知差异,并采取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普通学校教育者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在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案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形成了三点思考:有意识地引导教育有利于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多样化是教育随班就读学生的前提;对特殊学生爱的教育不应忽视德育教育。通过观察修正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认知,以期能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教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班就读 特殊学生 引导教育 尊重个性 德育走心
原文传递
品味语文之美 体会《诗经》之妙
5
作者 韩瑜雯 《七彩语文》 2022年第12期44-45,共2页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中提到诗的感发作用,诗不是教训人,而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语文教学,应当把诗的美妙和道德内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本文以《关雎》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品味诗歌语...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一书中提到诗的感发作用,诗不是教训人,而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语文教学,应当把诗的美妙和道德内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本文以《关雎》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带领学生体会《诗经》中的传统文化之美。一、以“好逑”读音及含义巧妙切入全篇《关雎》是一首爱情诗,如何把诗讲透并拓展到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语文教学 语文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 感发 道德内涵 诗歌语言 爱情诗
原文传递
慢品细嚼得真味——以九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
6
作者 韩瑜雯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0年第3期41-42,共2页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灌输呢?笔者尝试了几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觉得颇为有效,下面就以九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课堂教学实践 几种方法 细嚼 品味文学 单元
原文传递
一问以挈之,趣教唐叙事诗中的一对“并蒂莲”——对部编教材八下《唐诗二首》课例的整合教学
7
作者 韩瑜雯 《中华辞赋》 2018年第11期239-239,共1页
本文用教学实录的方式,以'谁境遇更悲惨'切入对两首杜甫和白居易的叙事唐诗整合教学,只一个学生感兴趣有话说的提问统摄全篇,让学生抓住文本,深入理解诗作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达到了趣教的效果。
关键词 悲惨 趣教 整合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