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矿产勘查中地质找矿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继雷 《冶金与材料》 2023年第7期91-93,共3页
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是较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下市场发展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于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在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方面仍然存... 在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矿产资源是较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下市场发展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于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在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技术方面的限制,对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地质找矿技术应用原则进行了相关阐述,分析了当前较为常用的金属矿产勘查地质找矿技术的应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技术应用创新方法,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地质找矿技术的应用发展,提高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产勘查 地质找矿 技术应用创新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玉祥 孟彩 +4 位作者 韩继雷 朱传真 王玉伟 赵慧 曹高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8-1067,共10页
华北地台区古近系—新近系在渤海湾盆地非常发育,在南华北地区也有较大厚度,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则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有少量沉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断陷型沉积为主,主要为滨浅湖相沉积,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如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西部的太... 华北地台区古近系—新近系在渤海湾盆地非常发育,在南华北地区也有较大厚度,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则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有少量沉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断陷型沉积为主,主要为滨浅湖相沉积,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如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西部的太行山隆起、南部的鲁西隆起、东部的辽东隆起区以及盆地内部的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等。南华北地区古近纪发育大小不一多个沉积中心,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古近纪仅在西北部出现沉积,发育河流相,缺失古新统—始新统沉积。新近系沉积区主要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华北地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外围的地堑中,主要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沉积。新近纪早期渤海湾盆地大面积隆升,导致湖盆收缩,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夷平,中晚期盆地整体形成统一坳陷,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相;南华北地区进入裂谷期后坳陷发育阶段,大面积接受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华北地台区西部沿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了一套以河流相与滨浅湖相为主的山前盆地沉积。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域为渤海湾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区 古近系—新近系 沉积相 古地理 有利勘探区域
下载PDF
沁水盆地地层剥蚀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玉祥 刘虎 +4 位作者 郭凤霞 闫晓霞 韩继雷 钱铮 刘建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沁水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不断抬升,遭受了多次剥蚀,但其累积剥蚀量一直悬而未决,不利于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本文在沁水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方法为主,辅以声波时差法... 沁水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不断抬升,遭受了多次剥蚀,但其累积剥蚀量一直悬而未决,不利于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本文在沁水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方法为主,辅以声波时差法和构造剖面法,较为准确地确定了沁水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的累积地层剥蚀量。研究表明,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在燕山运动时期遭受最高地温,其后回返抬升并伴有地温梯度下降。参照济阳坳陷连续沉积剖面建立了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关系,经地温梯度校正后,计算出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最大埋深,从而得到其此后抬升过程中的累积剥蚀量,经与声波时差法、构造剖面法计算结果对比,三者计算结果较为符合。研究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沁水盆地累积地层剥蚀量在1400~3300m之间,其中盆地中部剥蚀量较少,一般小于2500m,盆地边缘剥蚀量较大,可达3000m以上。主要剥蚀时期为晚白垩世至新近纪,地层剥蚀量可达2000m以上;其次为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剥蚀量一般小于1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量 定量分析 构造演化史 热演化史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林玉祥 孟彩 +3 位作者 韩继雷 朱传真 赵承锦 曹高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617,共7页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华北地区和阴山—燕山地区,面积较中侏罗世沉积明显缩小。上侏罗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碎屑岩,尤其是粗碎屑岩发育。早白垩世是晚三叠世以来沉积面积最大的时期,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 华北地台区晚侏罗世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华北地区和阴山—燕山地区,面积较中侏罗世沉积明显缩小。上侏罗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碎屑岩,尤其是粗碎屑岩发育。早白垩世是晚三叠世以来沉积面积最大的时期,沉积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以大型陆相湖泊沉积为主要特征,砂泥岩较发育。从岩相古地理角度分析,胶莱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周口盆地中部的谭庄—沈丘凹陷以及黄口、成武盆地是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烃源岩形成的有利区,也应为油气形成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区 晚侏罗-早白垩世 沉积相 古地理 烃源岩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玉祥 孟彩 +3 位作者 韩继雷 赵慧 王玉伟 曹高社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7,179,共7页
依据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原理,建立了华北地台区下-中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并分别编制了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由于印支运动末期华北地台区整体抬升,下侏罗统的沉积范围与上三叠统相比明显缩小。中侏罗统在华北地台区沉积范围较... 依据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原理,建立了华北地台区下-中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并分别编制了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由于印支运动末期华北地台区整体抬升,下侏罗统的沉积范围与上三叠统相比明显缩小。中侏罗统在华北地台区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明显加大,除鄂尔多斯盆地、南华北地区外,在渤海湾盆地也出现较多的中侏罗统沉积。下侏罗统的沉积中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明显扩大,沉积中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南华北地区下侏罗统沉积区主要分布于合肥盆地和济源盆地,中侏罗统在南华北地区的沉积盆地增多,除合肥盆地、济源盆地外,在黄口、周口、义马等盆地也发育了部分沉积,并且均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在渤海湾盆地下侏罗统仅北部有少量沉积,中侏罗统盆地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黄骅坳陷区均出现了大面积的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区 下-中侏罗统 沉积相 古地理特征
下载PDF
沁水盆地陷落柱特征及其对气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林玉祥 韩继雷 +2 位作者 孟彩 钱铮 刘建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8,53,共6页
沁水盆地广泛发育岩溶陷落柱,对气藏形成与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分析其对气藏的影响,通过对陷落柱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沁水盆地陷落柱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在平面上成群集中分布,多为半截柱,直径为100~3... 沁水盆地广泛发育岩溶陷落柱,对气藏形成与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分析其对气藏的影响,通过对陷落柱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沁水盆地陷落柱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在平面上成群集中分布,多为半截柱,直径为100~300 m,大多切穿主煤层的3号煤层;陷落柱内发育了大量破碎带及松散堆积,为煤层及砂岩中的天然气向外运移提供了通道;陷落柱形成并切穿煤层以后,使煤层压力降低,为柱内及附近的煤层气解析提供了条件;陷落柱还沟通了煤系地层上、下相邻的含水层,致使不同地层之间水动力发生联系,使得解析出来的天然气以游离态或伴随地下水循环运移至上覆地层中.因此,除个别情况起到输导作用在浅层形成新的气藏外,陷落柱对煤系地层中的气藏常起到破坏作用,在其周围形成煤系地层含气量低值区,致使天然气中甲烷含量降低,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但陷落柱的影响范围较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形成条件 破碎带及松散堆积物 煤层 天然气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潍北凹陷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玉祥 王玉伟 +1 位作者 孟彩 韩继雷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75-82,共8页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潍北凹陷断层及其活动、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特征等的分析,提出研究区存在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系要素,并组成断层-不整合及断层-不整合-砂体等复合输导体系。潍...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潍北凹陷断层及其活动、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特征等的分析,提出研究区存在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系要素,并组成断层-不整合及断层-不整合-砂体等复合输导体系。潍北凹陷主要有2个供烃区,发育于北部洼陷带和灶户断鼻带;灶户断鼻带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洼陷带断裂构造较少;潍北凹陷主要发育6个不整合面,其中N g/E s4(N g/E k1)及E k2下/E k3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它们均导致不同地区的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有所不同。通过对潍北凹陷油气藏类型和输导体系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输导体系类型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潍北凹陷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断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地层不整合-断层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该研究结果对明确输导体系控藏模式和指导潍北凹陷油气勘探均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砂体 断层 不整合面 油气藏 潍北凹陷
下载PDF
癃闭证治一得
8
作者 韩继雷 《西部中医药》 1991年第2期13-13,共1页
前列腺肥大为老年人常见病,常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属中医“癃闭”范畴。余以仲景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蒲灰散加减治疗,收效满意,特介绍于下。病案举例:胡某,男,71岁,1989年5月初诊。自述近一月来逐渐出现排尿费力,尿流变细。
关键词 闭证 蒲灰散 当归贝母苦参丸 排尿困难 余以 老年人常见病 茎痛 气虚血淤 利湿化痰 益气活血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与烟道气按比例混合注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探讨
9
作者 韩继雷 郑宗学 赵志民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主要有三种赋存状态,当煤层中储存条件发生变化时,煤层气可以在三态之间相互转换。本文通过研究将不同组分含量气体注入同等条件下的煤层中时,煤层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得出最有利于提高煤层气产量的气体组分配比,然后通过...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主要有三种赋存状态,当煤层中储存条件发生变化时,煤层气可以在三态之间相互转换。本文通过研究将不同组分含量气体注入同等条件下的煤层中时,煤层气含量的变化曲线得出最有利于提高煤层气产量的气体组分配比,然后通过研究普通烟道气所含各组分气体含量,从而计算得出将二氧化碳(CO_(2))与烟道气按最佳比例混合后,达到最优配比后注入煤层中,达到既可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又可将废弃气体及CO_(2)埋藏在地下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煤层气采收率
下载PDF
沁水盆地砂岩游离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林玉祥 栾伟娜 +3 位作者 韩继雷 张春荣 吴玉琛 李秀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73-1882,共10页
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大多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气,并常常与煤层气藏相伴生,成为煤层气资源的有效补充。由于其成藏具有致密砂岩气低孔低渗、连续分布的特点,往往与深盆气混淆,其成藏主控因素也难以正确认识。在大量实际数据基础上... 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大多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气,并常常与煤层气藏相伴生,成为煤层气资源的有效补充。由于其成藏具有致密砂岩气低孔低渗、连续分布的特点,往往与深盆气混淆,其成藏主控因素也难以正确认识。在大量实际数据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法,弄清了其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该类气藏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该类气藏是煤层气散失过程中暂留于砂岩中形成的,与煤层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在煤层含气的前提下,砂岩顶板泥岩排替压力是砂岩游离气含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其次是砂岩孔隙度。因而应在煤层气含量高、盖层突破压力大与砂岩孔隙度较高的地区寻找这类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砂岩游离气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