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结合部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苏州工业园区L镇若干社区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舒立 刘晓玥 何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5112-5115,共4页
分析了我国城郊农村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导致的过渡型社区。指出作为转型期城乡矛盾的缓冲地带,过渡型社区的空间生成具有重要的社会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的问题,认为只有通过改善规划理念、优化社... 分析了我国城郊农村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导致的过渡型社区。指出作为转型期城乡矛盾的缓冲地带,过渡型社区的空间生成具有重要的社会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的问题,认为只有通过改善规划理念、优化社区服务、健全法律机制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路径,才可能充分发挥过渡型社区的现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型社区 空间规划 现状及问题 问题成因 对策
下载PDF
乡镇“后发赶超”式治理中的“上下共谋”与“被遮蔽的民意”——以L市P镇城乡统筹试点为例
2
作者 韩舒立 陆道平 《地方治理研究》 2016年第2期73-80,共8页
城乡统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乡镇治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J省L市P镇为典型案例,详细梳理了近年来P镇在城乡统筹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从政府治理和民众需求两个角度总结了以P镇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乡镇治理的基本... 城乡统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乡镇治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J省L市P镇为典型案例,详细梳理了近年来P镇在城乡统筹建设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从政府治理和民众需求两个角度总结了以P镇为代表的"后发赶超型"乡镇治理的基本特点,即在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书记挂帅、规划先行、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措施实现了体制内"上下共谋"式运作,在短期内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和社会绩效。但与此同时,在发展式导向的指引下,基层民众的需求只能被动输入,存在民意表达缺失的状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常态下,"后发赶超型"的乡镇治理模式将会暴露其脱离实际和滋生腐败的潜在弊端,难以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从观念、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治理 “后发赶超” 城乡统筹 “上下共谋” “被遮蔽的民意”
下载PDF
多元治理视野下区域公共事务研究——以长三角太湖治理为例
3
作者 韩舒立 宫世能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9期176-177,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作用下,以多元利益和公共需求为核心的区域公共事务在长三角地区逐渐兴起。理论上,"多元治理"的提出为不断涌现的跨行政区域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而长三角地区的太湖治理,已然成为有... 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作用下,以多元利益和公共需求为核心的区域公共事务在长三角地区逐渐兴起。理论上,"多元治理"的提出为不断涌现的跨行政区域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而长三角地区的太湖治理,已然成为有效处理区域公共事务的典型案例。太湖治理,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地方政府在合作框架下,积极构建区域共同体的开路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共事务 区域共同体 多元治理 太湖治理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基于新国家主义发展观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晨 韩舒立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25-30,共6页
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对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而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治理有效性和政权合法性,并为进一步的国家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和可能机遇。政府主导市场下的东亚经济奇迹打... 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对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而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治理有效性和政权合法性,并为进一步的国家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和可能机遇。政府主导市场下的东亚经济奇迹打破了西方自由经济传统,成为新国家主义基本理论的有力佐证。从"失败国家"到"找回国家",政府与市场"嵌入式发展"带来的显著绩效,说明后发国家的赶超型现代化历程,无处不需要一个有效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角色正逐步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政治发展、社会发育营造了新的成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国家 新国家主义 政府转型 赶超型现代化 国家建构
下载PDF
论城乡结合部“过渡型社区”居民生活空间规划的合理化——以苏州工业园区若干社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华玲 韩舒立 张晨 《中国名城》 2013年第9期18-23,共6页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随之加大。在政府整体迁移的安置政策主导下,大批失地农民经历了从村落散居到小区聚居,从乡土村民到城市居民的转变历程。"过渡型社区"的生成在这场...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随之加大。在政府整体迁移的安置政策主导下,大批失地农民经历了从村落散居到小区聚居,从乡土村民到城市居民的转变历程。"过渡型社区"的生成在这场农民居住条件、生活方式乃至身份发生巨变的历史性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过渡型社区"居民生活空间直接关系着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完善、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结构的平衡,但在观念和实践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有赖于通过社区规划和实践的创新加以完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过渡型社区” 空间规划 合理化
下载PDF
乡村政策执行逻辑——一项基于Y镇包村干部角色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宫世能 韩舒立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包村干部处在连结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乡村政策执行"节点"上,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掌握的行动资源、运用的政策工具以及取得的治理绩效,为揭示乡村场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及其约束下的基层政策执行逻辑提供了一种微观视角... 包村干部处在连结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乡村政策执行"节点"上,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掌握的行动资源、运用的政策工具以及取得的治理绩效,为揭示乡村场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及其约束下的基层政策执行逻辑提供了一种微观视角。在乡土社会中,通过包村干部的衔接,政策的执行体现出国家权力主控逻辑与乡土社会自主逻辑的非均衡耦合。故此,合理重塑包村干部的角色功能,对于改善乡村政策执行与推进村治现代化,有着积极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政策 包村干部 乡村治理
下载PDF
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政府逻辑:困境与重塑 被引量:27
7
作者 韩舒立 张晨 《电子政务》 CSSCI 2013年第5期15-22,共8页
作为数字技术进步的产物,互联网开启了崭新的公共空间。基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生态,网络舆情的治理给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而现行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模式却顽强地延续了革命传统下的对抗逻辑和现行体制下的维稳逻辑。... 作为数字技术进步的产物,互联网开启了崭新的公共空间。基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生态,网络舆情的治理给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而现行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模式却顽强地延续了革命传统下的对抗逻辑和现行体制下的维稳逻辑。然而,喧嚣尘上的网络舆情实质上不过是中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技术"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晴雨表",试图通过传统方式完成对网络公共空间的统合只能与社会需求南辕北辙。而对工具理性的过分依赖终究难以消解网络舆情背后民众心理的"焦虑"和官民关系的紧张。消解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根本途径有赖于政府逻辑的转换和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网络治理 网络社会 虚拟社会管理 政府逻辑 开放性 公共空间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状况评估——基于《政治学研究》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钟杨 韩舒立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95,共19页
学术史研究对于明确学科的自觉意识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学学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全国性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政治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全面反映特定时期内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 学术史研究对于明确学科的自觉意识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学学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全国性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政治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全面反映特定时期内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对该期刊自1985年创刊至2015年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信息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概括出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的互动关系,把握学科主题、范式和方法在时空的分布以及学术生态的基本面貌,从而判断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水平。近四十年以来,中国政治学人在建立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焦点,为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望历史,彼时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解释中国政治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趋势,而且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专业智慧。展望未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更精致的理论、更严谨的方法以及更开放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学科发展 《政治学研究》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行政吸纳与治理资源的生成:基于人民调解专业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钟杨 韩舒立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7,共9页
治理资源是指一切可以用来实现社会治理的资源,是解释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关键变量。作为区别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的第三种理论,行政吸纳被认为是当前培育、再造以及整合治理资源的重要机制。通过观察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发展... 治理资源是指一切可以用来实现社会治理的资源,是解释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关键变量。作为区别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的第三种理论,行政吸纳被认为是当前培育、再造以及整合治理资源的重要机制。通过观察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运动式治理触发了传统社会纠纷处理方式向专业化转型的启动机制,而由组织权威符号化、组织人员职业化、组织程序司法化和组织能力社会化构成的常态化治理模式,则推动了纠纷治理资源的持续性增长。作为率先通过行政吸纳将调解制度应用到行业性、专业性领域的尝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治理资源的结构和数量决定了治理模式的选择,随着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运动式治理的积极成果有可能在常态治理中得到延续和巩固。这一过程意味着治理资源通过行政吸纳逐渐累积,并获得再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资源 社会治理 行政吸纳 医患关系 人民调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