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共享型绿色金融数字平台建设分析
1
作者 范爱娟 韩翠莲 《中国信息界》 2024年第4期152-154,共3页
引言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迅速发展,现阶段已经完成建立了基本的框架体系,逐渐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并持续深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关于“双碳”目标的战略部署,应把握正确的绿色金融发展方向,抓住绿色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 引言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迅速发展,现阶段已经完成建立了基本的框架体系,逐渐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并持续深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关于“双碳”目标的战略部署,应把握正确的绿色金融发展方向,抓住绿色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以合理运用金融科技为重要手段,加强开放共享型绿色金融数字平台建设,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绿色金融当前所处的发展困境出发,提出数据驱动、科技赋能、开放共享、以用带建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开放共享型绿色金融数字平台的建设要点和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开放共享型 数字化转型 数字平台 数据驱动 建设要点 历史机遇 战略部署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翠莲 霍轶珍 朱冬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57,共4页
为研究施用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以及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ST_1)、30 t/hm^2(ST_2)、45 t/hm^2(ST_3)、60 t/hm^2(ST_4)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炭量对玉米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为研究施用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以及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ST_1)、30 t/hm^2(ST_2)、45 t/hm^2(ST_3)、60 t/hm^2(ST_4)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炭量对玉米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各施用生物炭处理平均较对照(CK)处理高19.46%~74.56%,差异显著(P<0.05);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高11.24%~57.81%,差异显著(P<0.05),且以处理ST_1增幅最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高35.10%~111.37%,差异显著(P<0.05),以处理ST3增幅最明显;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高14.01%~51.42%,差异显著(P<0.05),以处理ST3增幅最明显;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以处理ST3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平均较对照处理增产17.09%。综合分析可知,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且施用量为45 t/hm^2时效果更明显,较适宜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肥力 玉米产量 河套灌区 绿色农业
下载PDF
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水工建筑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翠莲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8期111-112,共2页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出地区高校特色,确保更好的教学质量,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出地区高校特色,确保更好的教学质量,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浅论加快乌梁素海湿地治理的重要性及举措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翠莲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0期90-91,共2页
乌梁素海是地球上荒漠与半荒漠地区较为罕见的大型湖泊,它是古黄河北河道经由河套灌区时遗留下来的一段河迹湖,属于同一纬度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湖。早期的湖面面积为120万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不当的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乌... 乌梁素海是地球上荒漠与半荒漠地区较为罕见的大型湖泊,它是古黄河北河道经由河套灌区时遗留下来的一段河迹湖,属于同一纬度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湖。早期的湖面面积为120万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不当的人类活动极大地破坏了乌梁素海的生态环境,致其水质恶化,湖面萎缩,湿地功能严重退化,加快乌梁素海湿地治理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质恶化 湖面萎缩 湿地治理
下载PDF
新时期河套灌区防洪排涝工作对策研究——对河套灌区2012年“6.26”特大暴雨的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翠莲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年第2期254-255,共2页
回顾河套灌区开发、建设历程,分析灌区的灌排工程现状及防洪排涝工作存在问题,通过总结2012年"6.25"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经验、教训,研究新形势下灌区防洪排涝对策,提出解决新时期河套灌区加强排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洪涝灾害 对策研究
下载PDF
立足河套灌区水利经济发展成就纵观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翠莲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年第1期49-50,共2页
河套灌区水利经济的发展成就辉煌,形成总干渠(沟)、干渠(沟)、分干渠(沟)、支渠(沟)、斗渠(沟)、农渠(沟)、毛渠(沟)七级灌排水工程共10.36万条,长6.33万km,各类水工建筑物13.25万座,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减轻... 河套灌区水利经济的发展成就辉煌,形成总干渠(沟)、干渠(沟)、分干渠(沟)、支渠(沟)、斗渠(沟)、农渠(沟)、毛渠(沟)七级灌排水工程共10.36万条,长6.33万km,各类水工建筑物13.25万座,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和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改善了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为整个灌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水利经济 区域经济 快速发展
下载PDF
地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翠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5期174-175,共2页
本文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需求分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对该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需求,由此构建出该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关键词 社会发展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 知识和能力结构
下载PDF
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水热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霍轶珍 丁春莲 +3 位作者 王文达 韩翠莲 郭彦芬 李生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5-339,共5页
为探究黑色地膜覆盖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试验对比研究了黑、白色地膜覆盖及不覆膜条件对土壤水热及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内,黑色地膜与白色地膜各土层含水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达... 为探究黑色地膜覆盖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试验对比研究了黑、白色地膜覆盖及不覆膜条件对土壤水热及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内,黑色地膜与白色地膜各土层含水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达到了土壤保墒的效果,但两者0—60 cm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黑色地膜覆盖达到了土壤增温、保温的作用,且在高温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降温效果。生育前期两覆膜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且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抽雄吐丝期以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黑色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玉米百粒重和产量,百粒重平均较白色地膜和不覆膜处理高6.37%和11.95%,产量平均高5.12%和22.90%。黑色地膜覆盖适宜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地膜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干物质累积量 产量 玉米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河套灌区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生产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霍轶珍 王文达 +2 位作者 韩翠莲 李生勇 郭彦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87,共6页
为评价膜下滴灌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同时筛选出适宜灌区的滴灌灌溉定额。试验以传统漫灌CK(358 mm)为对照,设置不同滴灌灌溉定额DP1(180 mm)、DP2(200 mm)、DP3(220 mm)、DP4(240 mm)和DP5(260 mm)共5个处理,系统研究了... 为评价膜下滴灌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同时筛选出适宜灌区的滴灌灌溉定额。试验以传统漫灌CK(358 mm)为对照,设置不同滴灌灌溉定额DP1(180 mm)、DP2(200 mm)、DP3(220 mm)、DP4(240 mm)和DP5(260 mm)共5个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玉米全生育期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累积量、叶片SPAD值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滴灌处理玉米生产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漫灌处理。随滴灌灌溉定额的增加,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累积量和SPAD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整体表现为处理DP5>DP4>DP3>DP2>DP1,但各指标DP4和DP5间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当灌溉量达到一定值时,继续增加灌溉水量对玉米生长指标影响大幅减弱。膜下滴灌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处理DP4增加最显著,产量分别较处理CK,DP1,DP2,DP3和DP5高56.06%,40.37%,33.67%,6.50%和5.48%,水分利用效率高149.05%,26.56%,25.22%,5.82%和12.44%。综合分析该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以240 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株高 叶面积指数 生物质累积量 SPAD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霍轶珍 郭彦芬 +1 位作者 韩翠莲 李生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为探讨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及不覆盖3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玉米生产性状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期,... 为探讨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地膜覆盖及不覆盖3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覆盖方式下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玉米生产性状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显著,且与普通地膜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玉米进入生育中后期阶段,生物地膜降解破损,保温、保墒效果减弱,玉米生育中期3种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差异性显著(p<0.05),生育末期,生物地膜保温保墒效果几乎丧失,土壤水热状况与不覆膜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且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p<0.05);生物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玉米产量及生产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优于不覆膜处理(p<0.05),平均较不覆膜增产19.48%和20.41%,水分利用效率高22.18%和22.56%。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可降解生物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膜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玉米产量 河套灌区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肥热状况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文达 霍轶珍 韩翠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41,共4页
为评价和探讨玉米秸秆覆盖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试验设置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不覆盖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土壤水肥热状况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中期,秸秆覆盖0~100 cm土壤含水率与地膜... 为评价和探讨玉米秸秆覆盖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试验设置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不覆盖处理,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土壤水肥热状况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前、中期,秸秆覆盖0~100 cm土壤含水率与地膜覆盖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且两者0~60 cm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P<0.05)。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覆盖0~60 cm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贮蓄和持续利用。秸秆覆盖可有效提高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且以提升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最为显著。秸秆覆盖可有效调节土壤温度,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温度条件。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地膜覆盖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较不覆盖处理高24.18%和23.64%,差异性显著(P<0.05)。综合分析,玉米秸秆覆盖的种植方式较适宜在河套灌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土壤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生勇 韩翠莲 +1 位作者 郭彦芬 霍轶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6,49,共4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节水的灌溉制度,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模式下的耗水规律,运用Jensen模型建立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抽穗、灌浆及玉米抽雄、灌浆期是作物生长的关... 为研究河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高产、节水的灌溉制度,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模式下的耗水规律,运用Jensen模型建立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抽穗、灌浆及玉米抽雄、灌浆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适宜的水分条件是促进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得出敏感性指数分别为小麦分蘖-拔节期(0.305 0)、小麦拔节-抽穗期(0.335 6)、小麦抽穗-灌浆期(0.143 2)、玉米拔节-抽雄期(0.320 7)、玉米抽雄-灌浆期(0.310 2);以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出小麦套种玉米最优灌溉制度为:小麦分蘖-拔节期95mm,拔节-抽穗期105~110mm,抽穗-灌浆期65~70mm,玉米拔节-抽雄期95~105mm,抽雄-灌浆期100~105mm,全生育期以460~485mm的灌溉供水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套种玉米 灌溉制度 JENSEN模型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总排干沟工程扩建后运行10年效益浅析
13
作者 韩翠莲 武石军 《内蒙古水利》 2006年第1期8-8,共1页
通过对总排干沟扩建后运行10年资料的调研,浅析总排干沟的工程、生态、社会效益,促进排水管理工作。
关键词 排水排盐量 工程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水热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冬梅 霍轶珍 韩翠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97,共4页
为探讨生物炭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t/hm^2(ST1)、30 t/hm^2(ST2)、45 t/hm^2(ST3)和60 t/hm^2(ST4)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炭量对玉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以及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讨生物炭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t/hm^2(ST1)、30 t/hm^2(ST2)、45 t/hm^2(ST3)和60 t/hm^2(ST4)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炭量对玉米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以及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含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均明显高于处理CK,且在生物炭施用量为45 t/hm^2时对玉米土壤含水率增幅最为显著,各生育期平均较对照处理CK高12.95%、14.83%、11.06%、8.86%和10.40%。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表层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呈递增趋势,且全生育期内,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土壤温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CK(P<0.05),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时土壤增温效果最为显著,全生育期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适量施用生物炭可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全生育期内玉米株高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生物炭施用量为45 t/hm^2时对玉米株高的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优。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处理ST1、ST2、ST3和ST4分别较对照处理CK产量提高8.93%、14.14%、17.09%和15.43%,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的水热环境,同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综合分析得出45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较适宜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株高 产量 玉米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排水沟道上植树造林方法
15
作者 韩翠莲 武石军 《内蒙古水利》 2005年第4期30-30,共1页
总结近几年总排干沟植树造林工作经验,探讨在河套灌区排水沟道上造林的办法。
关键词 排水沟道 造林方法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彦芬 霍轶珍 +1 位作者 韩翠莲 李生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4,共3页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覆盖、覆膜和秸秆覆盖量5 t/hm^2(M1)、10 t/hm^2(M2)、15 t/hm^2(M3)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覆盖、覆膜和秸秆覆盖量5 t/hm^2(M1)、10 t/hm^2(M2)、15 t/hm^2(M3)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覆盖条件较不覆盖种植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在生育前期、中后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关系;覆盖主要影响0~60 cm土层含水率的变化,且M2处理的覆盖量较适宜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保墒,秸秆覆盖量的多少与土壤水分的保蓄作用不呈正相关;覆盖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覆膜、M1、M2、M3处理分别较不覆盖处理产量提高26.67%、6.36%、26.48%、21.2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9.79%、7.60%、28.54%、24.60%。表明秸秆覆盖量为10 t/hm^2的条件较适宜在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株高 叶面积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翠莲 霍轶珍 朱冬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9,34,共4页
为研究膜下滴灌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试验设置膜下滴灌(DI)、裸地滴灌(OI)、沟灌(FI)和漫灌(CK)共4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较漫灌处理(... 为研究膜下滴灌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适宜性,试验设置膜下滴灌(DI)、裸地滴灌(OI)、沟灌(FI)和漫灌(CK)共4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较漫灌处理(CK)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SPAD值,且以膜下滴灌增幅最为显著,各生育期平均较处理CK高22.22%~49.58%。马铃薯全生育期内,膜下滴灌处理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处理,且各处理光合特性指标显著高于漫灌处理CK(P<0.05)。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各处理光合特性指标较漫灌处理CK增幅达到最大,处理DI、OI和FI净光合速率值分别较CK高88.50%、63.34%和41.88%,蒸腾速率值高30.07%、26.80%和19.17%,气孔导度值高26.32%、19.30%和12.28%。膜下滴灌马铃薯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经济产量分别较裸地灌溉、沟灌和漫灌处理高10.56%、29.80%和58.72%;水分利用效率高5.99%、34.80%和150.23%。综合考虑,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较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膜下滴灌 SPAD值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翠莲 霍轶珍 田志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83-85,共3页
研究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连作0年为对照,选取马铃薯连作年限为2、4、6年的典型地块研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 研究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连作0年为对照,选取马铃薯连作年限为2、4、6年的典型地块研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含盐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连作6年时二者平均较对照高346.15%、181.32%;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连作2年时达到最高,此时三者平均较对照高36.76%、23.61%、13.49%,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马铃薯连作2年时达到最大,此时二者平均较对照高29.75%、21.54%,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中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连作6年时平均较对照低50.34%、22.29%,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连作2年时达到最高值,而土壤中真菌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连作6年土壤真菌数量平均较对照高118.52%,差异性显著;马铃薯各产量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连作2年平均经济产量较对照和连作4年、6年高8.63%、22.13%、49.13%,处理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随马铃薯连作年限增长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马铃薯正常生长,产生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障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产量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对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翠莲 霍轶珍 田志强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294-296,共3页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套灌区4种典型土壤(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PAM不同施用浓度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套灌区4种典型土壤(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PAM不同施用浓度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且在施用浓度为1∶7 500时改良效果最优;土壤孔隙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PAM施用浓度为1∶7 500时达到最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均在PAM施用浓度为1∶2 500时改良效果达到最优。随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改良效果逐渐减弱,依次为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而对田间持水量的改良效果表现为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非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表明适当的盐分含量有利于促进PAM对土壤田间持水能力的改善。研究结果可为PAM在灌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盐渍化土壤 土壤物理性状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油气田余压发电项目碳资产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瀚悦 韩翠莲 +2 位作者 陈灿 范爱娟 李映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6期78-84,共7页
油气田拥有丰富的压力能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潜力较大,由于当前技术和装备仍不够成熟,影响了余压发电项目的规模效益开发,迫切需要通过碳资产开发来提升项目的经济性。为了推动天然气余压发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油... 油气田拥有丰富的压力能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潜力较大,由于当前技术和装备仍不够成熟,影响了余压发电项目的规模效益开发,迫切需要通过碳资产开发来提升项目的经济性。为了推动天然气余压发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油气田企业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新能源业务规模效益发展,对油气田余压发电项目碳资产开发进行了可行性评估,测算了碳资产开发对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收益的影响,分析了项目碳资产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参考当前碳市场价格,天然气余压发电的单位装机年减排收益达到188元/kWh,远高于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但其单位投资年减排收益低于陆上风电项目,与光伏项目基本持平;(2)从方法学、额外性、监测可行性、减排量及收益评估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余压发电项目碳资产开发的可行性;(3)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碳资产开发及监测管理在技术角度不存在困难,但因项目规模较小,单个项目开发收益不具经济可行性,可采取多个项目可研方案整体设计,碳资产捆绑开发;(4)通过特殊类型项目开发规则完善、建立适合我国“双碳”工作发展策略的正面技术清单、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提升开发效率、碳金融工具的应用等4方面举措来推动余压发电碳资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余压发电 碳资产开发 CCER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