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拳的几点认识(二)
1
作者 韩竟禹 《搏击》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8."意识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接下来讲这个意识分析法具体可以应用到那里去呢?芗斋先生过去的文章里讲"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必不中用",我以前在文章举过的例子,足球踢十二码点球,球不管进不进。
关键词 应答能力 本体论 下意识 可能性 分析法 客观环境 本能 潜意识 自然 记忆
下载PDF
对拳的几点认识(三)
2
作者 韩竟禹 《搏击》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12.意拳教学中两个教程的区别:这个讲完以后,很多朋友会说:"你说要达到这个协调性、那个力,过去我们也是这么说的"。是不是这样的呢,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武术最后要达到的这个目的通通都是一致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技击过程中。
关键词 概念表达 认识论 运动状态 认识方法 体认 教程 教学过程 认识对象 学生 思想方法
下载PDF
意拳第二教程原理
3
作者 韩竟禹 《搏击》 2008年第8期71-73,共3页
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都必须具有它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它的原理。在原理的基础上,整个理论体系才得以生发出来。因此对基本原理的阐述是建立一个学术体系的必要步骤。
关键词 思想方法 教学训练 运动能力 潜意识 认识论 运动规律 原理 运动状态 运动动力定型 教程
下载PDF
对拳的几点认识(一)
4
作者 韩竟禹 《搏击》 2008年第12期54-55,共2页
一位远方的意拳爱好者来珠海探望我。说我前一段时间写的一些关于意拳的文章,很多人看完以后感觉还是不太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问我能否再为他做一次讲解。应他的请求,我把自己对拳学的一些看法又向他讲解了一遍。
关键词 武术 认识事物 物自身 每个人 意识活动 应答能力 认识方法 形式逻辑 运动能力 辩证法
下载PDF
什么是真正的意拳
5
作者 韩竟禹 《搏击》 2004年第9期13-15,19,共4页
友朋自远方来,但是并没有让我不亦乐乎。他是我的一位练意拳的老朋友。是非常喜爱拳、而且已经练了许多年的那一类人。拳友见面自然还是谈拳。他告诉我,前些日子遇到一位老师,给他传授了一些好东西,不敢独美,要同我这个老朋友一起分享... 友朋自远方来,但是并没有让我不亦乐乎。他是我的一位练意拳的老朋友。是非常喜爱拳、而且已经练了许多年的那一类人。拳友见面自然还是谈拳。他告诉我,前些日子遇到一位老师,给他传授了一些好东西,不敢独美,要同我这个老朋友一起分享。说着便演练起来。一见之下,我发现他功夫是下了不少,但成绩就不敢恭维了。以我的眼光看来,不但没能看到些许进步,反而发现很多地方出了毛病。练完后他自然要请我品评他练得如何。照道理说,多年相识,本当直言相告。但由于近年我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能够真正做到"见贤思齐,闻过则喜"的人并不多。如果我真的来个竹桶倒豆,对于他的不足之处直接给予正面批评的话,很可能会遇到他能不能接受的问题。如果他不能接受我的意见,我这样做不但达不到帮助朋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型 潜意识 行为动作 应答行为 显意识 每个人 运动行为 主体行为 不足之处 训练内容
下载PDF
释拳在认知中的两个身份
6
作者 韩竟禹 《搏击》 2003年第4期40-42,共3页
"拳"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就由王芗斋先生定义为人对环境的应答能力。他在《习拳一得》中写道:"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拳,更不是一套一套谓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就准确地表达了对... "拳"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就由王芗斋先生定义为人对环境的应答能力。他在《习拳一得》中写道:"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两谓之拳,更不是一套一套谓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就准确地表达了对拳的定义。但我们每个人如何去理解和把握这个拳呢?半个世纪以来,后人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主体身份 应答能力 物自身 表现形式 客体身份 四十年代 应答行为 每个人 运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