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2339例,其中存活2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且需要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支持的78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通气...目的观察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且需要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支持的78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通气模式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37)和nBiPAP组(n=41),比较两组早产儿在通气0、12、24、48、72 h时的通气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辅助通气时间、通气失败改有创通气比例、无创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_2)及呼气末正压(PEEP)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0 h及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48 h nBiPAP组参数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逐渐下降,在0 h及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48 h nBiPAP组PCO2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F)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随通气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0、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48 h nBiPAP组均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通气失败改有创通气比例、无创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PAP治疗早产儿RDS有效,与nCPAP比较有一定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2339例,其中存活2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文摘目的观察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且需要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支持的78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通气模式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37)和nBiPAP组(n=41),比较两组早产儿在通气0、12、24、48、72 h时的通气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辅助通气时间、通气失败改有创通气比例、无创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_2)及呼气末正压(PEEP)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0 h及72 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48 h nBiPAP组参数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逐渐下降,在0 h及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48 h nBiPAP组PCO2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F)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随通气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在0、72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24、48 h nBiPAP组均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通气失败改有创通气比例、无创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PAP治疗早产儿RDS有效,与nCPAP比较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