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六国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与民族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绪耀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4-157,共4页
论及十六国的历史,人们多以战祸不息,士民涂炭简略概括。本文则以大量史料为依据,认为其时虽则剑火交织,但是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热心提倡学习富有包融特质的汉族先进文化,采取了一些崇儒兴教的政策和... 论及十六国的历史,人们多以战祸不息,士民涂炭简略概括。本文则以大量史料为依据,认为其时虽则剑火交织,但是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热心提倡学习富有包融特质的汉族先进文化,采取了一些崇儒兴教的政策和举措;流亡到边境和加入少数民族政权的汉族知识分子为传承中华文化,丰富发展它的包融性,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为其后北方的中华民族大融合,乃至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文教政策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唐代诗文中“华胥国”意象及其内涵
2
作者 韩理洲 张争光 韩绪耀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8-40,50,共4页
通过文献考证并结合唐代诗文,分析"华胥国"这一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意在明确其内涵,为古为今用之借鉴。分析认为:唐代诗文中有的借"华胥国"歌颂盛世,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有的借"华胥国"讽刺官场的尔虞我诈... 通过文献考证并结合唐代诗文,分析"华胥国"这一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意在明确其内涵,为古为今用之借鉴。分析认为:唐代诗文中有的借"华胥国"歌颂盛世,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有的借"华胥国"讽刺官场的尔虞我诈和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还有诗文歌颂"华胥国"人与人之间自然、淳朴、和谐的民俗,这些均丰富了这一古老传说的原有内涵,并赋予了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唐代诗文 华胥国
下载PDF
《全三国文》录文出处补正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绪耀 《古籍研究》 2009年第Z1期244-246,共3页
《全三国文》是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一部分,是迄今为止蒐集最为完备的三国文。严氏之辑录是在精心校勘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搜罗文献、考辨真伪等方面费力颇多。尤其可贵的是严氏在录每篇文章后大多标... 《全三国文》是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一部分,是迄今为止蒐集最为完备的三国文。严氏之辑录是在精心校勘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搜罗文献、考辨真伪等方面费力颇多。尤其可贵的是严氏在录每篇文章后大多标注出处,以便于检核,这是他比《全唐文》编纂的高明之处。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笔者近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全三国文》时发现,其中有的文章漏标出处,有的文章所标出处有错误。这样,必然影响研究者对该书的使用。现对其录文出处补充纠正,辑得札记4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文 《全唐文》 《太平御览》 北堂书钞 《艺文类聚》 景福殿赋 邯郸淳 碑阴文 《文选》 阮元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