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压和脑钠肽对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罗瑞翔 韩胜斌 +3 位作者 杨镛 高文霞 丁顺 官虹汐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当下肢深静脉血栓,螺旋CT肺血管成像无法完成检查时,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多项指标,血液检查脑钠肽及心肌酶的数值,评估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预测的价值。方法选88例APE住院治疗患者为病例组,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当下肢深静脉血栓,螺旋CT肺血管成像无法完成检查时,通过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多项指标,血液检查脑钠肽及心肌酶的数值,评估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预测的价值。方法选88例APE住院治疗患者为病例组,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肌钙蛋白、肌红蛋白、BNP数值,病例组分为中危组与低危组;对照组为无肺栓塞组。以CTPA为肺栓塞诊断依据,比较3组人群TTE、BNP及心肌酶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中危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压、BN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动脉压(OR=0.751,95%CI=0.646~0.881,P<0.001)、BNP(OR=0.957,95%CI=0.931~0.985,P=0.003);ROC曲线图得到肺动脉压AUC=0.900(95%CI=0.842~0.958)、BNP AUC=0.896(95%CI=0.826~0.966),根据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断值肺动脉压为33mmHg,BNP为47.52pg/mL。结论肺动脉压与脑钠肽极有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视为预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肺栓塞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 脑钠肽 心肌酶
下载PDF
大隐静脉剥脱术后早期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数据分析
2
作者 冯群 韩胜斌 +3 位作者 赵德胜 丁顺 许惊哲 陈闻翔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前后患者下肢静脉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为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33例经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治疗的CEAP C2~C4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收集患者...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前后患者下肢静脉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为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33例经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治疗的CEAP C2~C4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收集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下肢静脉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参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大隐静脉汇入段及胫后静脉血管直经缩小;股总、股浅、腘和小隐静脉的血流速度增快,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上述静脉返流峰值减小、返流时间缩短,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分析患者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数据,可更为客观地评价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大隐静脉剥脱术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改良导丝成袢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取出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丁顺 官虹汐 +4 位作者 罗瑞翔 陈闻翔 王联林 王家荣 韩胜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137-1139,共3页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期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2],但存在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等问题,导致滤器无法取出[3]。因此,许多学者报道了不同的滤器取出方法,其中以导丝成袢(Loop)技术应用最为广泛[4-6]。本研究探讨了改良Loop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中的取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改良导丝成袢技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19例肺动脉栓塞诊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韩胜斌 金辉 杜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降低漏诊、误诊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肺动脉栓塞共19例,治疗前后测得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DDi)、乳酸脱氢酶(LDH)指标作一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资料t检验统计.结果19例经治疗前后PaO2...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降低漏诊、误诊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肺动脉栓塞共19例,治疗前后测得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DDi)、乳酸脱氢酶(LDH)指标作一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资料t检验统计.结果19例经治疗前后PaO2、DDi和LDH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高度疑诊时及时行DDi和CTA检查,有助于及早、正确诊断;尽快予以抗凝、溶栓治疗,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肺梗的发生面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抗凝疗法与抗凝结合克栓酶疗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韩胜斌 金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单纯抗凝疗法者31例,抗凝结合克栓酶疗法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体征、后期并发症、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经统计学检验来判断是否...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单纯抗凝疗法者31例,抗凝结合克栓酶疗法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体征、后期并发症、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经统计学检验来判断是否抗凝结合克栓酶疗法具有比单纯抗凝更加优异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就出院时患肢肿胀平均减轻程度、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和血流通畅程度恢复而言,抗凝+溶栓组明显优于单纯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3个月以内发生肺梗的机率大致相同.结论抗凝结合溶栓能显著提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 溶栓 克栓酶
下载PDF
腹股沟区血管外科手术后并发淋巴漏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曜宇 金辉 +3 位作者 郭修海 杨斌 韩胜斌 吴春波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血管外科手术后并发淋巴漏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79例曾于腹股沟区行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结果1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腹股沟淋巴漏,发生率为3.28%;其治疗应根据个...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血管外科手术后并发淋巴漏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79例曾于腹股沟区行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结果19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腹股沟淋巴漏,发生率为3.28%;其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降低其发生率的重点在于预防.结论腹股沟区术后并发淋巴漏仍然是血管外科医生感到麻烦的问题,重点在于预防其发生.淋巴并发症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措施,如淋巴瘘持续存在,且引流量较大时则应早期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淋巴漏 血管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后部分肝切除大鼠模型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曜宇 路钢 +3 位作者 金辉 韩胜斌 赵凌峰 陈绍春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0-43,63,共5页
目的建立与临床接近可用于研究病变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对7只正常大鼠肝脏进行精细解剖,观测其分叶及各叶的比重.其余大鼠平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四氯化碳损伤+3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65%肝... 目的建立与临床接近可用于研究病变肝切除后肝再生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对7只正常大鼠肝脏进行精细解剖,观测其分叶及各叶的比重.其余大鼠平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四氯化碳损伤+3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65%肝切除组、四氯化碳损伤+80%肝切除组及正常对照组.造模后记录各组术后1d的存活率,存活鼠第3天、第7天经眼眶采血检测肝功(ALT、AST、ALB、TB),麻醉、灌注后取肝组织作组织学观察.结果(1)大鼠肝/体重比为(4.50±0.76)%,可分为7叶,各叶及其占肝的比重分别为:左外叶(36.25±2.96)%;左中叶(9.63±1.30)%;中叶(20.00±1.31)%;右叶(16.13±2.80)%;尾状叶(6.38±1.19)%;前乳头状叶(5.00±0.71)%;后乳头状叶(6.80±2.17)%;(2)依切除范围由低到高各组术后1d的存活率分别为:100%,42.9%,0%;(3)术后3d、7d模型组肝功明显下降,组织学呈急性肝损伤表现.结论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并35%肝切除大鼠模型成功率高,可作为变肝切除后再生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部分切除术 再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血管外科学双语教学尝试与思考
8
作者 冯曜宇 韩胜斌 +2 位作者 查旭 梁刚 金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开展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专业外语的考试成绩和实际应用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6名大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学对比和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我科双语教学成果.结果双语教学前后专业外语的考试成绩对比... 目的开展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提高医学生专业外语的考试成绩和实际应用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6名大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统计学对比和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我科双语教学成果.结果双语教学前后专业外语的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语教学后的成绩明显优于考前水平;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双语教学普及面广、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是具有充分的认识.结论在医学教学中合理的穿插专业外语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学 双语教学 分析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并发阑尾炎1例临床护理
9
作者 李黎 尹芳 韩胜斌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0年第10期95-96,共2页
腹主动脉瘤发生破裂者占总患病人数的2%~4%,腹主动脉瘤并发急性阑尾炎者发病率在1%左右。2009年8月,我们对1例腹主动脉瘤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急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并发 2009年 手术治疗 精心护理
下载PDF
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分析(附203例报告)
10
作者 陈洁 韩胜斌 尹芳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09年3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09年3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病例入院时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观察股、腘静脉流速峰值、内径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除腘静脉内径在不同组间无差异外,股静脉流速峰值、腘静脉流速峰值、股静脉内径在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自然病程的延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代偿静脉梗阻所导致的静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自然病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对颈动脉体瘤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谷学攀 杨斌 +3 位作者 赵凌峰 韩胜斌 王琦 冯曜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使用CT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建立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CBT患者信息。基于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的相关性对CT图像上选择出... 目的使用CT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建立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CBT患者信息。基于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的相关性对CT图像上选择出的兴趣体积进行特征选择,使用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等6种分类器利用5折交叉验证法建立并评估CBT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结果6种模型都能对CBT术后的预后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其中XGBoost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其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7.7%、100%、92.5%、95.8%和0.728。结论利用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建立CBT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的精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并发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醒脾解郁法对抑郁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胜斌 郭蓉娟 +4 位作者 高维 于姚 刘姝含 任非非 李文慧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模型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特征及其与抑郁症行为学指征变化的动态相关性,并揭示以益气健脾为主的醒脾解郁方调节情志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应激6周,应激同时灌胃给药,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行...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模型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特征及其与抑郁症行为学指征变化的动态相关性,并揭示以益气健脾为主的醒脾解郁方调节情志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应激6周,应激同时灌胃给药,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行为学评价作为造模成功标志,肝脏取材,并使用化学法检测线粒体损伤指标(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含量)和能量指标(ATP、Na-K-ATP酶、Ca-Mg-ATP酶含量)。结果检测模型大鼠肝组织线粒体指标、能量指标发现:应激2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Ⅲ含量显著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未见明显改善(P> 0. 05);应激6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和ATP、Ca-Mg-ATP酶含量减少(P <0. 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和ATP、Ca-Mg-ATP酶的含量(P <0. 05),西药舍曲林组可显著增加肝组织内呼吸链复合体Ⅳ含量(P <0. 05)。结论醒脾解郁方可以明显改善抑郁大鼠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发挥抗抑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气虚 线粒体 能量代谢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下载PDF
老年人中风的病机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胜斌 郭荣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2期1743-1746,共4页
关于中风的发病机制中医自古多有论述,而尤以王清任的气虚血瘀学说影响最为深远。王清任最为可贵之处,是敢于跳出古人窠臼,试图利用类似西医解剖学的方法,对人体结构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去认识中风等疾病的本质。而中西医关于中风的认识,... 关于中风的发病机制中医自古多有论述,而尤以王清任的气虚血瘀学说影响最为深远。王清任最为可贵之处,是敢于跳出古人窠臼,试图利用类似西医解剖学的方法,对人体结构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去认识中风等疾病的本质。而中西医关于中风的认识,应有可以相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中医要走向世界,也需要使用共通的语言进行交流。文章试图依据对日本老年人多年的诊断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最新的研究,探讨气的本质,并尽量使用现代语言阐述对于中风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 中风 病因病机 日本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不同自然病程中的血流动力学观察:附203例报告 被引量:24
14
作者 韩胜斌 陈明清 董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收治的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确诊...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收治的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观察股、腘静脉流速、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除腘静脉管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股、腘静脉流速、股静脉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急性期股、腘静脉流速最慢,股静脉管径最大,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股静脉流速增加,管径缩小,高凝状态得到改善。结论:随自然病程的延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 下肢 病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附23例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胜斌 陈明清 +3 位作者 董坚 金辉 尹芳 王有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9-1363,共5页
目的探讨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下肢深静脉内"暴风雪征"阳性,并行股、腘静脉轴流及"暴风雪征"中心流速测定... 目的探讨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下肢深静脉内"暴风雪征"阳性,并行股、腘静脉轴流及"暴风雪征"中心流速测定。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于基础抗凝、扩容治疗5~7 d后出院。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轴流流速峰增加(均P<0.01),"暴风雪征"消失或减轻。结论临界型下肢DVT的彩色多普勒筛查和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止病变向固体化血栓转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干预(包括取栓和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等)以及长期抗凝或溶栓所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下肢 暴风雪征
原文传递
以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模式疾病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胜斌 董坚 +4 位作者 金辉 金毕 尚丹 李毅清 杨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以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VT)为模式疾病,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机制及遗传因素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IDVT患者(病例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20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等... 目的:探讨以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VT)为模式疾病,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机制及遗传因素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IDVT患者(病例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20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血流动力学、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年龄与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股、腘静脉流速降低,股、腘静脉内径增大(均P<0.05);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均P<0.05);白蛋白含量降低,谷草转氨酶与肌酐含量升高(均P<0.05);红细胞沉降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升高,而凝血酶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IDVT混杂因素少,均衡性好,是进行下肢DVT临床及遗传学研究较好的模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学 下肢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附146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胜斌 陈明清 +2 位作者 杨斌 金辉 冯曜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59例;平均年龄49.7岁。根据其自然病程将上述患者按症状出现时间(而不是栓龄)分为3组:急性组40人(0~7d),亚急性组70例(8~30d)...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59例;平均年龄49.7岁。根据其自然病程将上述患者按症状出现时间(而不是栓龄)分为3组:急性组40人(0~7d),亚急性组70例(8~30d)和慢性组36例(30d以上者)。分别对各组溶栓治疗前后股静脉流速峰值、内径变化,腘静脉流速峰值、内径变化,以及大、小腿周径改变等进行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流速峰增加,增加最多的是急性组,其次为亚急性组,最少的是慢性组;溶栓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内径和大、小腿周径减少,减少最多的是急性组,其次为亚急性组,最少的是慢性组(均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实施越早效果越好。积极的溶栓可以改善静脉梗阻和降低瓣膜破坏程度及减轻血栓后遗症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肢 溶栓治疗 自然病程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β启动子区单倍型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胜斌 董坚 +2 位作者 金辉 杨斌 王友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原β(FGB)启动子区单倍型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VT)的影响.方法 IDVT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20例.采用启动子区完整测序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双重检测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启动子区-1...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原β(FGB)启动子区单倍型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VT)的影响.方法 IDVT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20例.采用启动子区完整测序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双重检测纤维蛋白原β链基因启动子区-1 420G/A、-993 C/T、-854G/A、-455 G/A、-249C/T和-148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基因型,对上述SNP连锁不平衡分析并构建单倍型模型.结果-993 C/T与-455 G/A、-993 C/T与-148C/T、-455 G/A与-148C/T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r2分别为0.699、0.509和0.556);构建出8种单倍型模型:单倍型H3、H6在病例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R)分别为32.085和1.896,P<0.05];单倍型H1、H4、H5和H7在对照组中的频率高于病例组(OR值分别为0.025、0.119、0.644和0.383,P <0.05);其余单倍型(H2和H8)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倍型H3、H6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单倍型H1、H4、H5和H7可能是DVT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型 纤维蛋白原β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基因β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韩胜斌 董坚 +3 位作者 金辉 杨斌 尹芳 王友礼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寻纤维蛋白原基因β(fibrinogen gene β,FGB)启动子区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揭示其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iopathic deep venous thrombosis,IDVT)的影响。方法前瞻眭研... 目的探寻纤维蛋白原基因β(fibrinogen gene β,FGB)启动子区可能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揭示其对特发型下肢深静脉血栓(idiopathic deep venous thrombosis,IDVT)的影响。方法前瞻眭研究IDVT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20例。对受试者纤维蛋白原BB启动子区完整测序及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sm,RFLP)双重检测,探寻可能存在的SNP并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度检验、连锁不平衡分析;最后,比较2组基因型频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FGB启动子区存在6种SNP,即-148C/T,-249C/T,-455G/A,-854G/A,-993C/T和-1420G/A;-993C/T与-455G/A(r2=0.699)、-993C/T与-148C/T(r2=0.509)、-455G/A与-148C/T(r^2=0.556)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2组-148C/T、-249C/T、-455G/A和-1420G/A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每增加1个U,IDVT的发病风险相应增加4.579倍;-148T、-455G、-1420A等位基因是IDVT的危险因素;-993C/T可能通过与-455G/A、-148C/T的连锁不平衡方式对IDVT易感性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LOGISTIC模型 启动区 遗传
原文传递
颈动脉体瘤10例手术治疗分析
20
作者 韩胜斌 金辉 蔡红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1-572,共2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科学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0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经组织学证实血管型为6例、实质型2例、混合型2例。10例病人均行瘤...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科学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0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经组织学证实血管型为6例、实质型2例、混合型2例。10例病人均行瘤体剥离和(或)瘤体切除及血管重建。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舌咽、迷走神经等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均顺利出院。结论由于颈动脉体瘤所处解剖位置特殊,与颈动脉粘连紧密甚至产生包绕和侵蚀血管现象,术中术后极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和脑供血不足;加之其本身属化学感受器肿瘤,尚有7%~10%为恶性,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因而在手术治疗以及整个围手术期处理中都应高度警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