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单入渗法在确定Brooks-Corey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韩祥伟 邵明安 王全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08,共3页
关键词 水平入渗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Brooks-Corey模型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探究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韩祥伟 吴伟伟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5,共3页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协同创新的作用主要为专业知识集合功能、专业智慧生成功能、专业发展动力功能。合作性的专业活动过程、风格化的专业发展目标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协同创新的呈现特点。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教...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协同创新的作用主要为专业知识集合功能、专业智慧生成功能、专业发展动力功能。合作性的专业活动过程、风格化的专业发展目标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协同创新的呈现特点。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体系,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协同创新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 群体发展
下载PDF
基于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的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祥伟 《理论观察》 2014年第4期172-173,共2页
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分别为"教""学"主体,师生主体在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思政课"... 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分别为"教""学"主体,师生主体在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通过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师生思想共鸣和协同发展。建立双向互动式"双主体"教学思维模式;采用发挥"教师—学生"主体作用的多元化教学组织模式;构建适用于"双主体"教学的动态"教""学"评价模式可有效实现思政课"双主体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双主体 教学模式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师生协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基于主体间性之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韩祥伟 《理论观察》 2015年第9期168-169,共2页
根据主体间性理论,思政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沟通交流所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共识"的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协同发展是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学... 根据主体间性理论,思政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沟通交流所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共识"的课堂教学过程。师生协同发展是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真追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师生协同发展的实现需要开放教学空间,营造师生协同发展的主体场域;重构教学内容,打造师生思想共鸣、协同发展的现实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师生协同发展 高校思政课
下载PDF
情境学习理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借鉴和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韩祥伟 吴伟伟 《职业技术》 2012年第9期49-49,共1页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理论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又一研究热点,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共性。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可以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情境学习 研究性学习 课程
下载PDF
当代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祥伟 《学周刊》 2017年第27期17-18,共2页
大学生公共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公共生活领域内(大学校园)共识性社会规范的主观认同与客观遵守,其实质是追求个体利益和共同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意识。通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依然存在公共主体意识相对弱化、公共... 大学生公共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公共生活领域内(大学校园)共识性社会规范的主观认同与客观遵守,其实质是追求个体利益和共同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意识。通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公共意识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依然存在公共主体意识相对弱化、公共价值观念相对模糊、公共规范意识相对淡漠、公共自觉行为意识部分丧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意识 现状调查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祥伟 《职业技术》 2020年第11期64-68,共5页
传统思政课“强教”模式弊端、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及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是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背景。思政课教学应该是“乐学乐教”的温暖教学情态,目的是在“乐学乐教”中实现师生协同发展。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策... 传统思政课“强教”模式弊端、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及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要求是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背景。思政课教学应该是“乐学乐教”的温暖教学情态,目的是在“乐学乐教”中实现师生协同发展。思政课“乐学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教师“乐教”策略、学生“乐学”策略、教学评价策略。高校思政课“乐学”课堂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学习观,激发“乐学”意识,实现“学之乐”;改变教师教学观,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教学影响力”,体味“教之乐”;实现师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乐学课堂 乐学乐教 师生协同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 被引量:3
8
作者 韩祥伟 《职业技术》 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
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协同发展:即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 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协同发展:即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向预设—交往准备、文本对话与主体互动、交往反思与主体提升三个阶段。"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从教师主体探究教师"教学力"的提高;从学生主体探究学生"学习力"形成及职业能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协同 思政课 双主体——交往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从课程视角谈民办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
9
作者 韩祥伟 吴伟伟 唐秋香 《全国商情》 2013年第47期73-74,共2页
文章以如何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技能为目标,通过分析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双维素质入手,探索民办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策略。
关键词 课程视角 民办高校 高技能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10
作者 韩祥伟 《学周刊》 2017年第28期5-6,共2页
通过从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外因——缺乏"利私益公"社会机制、价值认同缺失、教育影响力欠缺;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内因——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殊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公共意识培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意识 失范 原因
下载PDF
“中国梦理想”与青少年“公共意识”的内在一致性及其现实意义
11
作者 韩祥伟 《理论观察》 2016年第11期37-38,共2页
青少年公共意识是指青少年对公共领域内共识性社会规范主观认同与客观遵守,是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一种关心公共事物,改善公共生活,建构和遵守公共秩序,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共同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意识。"中国梦"是国家、民族、... 青少年公共意识是指青少年对公共领域内共识性社会规范主观认同与客观遵守,是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一种关心公共事物,改善公共生活,建构和遵守公共秩序,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共同体利益相统一的社会意识。"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中国梦的深刻价值内涵,决定了其与青少年公共意识存在深刻的价值契合,对当前青少年公共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青少年 公共意识 内在一致性
下载PDF
协同创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2
作者 韩祥伟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章从协同学视角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和内涵,提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良性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教师专业发展 群体发展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
13
作者 韩祥伟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由于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当前顺应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少。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 由于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整体不高,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当前顺应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少。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理念,师生双方以共同的文本为中介,以对话为线索,以创造为主要活动方式,是教学活动结构、程序与策略的典型范式。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不仅能实现师生职业能力协同发展,还能实现师生思想道德素养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思政课 双主体——交往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高校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
14
作者 韩祥伟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6期71-72,共2页
思政课教学应该强调知识的情境性与体验性;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知识导师与学习伙伴。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情境教学应通过"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完成,应考虑知识及背景文化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情境教学 双主体—交往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教学“糊涂”艺术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如密 韩祥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9,共4页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凸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失落。因此,教师应遵循审美原则、适度原则、导演原则,巧妙地运用教学“糊涂”艺术的实施策略,使教学更富成效。
关键词 教学 “糊涂” 艺术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贪吏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克清 韩祥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8期134-135,共2页
论文从搜刮扰民、贪婪嗜利、生活奢糜、疏于自律、不知廉耻等诸方面论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贪吏形象。揭示出古代廉洁诗歌抨击贪婪与愚蠢以弘扬清正廉洁风气的社会价值与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廉洁廉政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词 贪吏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不同年级高职生思想政治状况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伟伟 韩祥伟 《科教导刊》 2014年第4期247-248,共2页
新媒体时代,低成本、低品质、低价值的内容追求,使信息传播近乎狂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经过认真研究,以不同年级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和新媒体对学生的政治态度、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新媒体时代,低成本、低品质、低价值的内容追求,使信息传播近乎狂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经过认真研究,以不同年级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和新媒体对学生的政治态度、对党和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满意度、品德修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思政状况差异的表现,论证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政状况 差异性
下载PDF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模糊艺术”
18
作者 韩祥伟 张长江 《教育艺术》 2010年第3期43-43,34,共2页
传统的课堂管理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注重课堂秩序和规定性。但是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大量所谓的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靠人的经验、感觉、魄力、权威等都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的模糊现象,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中人际关... 传统的课堂管理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注重课堂秩序和规定性。但是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大量所谓的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靠人的经验、感觉、魄力、权威等都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的模糊现象,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中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需要教师采用模糊艺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模糊管理。所以课堂教学管理不止是科学,更是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管理 模糊现象 艺术 课堂管理 课堂秩序 人际关系 模糊管理 学生
下载PDF
初探成人教学中的“糊涂”艺术
19
作者 韩祥伟 《教育艺术》 2006年第12期18-19,25,共3页
关键词 成人教学 成人学习者 艺术 《学会生存》 自由发展 学习主动权 传统文化 正统文化
下载PDF
合武客运专线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20
作者 韩祥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16期54-54,共1页
本文基于笔者参与的具体工程项目,详细探讨了该项目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相信对从事向光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混凝土 施工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