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风险基金还是职业责任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风险管理现状与影响因素
1
作者 韩艳锦 张敏 薛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3-62,共10页
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险与职业风险基金规制制度基础上,对2010至2017年会计师事务所购买职业责任保险和计提职业风险基金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会计师事务所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第二,购买职... 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险与职业风险基金规制制度基础上,对2010至2017年会计师事务所购买职业责任保险和计提职业风险基金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会计师事务所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第二,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会计师事务所省份分布极不均衡;第三,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中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占比不到10%,反之绝大部分证券资格会计事务所都购买了职业责任保险;第四,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从既计提职业风险基金又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转而仅购买职业责任保险,但是近半的会计师事务所投保水平偏低,没有达到可以不再提取职业风险基金的规定要求。进一步区分证券资格和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实证分析购买职业责任保险的影响因素发现:尽管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远小于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但是仍然具有强烈的保护已积累财富的风险意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有可能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而且投入费用越高;而客户潜在风险越大,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越有可能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而非计提职业风险基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责任保险 职业风险基金 证券资格会计事务所 非证券资格会计事务所
下载PDF
基于信息生成环节的分析师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 被引量:27
2
作者 韩艳锦 冯晓晴 宋建波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9-286,共8页
不同于以往从信息传播环节的分析师非理性行为角度,基于信息生成环节的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视角,立足有效监督假说和市场压力假说,探讨分析师关注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效果。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发... 不同于以往从信息传播环节的分析师非理性行为角度,基于信息生成环节的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视角,立足有效监督假说和市场压力假说,探讨分析师关注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效果。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提高了企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这一影响在明星分析师关注和行业集中度小的企业更为突出,支持市场压力假说。该结论在利用券商合并这一准自然实验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关注加大了管理者达到短期盈余目标的压力,促使其进行向上盈余管理信息操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关注 股价崩盘风险 有效监督假说 市场压力假说
下载PDF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规制制度演进及合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媛媛 韩艳锦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09,共7页
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经历了倡导、鼓励和推进强制性披露等阶段,目前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并存。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强化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正成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监管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系统... 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经历了倡导、鼓励和推进强制性披露等阶段,目前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并存。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强化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正成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监管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的范畴、趋势以及合规现状,对沪深两市在强制性披露要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沪深两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业和公司治理特征方面。同时,笔者也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监管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政策导向背后驱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行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报告 强制性披露 自愿性披露
下载PDF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成本粘性——来自民营企业集团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韩艳锦 李安琪 张雯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本文采用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越高,成员公司成本粘性越小。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高效... 本文采用民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越高,成员公司成本粘性越小。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高效率资金配置缓解了成本粘性,提高了成员公司成本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成员公司融资约束越严重、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低、代理成本越高时,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对成本粘性的缓解作用更显著。立足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本文丰富了成本粘性影响因素以及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粘性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财务公司 调整成本观 代理成本观
原文传递
多元化结构、金字塔层级与投资效率——来自于国有企业集团的证据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媛媛 韩艳锦 张琪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9,共11页
附属于国有企业集团的国有上市公司,其资源配置效率因产权和组织结构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附属于企业集团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现金流的"互动"、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程... 附属于国有企业集团的国有上市公司,其资源配置效率因产权和组织结构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附属于企业集团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现金流的"互动"、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程度、金字塔结构等三方面探究集团运营对成员企业投资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一成员企业的投资水平与其自有现金流水平高度相关,但与其他成员企业的现金流水平相关性较弱,且多元化扩张加重了其成员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金字塔层级可以抑制过度投资的发生,而与投资不足都未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多元化水平 金字塔层级 非效率投资
原文传递
企业战略差异度与高管薪酬——来自效率契约说的新证据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艳锦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2001至2016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战略差异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高管薪酬越高,而且越高于行业平均。控制企业层面影响以及替换战略信息指标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以2001至2016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战略差异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高管薪酬越高,而且越高于行业平均。控制企业层面影响以及替换战略信息指标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1)在代理人风险厌恶假定下,企业风险越高给予管理层的风险补偿越多;(2)高管薪酬过高不仅由人力资本说或管理层权力说所驱动,而且受到效率契约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持股可以发挥利益趋同效应,降低给予管理层的风险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差异 高管薪酬 效率契约 风险补偿 高管持股
原文传递
社会信任与企业研发信息披露--基于专有化成本假说 被引量:8
7
作者 韩艳锦 冯晓晴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2,共6页
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专有化成本假说,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管理者对研发信息披露的专有化成本估计越低,从而越有可能披露研发信息。进一步,企业所处地... 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专有化成本假说,考察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管理者对研发信息披露的专有化成本估计越低,从而越有可能披露研发信息。进一步,企业所处地区法律环境越差,行业竞争程度越强,社会信任对企业研发信息披露的正向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研发支出 专有化成本
原文传递
基于自利性业绩归因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8
作者 孙蔓莉 刘相雨 韩艳锦 《财务研究》 2019年第3期54-63,共10页
本文以2015-2017年间新增的ST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利性业绩归因指标是否具有财务危机预警作用及其预警效果。研究发现,管理层自利性业绩归因程度越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高。在引入自利性业绩归因指标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本文以2015-2017年间新增的ST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利性业绩归因指标是否具有财务危机预警作用及其预警效果。研究发现,管理层自利性业绩归因程度越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高。在引入自利性业绩归因指标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得以提高。进一步将业绩归因按内容细化之后发现,销售归因与企业被ST的概率显著正相关,而研发归因与企业被ST的概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危机 预警 业绩归因 自利性
原文传递
开发支出资本化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8
9
作者 冯晓晴 韩艳锦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9,共10页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研发投资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资产负债表,无需冲减当期利润,然而近年来存在过度资本化的现象。本文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开发阶段研发投资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资产负债表,无需冲减当期利润,然而近年来存在过度资本化的现象。本文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通过二次函数模型,研究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开发支出资本化通过非效率研发投资作用于企业创新。当开发支出资本化低于临界值时,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投资以实现盈余目标的动机得到抑制,缓解了研发投资不足,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当开发支出资本化高于临界值时,管理层为避免将已资本化金额转为费用对当期盈余造成的负面冲击,进行过度研发投资,从而阻碍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层面临的盈余公告压力越大,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强。本文在丰富企业创新和会计政策选择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于监管层加强监管企业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及投资者警惕企业过度资本化陷阱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支出会计政策 非效率研发投资 盈余公告压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